A. 2020年兩會報告有哪些關鍵數字
2020年兩會,總理報告中這12個數字,必知!B. 15年3月總理兩會工作報告中關於全國人均月收入
剛剛好
C. 兩會後新能源汽車會影響嗎
目前,全球能源和環境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作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回碳排放的答大戶,需要進行革命性的變革。發展方向以後都是新能源汽車,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還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對補貼的依賴比較嚴重,需要進行合理化調整;二是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目前鋰電池供不應求,產品質量在下降,事故發生概率在增加;三是國際競爭激烈,目前國外的新能源產品、技術等都已經進入我國,所以國內必須加大研發力度。
D. 【汽車人◆聚焦兩會①】非常時期「兩會」,擎動車業未來
由於疫情因素,2020年的兩會被賦予了遠超以往的期望和內涵。制定關鍵對策,擎動車業未來,非常時期的非常兩會,註定帶來深遠影響。
文/《汽車人》管宏業
隨著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日召開,中國再次進入兩會時間。因新冠疫情而延後兩個多月,今年兩會來之不易。盡管抗疫還未徹底勝利,但兩會能夠召開,就是最好的官宣,意味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經濟生活秩序恢復。也因此,2020年兩會的意義就不僅是代表委員履職謀策的舞台、世界觀測中國的窗口,更是穩定國民經濟、鼓舞民眾士氣的信心之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今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如何確定?在「六穩」基礎上如何做到「六保」,穩住經濟基盤?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國家還是個體,每個關注點上,都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傳遞出中國發展路徑的自信。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信心比黃金重要,種種跡象預期,2020年兩會將從三個維度向外界展示中國戰勝疫情、穩定發展與持續開放的堅定意志。
首先,展示抗疫必勝的信心。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已走出至暗時刻,社會正加速回歸正常,今年兩會將出現更多「抗疫印記」,總結得失,針對後疫情特徵加強部署。
其次,強化穩定發展的決心。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6.8%,雖然近期以來多項經濟指標好轉,但回到正軌難度仍然很大。如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切實履行「六保」任務,將是今年兩會焦點。事實上,就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除了研究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外,一大主題就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第三,明確擴大開放的恆心。鑒於今年各主要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中國外部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經濟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呈現出復雜變局。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機的國家,後疫情時代如何創新發展擴大開放,兩會上預計透露新的方略。
在這些關鍵節點里,如何推動汽車消費市場復甦、穩住中國汽車製造基盤,將是重中之重。同往年一樣,圍繞汽車產業生態鏈條,從前端製造到後期消費服務的提案、議案,仍將是2020年兩會一大看點。雖然兩會剛剛召開,未來路徑還很難下定論,但從此前不久的政治局會議議程上,已經不難發現端倪。
政治局會議看端倪
按慣例,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社會公布當年GDP增速。但在今年一季度GDP同比負增長6.8%的背景下,增長目標可能會淡化。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是:「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上述判斷下,中央首提「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很顯然,在百年一遇的疫情災難面前,有必要重新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速,同時應把工作重點放到穩就業與穩民生之上來。
即使在當下,GDP增長目標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指揮棒,無論部委還是企業,很多經濟工作都是以此開展。但當中國經濟從常規增長模式轉入「戰疫增長模式」時,今年即使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也是一個很大勝利。
倘若能夠淡化處理GDP目標,無疑也是對汽車企業松綁。車企有必要對包括市場容量、發展速度、消費能力在內的諸多要素重做規劃。當下最重要的是降低期望,各汽車企業不僅需要對2020年銷量目標重做規劃,未來兩年的步子也有必要慢下來。切忌抱著之前的目標不放,做好最壞的准備,爭取更好的結果。
也同樣是在政治局會議上,5月14日的會議主題之一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新冠疫情之下,以美國為首,吸引製造業迴流的呼聲強烈。盡管中國產業鏈健全、市場巨大、基礎設施較好,但中國勞動密集型商品已有相當一部分向東盟諸國轉移。應對產業鏈外遷的現實風險,不僅需要持續加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更需要採取競爭中立原則,減少民營企業准入限制。
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必要性同樣迫切。盡管大多數國產汽車都已實現了90%以上的本地化生產,但實際上,即使是自主品牌企業,包括電控組件、發動機PCU單元在內的諸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進口。對一輛需要3萬個零件的汽車來說,牽一發動全身,零件成本的最小化、企業效益最大化,並不一定是汽車產業追求的目標。疫情帶來的最大教訓是:保障產業安全、保證供應有效,比成本效益更重要。
兩會召開前兩天,5月19日,工信部組織召開暢通全球汽車供應鏈研討會。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國際化、市場化行業,疫情不分國界,全球汽車供應鏈也無國界,行業企業應該齊心協力、加強合作。包括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與會代表們認為,基於汽車產業鏈長、分工細化的特徵,綜合考慮製造成本、運營效率、風險管控等因素,應堅持全球化發展方向,加強協同配合、加大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讀懂五個關鍵詞
進入兩會時間,各項議程隨之展開,而代表委員提交的提案、議案也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在產業競爭加劇、格局面臨重塑的背景下,多位代表委員從激活汽車消費到發展新能源車,從擴展中國汽車全球化路徑到財稅制度改革,提出了分量感十足的建議。我們關注到,以下部分內容,在今年多份提案、議案中多次出現。一定程度上,讀懂以下五個關鍵詞,也就能夠看清中國汽車的未來。
一、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連續兩年出現下跌,加之新冠疫情影響,嚴重沖擊了汽車產業發展。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交了《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建議》,他提出: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降低購車成本;改善汽車消費環境,拓展消費渠道,加大汽車下鄉支持力度,刺激消費;大力發展二手車交易市場,積極解決「停車難」、「充電難」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議,階段性放寬公積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圍,在原有的購房、租房用途基礎上,將其他家庭重大開支納入可提取范圍,如購買汽車等,以此激發消費潛能。
可以預期,本次兩會上會有具體的措施建議提出,推動暫時還未有響應的城市逐步放開汽車限購或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進而拉動經濟發展。
二、加速智能網聯
隨著「新四化」深入發展,汽車正以智能化和網聯化為重點建設方向,全面進入智慧交通終端平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的提案是《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徐和誼認為,鑒於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與汽車產業的全新發展,有必要融合汽車、人工智慧與城市發展,把汽車產業打造成現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
針對智能汽車產業「新基建」,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建議,依託國家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型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系統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相關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三、激發新能源活力
新能源汽車向來是汽車市場的熱點,每年兩會都有與之相關的提案、議案。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提出的兩項議案都與之相關,分別為《取消NEV正積分結轉限制,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再製造再利用,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尹同躍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將再製造歸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針對目前小型電動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突出小型電動車優勢。
四、完善財稅制度改革
鑒於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需要加快實施汽車稅收改革,今年他帶來的兩項相關議案分別是《將車輛購置稅由中央稅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將汽車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至銷售環節,並實現中央與地方共享》。李書福建議,中央與地方「五五共享」,能夠減少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的大量佔用,有利於企業更好地將資金投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從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消費稅後移,將部分稅收留在地方,可以有更多資金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激活消費活力。
在《關於抗疫減負、支持企業發展的建議》中,曾慶洪也建議,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降低購車成本。
五、提升中國品牌力
針對新形勢下中國品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帶來了《關於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拉動中國經濟的建議》。朱華榮認為,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品牌力差距大,在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生存與發展面臨困難,亟待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他建議,倡導領導幹部及公務人員、公眾人物,優先使用、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在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為層面,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
針對復雜國際形勢下中國汽車走出去的問題,王鳳英也建議,制定中國汽車「走出去」國家戰略,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強化對出口企業的管理,搭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護航企業「出海」。
由於疫情因素,2020年的兩會被賦予了遠超以往的期望和內涵。制定關鍵對策,擎動車業未來,非常時期的非常兩會,註定帶來深遠影響。(文/《汽車人》管宏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兩會進行時系列二:誰能幹就讓誰干,2020政府工作報告給出定心丸
2020全國兩會時刻舉世矚目,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水滴汽車APP注意到,就汽車及大交通、大出行行業而言,雖然與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直接涉及到的關鍵詞並不多,但在這個特殊之年特殊企盼的關鍵時刻,報告中所涉及到的利好政策無疑成為中國汽車人心中的定心丸。
首先出現的涉及大交通、大出行產業關鍵詞是「公共交通」。報告在「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部分中提到,「……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徵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直接提到汽車行業相關關鍵詞則是「充電樁、新能源汽車」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部分,報告指出,「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此外,報告中所涉及的能夠提振汽車及大交通、大出行產業的政策舉措還有很多,比如在「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部分中便明確提到,「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
同樣在這一部分中,「揭榜掛帥」、誰能幹就讓誰乾的表述也為汽車業核心技術突破鼓足了干勁兒。報告中明確表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幹就讓誰干。」
而在「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部分中,報告也為走向全球的中國汽車業提振了信心,「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水滴汽車APP還注意到,此前汽車圈熱議的金融扶持政策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了明確說法,「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報告中特別之處的一組數字是,「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40%。」
文/祁佳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推進公共交通、公務車電動化,兩會代表們的新能源發展建議
文/BY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是國內多數車企的未來方向。本屆兩會,也有多位大佬為如何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建言獻策。
寧德時代曾毓群:推進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
作為國內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屆兩會,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會,並帶來了《關於加快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領全球能源變革的提案》和《全力推進工程機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打贏藍天保衛戰形成全球產業高地的提案》的兩項建議。
曾毓群認為,快速推廣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對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為了推進公共服務領域車輛的電動化,曾毓群建議,一要開展示範工程加速推廣應用;二要建立相關標准法規引導技術發展;三要鞏固我國核心零部件的領先地位;四要制定政策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從而引導產業快速發展。
同時,曾毓群還提到應該鼓勵車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通過車電分離、電池租賃模式進一步降低公共服務領域的車輛運營成本。
此外,曾毓群在另一個提案中建議,鋰電池擁有體積小布置靈活的優勢,近年來在安全性和經濟性上也進步顯著,應當鼓勵5G基站建設採用鋰電池儲能。曾毓群還建議,建設GWh級的大型儲能示範站,將電網側儲能納入電網規劃。
長安朱華榮: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提議公務用車全面新能源化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作為人大代表,也提交了《關於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拉動中國經濟的建議》、《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於加強科普力度,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建議》三項建議。
其中關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里,朱華榮提到,在宏觀政策層面,應當完善雙積分政策可操作性,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和寧德時代曾毓群的建議一樣,朱華榮也提議制定公共領域的新能源汽車佔比,推動公共服務領域的車輛電動化,此外,朱華榮還提議公務用車的全面新能源化。
在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方面,朱華榮提議應當通過減免私人新能源乘用車低谷充電費、充電停車費、服務費,鼓勵私人充電樁對外共享,開放政府機關涉外單位自用停車場等政策,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激發消費動力。此外,朱華榮提議應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奇瑞尹同躍:允許車企回收新能源汽車,升級改造後視同新車銷售。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本屆兩會的體驗,也是圍繞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展開。
尹同躍提到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快,大約三年就有非常大的技術突破,應當出台政策允許車企回收低續航新能源汽車,經升級改造後視同新車銷售。
此外,尹同躍還提議促進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再製造再利用。提到新能源汽車淘汰報廢後,其基礎核心零部件系統,如電驅動、電機、電池、鋁基車骨架等,仍具有很高的重復再使用價值,應將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納入再製造再回收體系。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
在宏觀政策上,尹同躍認為現行NEV正積分結轉政策,存在諸多限制,對於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會造成一定影響,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
北汽徐和誼:成立專項電池產業引導基金
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提交了《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以產融結合新模式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兩份政協提案。
在促進新能源發展方面,徐和誼建議成立由政府引導資金為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本為輔的專項電池產業引導基金。引導基金採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創新模式持有管理電池資產,並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現有補貼資金共同納入引導基金。
建議由引導基金創建動力電池資產管理運營平台,負責全生命周期電池資產產權管理和價值運營業務,並與電網、化工等領域國有資本共同創建平台公司,布局梯次利用、回收再循環產業。
合眾方運舟:延長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坡時間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董事長方運舟在其2020年兩會提案中,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了建議。
除了其他代表也頻繁提到的促進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減免新能源車充電費、停車費、高速收費等提議外,方運舟還提議,應當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等建議。這些建議,都代表了當下新能源車企的迫切需求。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帶來了《關於加快實現節能減排戰略目標 促進社會和諧 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的建議》、《關於大力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能源和動力轉型升級的建議》兩項提案。
王鳳英建議,應當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並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同時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兩會結束後,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怎麼樣
行業前景看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國家、地方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等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產生積極推動作用。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不斷發展、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綠色消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為改善空氣質量,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國家和各地政府分別出台了相應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措施,有力推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應該清醒看到,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在探索階段,市場和技術尚待進一步成熟,行業整體產業水平還不夠高,需要加強培育和引導。
「十二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三縱三橫」布局的指導下,得到了迅速發展。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將會發生重大突破。
H. 關注新能源發展和汽車新標准建設尹同躍提出四項「兩會」議案建議
關注新能源發展和汽車新標准建設尹同躍提出四項「兩會」議案建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代表,基於對汽車產業的深度實踐和調研,提出四項議案建議,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商用車積分政策、汽車新標准建設等議題,以解決中國汽車產業協調發展與中國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創新與高效發展。
取消NEV正積分結轉限制,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規定新能源正積分不可結轉,在新起草的《辦法》修正案中,擬規定NEV正積分可結轉,但設置了僅可結轉三年,每次結轉按50%扣減積分數量和可結轉的前置條件等方面的限制。這對於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會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尹同躍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
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再製造再利用,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
當前,新能源汽車大約三年就有非常大的技術突破,實際行駛壽命15萬公里就面臨著淘汰與報廢,而其基礎核心零部件系統,如電驅動、電機、電池、鋁基車骨架等,仍具有很高的重復再使用價值。
在此背景下,尹同躍建議:
一、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將再製造歸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出台政策允許整車製造企業回收低續航新能源汽車,經升級改造後視同新車銷售;
三、允許回收鋁合金及復合材料車身以及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納入再製造再回收體系。
制定商用車積分管理辦法,促進汽車產業協調發展
當前,中國對於碳排放較大的商用車尚未制定積分管理政策。因此,尹同躍建議打通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積分,將輕型商用車(N1類)與乘用車雙積分管理辦法(基本為M1類車)相融合,統籌制定為輕型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
商用車是中國在汽車行業的傳統優勢領域,將輕型商用車和乘用車雙積分管理辦法相融合,將有利於促進汽車產業協調發展,提高中國汽車企業的地位,為在對外合資合作中爭取更多中國利益創造條件。
加強中國汽車新標准建設,推動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
標准之爭被經濟學家稱作「贏者通吃」,誰把握住了標准,往往就把握住了產業,把握住了市場競爭主動權。中國汽車企業要想成為全球化品牌,就必須破解歐美等汽車產業發達國家的市場技術壁壘和嚴苛的各種汽車標准法規。
因此,尹同躍建議國家統籌針對全球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汽車標准體系與共性技術壁壘進行研究,建立中國汽車的技術新標准,助力中國汽車核心技術實力的進一步突破、升級,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