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配電網用電負荷全年的,日峰谷差、日負荷率,如何量化其意義它對供電部門的供電有什麼指導意義
為改造計劃提供依據
② 電動汽車充電樁對電網規劃有什麼影響
應該是有的,因抄為國家到2020年目襲標是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也有480個,現在還有很大空間;同時今後所有新建小區停車位都要100%安裝充電樁,商業建築預留30-50%,也就是說小區和商業規劃電力供應時的負荷要大很多,起碼要比現在大一倍以上,所以影響還是很大的。
③ 電動汽車充電對電網將產生哪些影響
主要就是電動汽車用電,以後城市會大量建設充電;
與其說是賣電,主要就是賣電池,我們這邊一輛電動汽車36萬,補貼30萬
④ 12V蓄電池虧電對純電動汽車的影響有哪些請進行案例例舉。
首先12V低壓電瓶虧電後,新能源車輛無法正常啟動車輛,無法充電,動力電池無法上電,總之12V的低壓電池沒電時,整輛車只有動力電池內部有高壓電。
⑤ 電池電量低是不是對電動汽車動力影響很大
bms是電池管理系統,復對每個電芯及整制車電壓進行監控,電芯的溫度、電壓等等進行檢測,每節電芯電壓超過4.2v時會報警,bms會自動切斷大電,電機電控會停止工作。
pack就是電池箱,bms+pack就是一個組合,為了更有效更安全的給汽車提供動力的一個組合。就像電機和電控,缺一不可
⑥ 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關系如何,應該如何發展
而充換電設施是推動電動車發展的重要環節,在發展充換電設施的同時,需要對配電網路進行相應改造。電動汽車與電網關系如何,應該如何發展,這些問題也是與會代表關心和熱議的話題。發展電動汽車要循序漸進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歐陽明高: 我國已經成為最大的汽車生產國,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年產3000萬~4000萬輛,汽車保有量將超過3億輛。而汽車又會消耗非常多的能源,預計到2030年僅汽車燃料消耗就將超過3億噸,這對於中國的能源保障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目前,我國政府制定的汽車節能目標,是在2020年百公里油耗要降到5升以下,這對傳統的汽車技術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這就要求對汽車進行電氣化的改進,即發展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我倡導建立一個電動汽車的「點線面」系統,在大城市推廣電動公交車和私家車,在城市之間推廣電動商務汽車與電動運輸汽車,而在小城市可以推廣微型電動汽車,如電動摩托車等。我國電動汽車發展戰略應該是一種演變型的戰略,實質上就是對現有交通工具進行電氣化演變。 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廣中,一種是革命性的戰略,就是開發一種新型燃料的交通工具,這在現實中是需要很大的代價的。另一種就是模塊化戰略,我認為在中國推廣電動汽車,模塊化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先是混合動力電動車,然後再是純電動車,在過去的幾年內,我國政府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面做了很多工作。 就電動汽車的技術來講,相關技術發展很快。在電池方面,目前主要是鋰電池,並且已經有35個國家出台了鋰電池的相關標准。我國也已經在10個大城市推進了電動車的示範應用。 接下來,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電動車的國際合作,並且未來的研究重點應放在電池、電機方面,研發下一代電力傳動技術。我建議對於整車的研發,應該是混合動力電動車和插電式電動車,在研發電動汽車的同時,還應注重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改進。 電動汽車上路需電企和車企聯手推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陳清泉: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的路線圖仍未清晰。我認為應該採取集中發展純電動汽車,同時跟進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等其他技術路線。 現在發展純電動的「低速小型」電動汽車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根據我的調研,當前市場上在售和即將進入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基本是高端的電動汽車,即便享受了國家的補貼,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認為價格偏高,導致消費者不認可。其實,「低速小型」電動車的市場應該在農村以及一些欠發達城市,農民用它主要是從家裡到農田、從家裡到集市,時速60公里就夠了,所以小型低速的電動汽車不需要鋰電池,鉛酸電池就夠了,這樣核算下來,一部車造價可以不到一萬元。 另外,當前我國對發展電動汽車的商業運營模式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究竟是「充電」為主,還是「換電」為主,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我認為,兩者皆有利弊,但是電動汽車最關鍵的部位就是電池,因此在當前電池技術尚不發達,電池容量、功率均有限的條件下,為了能夠使電動汽車駕駛者有更好的體驗,我還是支持「換電」模式為主的商業運營模式。因為這種模式可以提高電池壽命、同時為使用者節約等待充電的時間,而電池在充電站還可作為儲能裝置連接於智能電網。 但是,未來對不同汽車車型應該探索更加合理的商業模式,如對公交電動車和計程車,換電池顯然更加方便;未來如果有條件,充電站網路已經建立家用電動汽車,可以慢充為主,輔以換電模式。 此外,電池等關鍵技術需要更大的投入集中突破;電池的附加值尚未挖掘,車企與電網公司也亟須握手。所以,今後商業模式的確定有賴於汽車產業和電力產業的摸索與妥協。 結合當前電動汽車發展形勢,我認為:第一,電動汽車產業化的火車已經開動了,未來幾年速度會有多快,沒人能夠預測,因此想趕火車的要快點上車;第二,不能僅用市場這只手來主導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而應發揮好政策這只手,創新的、有效的政策可以很好化解電企和車企間的矛盾;第三,技術已經在不斷進步,產業之間、城際之間需要相互取經、相互幫助。 電動汽車規模化與智能電網發展相得益彰 中國電科院電工與新材料研究所所長來小康: 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會有力驅動智能電網的建設,而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也將為電動汽車的充換電設施提供極大保障。 電動汽車的接入將對電網產生毋庸置疑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對區域負荷的影響,電動汽車集中充電將增加峰值負荷,加大峰谷差率,從而加劇電網調峰壓力,使得電網的運行效率降低。其次可能會引起供電設備的過載,使得供電可靠性降低,從而對配電網升級改造的需求,並增加充電設施的安裝費用增加。此外,由於電池容量使車輛行駛范圍受到限制,短期內將難以實現動力電池技術突破,因此規模化充電設施建設是推廣電動汽車的必要條件,規模化充電設施建設給電網帶來了挑戰。 這就要求實現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的有機融合。智能電網的特徵是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二者融合可為用戶帶來很多益處:分時電價、實時電價的實施,使得充電費用更為低廉;通過充換電服務網路實現電動汽車「漫遊」不受限制;用戶還能通過電動汽車向電網回饋電能獲得收益。電網也將從中獲得收益:通過削峰和負荷平衡改善電網運行效率,增強電網穩定性;減少配電線路「阻塞」,提高供電可靠性,從而降低配電網路建設改造費用。 所以,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與智能電網的建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推動,可謂雙贏發展的新局面。 中國電力科學院下一步將計劃進行用戶行為和觀點的基礎數據收集,通過對電動汽車的充電特性——包括充電時間、充電電量、充電地點、充電頻次等方面的研究,評估電動汽車對電網的影響,從而指導充電設施建設,為控制模型提供基礎數據,最終形成有序充電解決方案。
⑦ 汽車負荷率為什麼在40%-80%之間最好
動態參數設計復就是按制照這個比率來的 雖然有最大荷載 但是那個是犧牲了各種操控性能換取 少於40%讓車輛的懸掛是出於拉伸狀態的 還是影響了底盤的幾何參數 過重和過輕都會讓車輛處在一個無法發揮最大性能的地位 廠商對底盤參數設計的時候是考慮的2個人+少量行李 這是標準的 也就是大約170KG左右的荷載 這就已經是車不多是60左右的荷載了
⑧ 電動汽車的大量應用對電力系統調度有何影響
電動汽車和電力調度會有什麼關聯呢?電動汽車無非就是需要充電,用電功率也不是很大,對電力系統不構成影響。
⑨ 1、比功率對電動汽車影響
是評價電動汽車加速和爬坡能力重要指標。
⑩ 電動汽車在推廣中面臨那些問題
1、最大的問題是來電池續航源里程不像商家說的那麼美好。比亞迪就因此飽受詬病。2、充電樁不如加油站那麼方便,活動范圍窄。3、維修尚未普及。4、動力——電動機技術已經是強弩之末,現在的新技術「三相同步電機」效率更高、體積更小,正在進入汽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