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8年5月8日排的北京新能源汽車那年能排上
2018年5月8日排的北京新能源汽車哪年能排上這個的話可能要看這個車子的一般的銷售量是多少然後很多因素才能確定的
⑵ 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特斯拉再破萬,比亞迪竟然輸給了這款車
經歷了寒冬又遭遇新冠疫情,國內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受到了打擊,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好轉以及補貼政策的落地,國內汽車市場逐漸回暖,根據乘聯會統計,今年5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60.9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2.6%,1-5月累計銷量605.1萬輛,同比下降26.0%。
各大細分市場迎來回暖,新能源汽車環比漲幅最大
5月總銷量的回暖離不開各大細分市場的發力,其中轎車市場銷量77.0萬輛,同比下降4.3%,環比增長11.1%;累計銷量290.6萬輛,同比下降28.7%,可見其雖然較上月有所增長,但並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5月份MPV銷量8.4萬輛,同比下降21.8%,環比增長12.3%;累計銷量34.4萬輛,同比下降41.0%,其中五菱宏光拿到第一,別克GL8緊隨其後,但均不及去年5月;5月份SUV銷量75.5萬輛,同比增長13.1%,環比增長14.2%;累計銷量280.1萬輛,同比下降20.5%。
5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6.8萬輛,同比下降25.4%,環比增長22.2%,也是四大細分市場中環比漲幅最大的一個,但與去年5月相比,仍呈下滑趨勢,其中插電混動銷量1.4萬輛,同比下降31%。純電動銷量5.6萬輛,同比下降27%,不容樂觀。而從具體車型來看,自主品牌8款車型進入前十,這也與他們較早進入新能源市場有關,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國產Model3再拿第一,6月或將迎來銷量高峰
自去年年底上海超級工廠正式生產、下線以來,得益於價格上的優勢,特斯拉銷量一路高歌猛進,3月份時國產版Model3以10160輛的銷量拿下新能源汽車排行榜第一名,而在4月時,國產版Model3銷量下滑至3635輛,不敵比亞迪秦EV,正當不少業內外人士以為特斯拉被打回了原形時,其5月銷量再次破萬,累計銷售新車11095輛,環比增長達205%,再度拿下第一名。
回顧4月,受到補貼新政出台的影響,國產Model3多次調整價格,導致一些原本有購車打算的消費者放棄購買。而在5月,國產Model3長續航版提前交付,標准型續航版車型價格有所下調,因此銷量回暖並不算意外,甚至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它是回到了正常水平。
特斯拉為何敢隨意下調售價?據了解,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 標准續航升級版,裸車成本僅為18.87萬元,平均毛利率高達39.37%,也就是說,賣一台國產Model3能賺8萬,而單車利潤稍高的賓士也只能賺到4萬,稍低的東風本田還不到1萬,僅為0.71萬,差距非常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odel 3的國產化水平僅為30%,而按照特斯拉計劃,年底將達到100%,還會用上寧德時代生產的動力電池,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也就是說其單車利潤還有上漲空間,售價也有可能存在下調的可能,長期來看,想要通過價格戰與特斯拉抗衡的可能性並不大。而短期來看,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6月可實現周產4000輛,且將迎來國產Model3的大規模交付,因此6月特斯拉銷量可能再度上漲。
Aion S同比大增206%,超越秦EV位居第二
比起特斯拉,自主品牌車企要難受得多,今年5月,特斯拉中國僅憑國產 Model3一款車型拿下第一,而比亞迪雖說與特斯拉中國僅有105輛的差距,但它是用12款車型對陣1款車型,其中的差距非常明顯。
而目前特斯拉Model Y已在海外上市,用於生產ModelY的上海超級工廠第二期工程也已封頂,距離正式投產、下線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新車型的到來,特斯拉中國銷量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能勉強與特斯拉抗衡的比亞迪,排名第三的廣汽新能源銷量僅為4100輛,還不到特斯拉的一半。不過廣汽新能源旗下主力車型Aion S 5月表現亮眼,以3892輛的銷量位居第二,超過了比亞迪秦EV,但與國產Model3 11095輛的銷量相比還是不夠看,自主品牌需要一款真正能在單車銷量上與特斯拉抗衡的車型。
寫在最後:
國內新能汽車市場能夠成為漲幅最大的細分市場,國產Model3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很可能在6月份還會有驚艷的表現,而自主品牌車企雖說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較早,在國內市場也有不錯的銷量表現,但隨著國外品牌的發力,這種優勢可能會漸漸喪失,也許做一款真正能打的產品才是破局的關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5月份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
引言:到了六月中旬,拿到部分的上牌數據,可以對當前的情況做一些整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汽車行業整體的復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傳統汽車的壓力傳導到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端,使得當前5月-6月主要的銷售精力都是恢復傳統車的銷售,把車賣出去把整個產能恢復起來,所以給新能源汽車造成了壓力。新造車企業和特斯拉的銷售情況,一方面是在生存和股價壓力下,需要全力以赴,而目前的銷售數字也只能說是相對比較亮眼。
01? 總體的上牌數據
首先我把上牌數據和汽協有關乘用車的產銷數據來做個對比如下所示,廠家的數據相對更平滑一些,上牌數據雖然比較真實,和實際車輛使用的情況更貼近,但是相對滯後一些。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大部分傳統車企業在恢復生產,拉產能壓一定的庫存(汽協的數據為66.1萬台,比月初還少1萬,主要是恢復產能需要時間)
圖1 生產、銷售和上牌三個數據比較
按照汽協前幾日的說法,6月份應該看高一些(6月上旬,11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產銷分別完成70萬輛和49.4萬輛,產銷與5月上旬相比分別增長63.4%和40.8%,產銷與去年同期同比分別增長86.1%和34%),但是怎麼弄在上牌層面也很難和去年的220萬相比。所以到7月-8月,需求自然下去以後,今年下半年怎麼走,還要看經濟形式。目前1-5月總的上牌數據為-26.8%,按照全年來看-15%左右吧。
圖2 2020年1-5月的上牌數據
下面這兩個圖還是比較能反應情況的,今年的情況對於自主品牌帶來了一些壓力,對豪華品牌來說恢復是很快的,今年確實加速了整體洗牌的效果,加速了之前下行周期對汽車企業的考驗。
圖3 國外品牌企業上牌和增速
圖4 國內品牌企業上牌和增速
02 新能源汽車的上牌數據
5月份Model 3的上牌數據是11466台,同比3.3倍能看到2020年後面會比較穩定的維持在月均1萬的速度往前推進。目前美國生產恢復需要時間,所有的量能全部表現都在上海工廠上,LFP版本的目錄可能使得Model 3的成本存在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預計未來能做到25萬左右。而對應的Model S+X已經跌落到100以內的上牌,中國這里的消費者還是非常講究性價比的。
圖5 特斯拉的上牌數
2020年5月回溯,新造車企業基本把所有能打的牌全部甩出來,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3家能堅持下去就比較不錯了。這兩個月蔚來的表現在裡面很不錯,率先破萬;理想面臨的問題是5月開始往下走,後面預計6月往1500走了;小鵬的P7得快點出來,看市場端的反應,威馬後續靠那個800公里的概念轎車翻身。
圖6 新造車企業的2020年
傳統造車企業裡面,我們來看比亞迪的情況,目前上牌端的壓力比較大,在漢EV上來以前,在BEV端出現了比較散亂的情況,PHEV今年同比降幅也非常明顯。以至於今年深圳的地方鼓勵政策很明顯是定向的,這個和目前承受的非常大的壓力有直接的關系。
圖7 比亞迪的情況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北汽的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EU5 月均上牌為1500左右,整個北汽上牌新能源約2600台,這個數據和以前比確實有一些差距,估計要等EU5的CTP降本的版本出來以後才有沖量的計劃。
圖8 北汽2020年新能源汽車上牌
兩款很有趣的EQ1和歐拉R1的車型上牌比較穩定,這也是車企能維持住的情況下做的,我估計今年這樣的情況比較多,能夠維持住一個基本盤。
圖9 兩款純電動小車
小結:5月份的上牌數據看下來,新能源汽車的情況和之前預估的比較相似,可能在當前的環境下,大部分企業只能佛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5月新能源車銷量榜公布:特斯拉牛起來,蔚來小鵬擋不住
文\金凌
乘聯會已經正式公布了5月份銷量,各大系列排名都出來了,新能源作為未來的趨勢,筆者仔細看了看,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整個新能源汽車被特斯拉一家直接屠榜了。特斯拉Model 3以絕對的姿態蟬聯第一,讓排名第二及以下的車型望塵莫及,哪怕是寶馬5系都不敵。
5月份新能源汽車Top10,排名第一的是特斯拉Model 3,5月銷量在11095輛,環比增長205%,這不是特斯拉Model 3第一次拿下萬輛的銷量,在此前Model 3就展現出這么強勁的實力。隨著國內經濟逐步復甦,關於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只會再創新高。
從這份榜單來看,第二名與第一名的差距明顯,排名第二的是廣汽新能源埃安Aion S,5月銷量為3892輛,這還是排名第二的車型,它與第一隻有一線之隔,但是兩者之間的銷量差距巨大,相差近3倍,這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
從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定價我們也能看出差距,埃安Aion S官方報價在13.98-20.58萬,而特斯拉Model 3官方報價在29.18-41.98萬,兩者之間的價位完全不在一個量級,比你貴一倍的車型,銷量還是你的三倍,這就是差距,無法逾越的差距。
但從價格的競爭來看,蔚來ES6、理想ONE、寶馬5系PHEV已經是完敗在特斯拉Model 3身上,哪怕是造車巨頭車企比亞迪,也是發力不止。比亞迪賣的最好的車型是全新秦EV,5月銷量在3201輛,而蔚來ES6 5月銷量2685輛,理想ONE 5月銷量2148輛,寶馬5系PHEV 2477輛,都不及特斯拉Model 3。
特斯拉在1-5月份的累計銷量為34435輛,拋開中間的2月疫情月份,特斯拉的銷量並不差,反觀國內高端新能源車企蔚來,1-5月份累計銷量為10429輛,這差距過於明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1-5月份的累計銷量為46512輛,已經同比下滑61%,未來形勢並不明朗。
眼下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進一步放開,新的補貼政策正式推出,國產的Model 3從30.355萬下調至29.18萬,補貼後的價格更是在27.155萬,而這還不是特斯拉Model 3的極限價格,隨著國產化的供應商越來越多,其價格有望更進一步下調,未來特斯拉Model 3會降至何種程度不好說,但是大概率會更低。
中國乘用車純電動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在下滑的狀態,最新的5月銷量顯示,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6萬輛,同比下滑27%,如果從特斯拉Model 3 5月1萬多的銷量來看,它已經佔有市場份額近20%,用一家獨大來形容都不為過,而老牌豪華車企寶馬5系 PHEV徹底敗下陣來了。
6月10日,特斯拉在資本市場同樣一路狂奔,其股價進一步攀升,再創歷史新高,其漲幅已經達到了6.98%,當前市值為1901.22億美元,單純從市值的角度來看,特斯拉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比起豐田都要高,以購買力來計算,特斯拉的市值能買下6個福特汽車,4個通用汽車。
今年年底,特斯拉預計實現100%國產化,屆時特斯拉的價格將進一步降低,其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也將全面提升,那個時候的特斯拉才是戰鬥力最強的時刻,屆時蔚來等造車新勢力該如何去面對強大無匹的特斯拉呢?真為蔚來、理想等新興造車企擔憂,比亞迪的下滑同樣讓人憂心。
(壹車界,全視界!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文中圖片僅供示意,本文作者金凌,轉載需註明作者與出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新能源汽車5月份銷量是增長狀態嗎
與整體汽車市場相比,新能源汽車在5月份依然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1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6%和125.6%。1月份至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
今年2月份財政部等部委發布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即將於6月12日實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助理研究員周毅認為,與2017年補貼標准相比,新政策將逐步減少續航里程低、電池能量密度小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對於性能指標較高的汽車適當提高其補貼標准。可以看出,雖然補貼總體退坡,但補貼提高了技術門檻,這樣可以鼓勵車企提高研發技術水平。最為關鍵的是,這一政策能夠增強對整個行業的預期,即補貼會逐步退出,低水平重復造車不再可行。
「預計下一步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會呈分化趨勢,洗牌會加速,重點企業會逐步成熟,中小弱企業可能在資本退出的情況下尋求被兼並收購。」周毅說。
⑹ 前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如何
中國抄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完成3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9%和141.6%。
與傳統燃油車銷量微增長相比,新能源汽車依舊延續了高速增長態勢。前5個月,純電動汽車實現銷售25.0萬輛,同比增長124.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完成銷售7.8萬輛,同比增長218.4%。來源:人民日報
⑺ 中汽協:5月新能源汽車銷售8.2萬輛 今年難有爆發性增長
6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了5月份我國汽車產銷數據。在今年5月,我國整體車市呈現回暖態勢,汽車總產銷量分別為218.7萬輛和219.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4.0%和5.9%,同比分別增長18.2%和14.5%,增速高於上月15.9個百分點和10.1個百分點,可以說整體車市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沒能跟上整體車市回暖的步伐,5月的產銷雖然相比4月有所增長,但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8.4萬輛和8.2萬輛,雖然環比分別增長3.5%和12.2%,但同比下降仍達25.8%和23.3%。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3萬輛和6.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3.8%和25.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1萬輛和1.8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7.1%,銷量同比下降16.1%;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7輛和42輛,同比分別下降94.6%和86.7%。
與4月份相比,純電動汽車產銷均有所增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仍在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量增長依然明顯,銷量下降較快,純電動汽車產銷降幅仍然高於整體車市,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1-5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9.5萬輛和28.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9.7%和38.7%,降幅比1-4月收窄5.1個百分點和4.7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均為22.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2.8%和39.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2萬輛和6.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5%和35.0%;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09輛和322輛,同比分別下降44.1%和40.9%。
從中汽協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雖然隨著疫情的逐漸穩定,5月份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較4月有所增長,但其整體表現仍不及去年同期水準,而5月我國整體車市的產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同期,可見在整個汽車市場中,新能源汽車已經處於拖後腿的狀態。
對此,中汽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析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去年補貼退坡後進入到比較嚴峻的態勢,雖然政府將新能源汽車補貼期限延長了兩年,但補貼金額仍在降低,從而突顯了新能源汽車在成本與市場表現間的矛盾。
許海東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數據暴露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補貼退坡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售價的接受度上存在差距。從目前形勢來看,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體很難有比較大的爆發性增長,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在100萬輛左右。
對於目前的形勢,許海東認為,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去彌補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接受度上的差距。廠家目前要深度了解、適應當下政策,並通過產業規模對產品進行調整,進而滿足真正市場化下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數據概覽
引言:昨日從朋友那裡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車合格證的情況,總體來說並不是特別好,在5月份整體的燃油車恢復比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怎麼賣將成為一個大的課題。目前新能源汽車兩級分化比較厲害,特斯拉在中國的加速推進,對於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在原有的市場產生了挺大的影響。
01 5月新能源合格證數據概覽
5月新能源汽車合格證為7.7萬輛,同比下降33.1%,前五個月累計26.5萬輛,同比下降45.7%。半年過去了,合格數據不是特別理想。在各條戰線,隨著各級政府的節流措施落實,能客觀上幫上新能源汽車兌現銷售的主要落實到了限購城市的支持。這里後續會具體根據上牌數據來討論。
圖1 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的產量
1) 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乘用車的合格證為7.1萬輛,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計24.3萬輛,同比下降45.6%;總體來說恢復的並不理想,下個月又是補貼退坡的節點,由於退的比較少相比去年不太會有搶裝的事情發生,這個領域也在慢慢回顧理性,大部分車企都在思考長期怎麼走。如果我們把每個月1萬台的Tesla拉掉,今年產銷量對於產業鏈大多數企業來說很難撐住。
圖2 新能源乘用車的產量恢復情況
2) 新能源客車產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計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貨車由於去年的基數比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計下降36.0%。這兩塊短期內很難有好的起色。
圖3 新能源客車的情況
02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難賣了?
其實我們回顧2018-2019年的市場,最主要就是補貼400公里左右長里程車輛使得車型結構從A00往A級轉型,使得10萬以下的車型轉到2019年的10-20萬的車型(這里包括價格較高的PHEV),而2020年由於特斯拉的進入使得整個結構比例給25萬以上的車型佔了比較高的比例。
圖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上險結構
其實這也意味著,很多的車企給擠壓在圍繞限購城市的區域發展,集聚在工廠所在城市的發展帶,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區滲透帶來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B級和C級,自主的市佔率進一步給壓縮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穩的主要是在A級和以下的車型。
圖5 2018-2020年合資和外資品牌逐步滲透
今年突出的特點是營運類車輛的需求並不多,主要以個人需求為主,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個領域出現分化,在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要同時表現才能在今年的競爭中站住腳跟,這就使得在各個大城市的口碑和車型特色成為分水嶺。
圖6 4月份上牌數據按企業分細致分類
如下上牌數比較靠前的純電,我們熟悉的幾款A級車都是靠營運方向才能撐住量,而A00級別確實以個人為主,但是價格確實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車企業確實是面向個人消費者在做,但是這個市場有限,能夠維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這是個完全紅海的市場,限購城市要佔到一半左右。在限購城市的有限市場裡面去搶這個市場確實對各家來說都是很辛苦的一個事。
圖7 按主要的純電動車型分類
小結:北京的2萬張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別備注了無車家庭,一方面也是緩解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能說明在補貼很少的條件下打開BEV的個人市場怎麼弄是個大的行業課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春天」終會到來,新能源車市場或將在5月份迎來標志性增長點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題記
乘聯會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1月份銷量僅為4.1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高達57.9%。不利原因,除了春節假期(有效工作日僅為17天)和「新冠疫情」外,重要的是,自去年6月26日起,國家補貼標准降低約50%,地方補貼退出,整體幅度達到70%,沖擊巨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1月份國內車市的影響有限,「但它對2月份及接下來國內車市影響巨大。」受疫情影響,由於居民外出減少,線下購物活動基本暫停,當前汽車消費已處於冰點。國內一家大型汽車集團預測,全國乘用車市場2月份、3月份、4月份銷量或將同比下滑80%、50%、30%。
按照鍾南山、張文宏等醫學專家的預測,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如此看來疫情結束之後,也就是5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迎來一個標志性的增長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不必因5月車市增長而過度興奮,看看新能源你就心涼了
[汽車之家 行業]??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汽車市場產銷數據:2020年5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18.7萬輛和219.4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8.2%和14.5%,銷量連續2個月實現同比上漲;2020年1-5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78.7萬輛和795.7萬輛,同比下滑24.1%和22.6%。
4月份,中國車市雖然終結了連續21個月的銷量下滑,但那更多是由商用車市場帶動的,該月乘用車市場銷量依舊處於下滑態勢。但5月中國車市乘用車銷量為167.4萬輛,環比上升8.9%,同比上漲7%,重新回歸增長。
得益於整個乘用車市場上揚,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也結束了同比下降。根據數據,5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7.1萬輛,環比增長7.1%,同比增長0.4%。從市場佔有率看,5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占乘用車總銷量的34.1%,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轎車市場佔有率為17.6%,相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SUV市場佔有率為43.9%,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MPV市場佔有率為65.6%,相比去年同期下滑超過10個百分點。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5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了4月份的增長勢頭,實現環比增長12.2%,產銷量分別達到8.4萬輛和8.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5.8%和23.5%。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分別達到5.5萬輛和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5%和25.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1萬輛和1.7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3.8%、銷量同比下降19.1%。
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9.5萬輛、28.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5.8%和38.7%。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均為1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7%和41.3%;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7萬輛和6.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9%和35.3%。在2019年6月底補貼退坡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找到節奏。據中汽協分析,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廠家目前處在了解、適應政策,通過規模等手段調整產品、適應消費者需求的過程中。
雖然4、5月份中國車市銷量連續增長,但中汽協表示,疫情導致國內不少企業受損,從業人員收入下降,汽車消費勢必會受到影響;此外,國外疫情的持續發酵也對中國汽車出口業務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面對未來市場,大家應保持「相對樂觀」態度。
從短期看,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變局的雙重影響,國內汽車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壓力。但是從整體趨勢看,我國汽車消費市場巨大,消費需求潛力旺盛。為了研討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之路,以及汽車企業逆勢增長策略,進一步反映消費者真實聲音,中汽協將與汽車之家聯手推出「中國汽車新消費論壇」。據悉,該論壇由中汽協主辦、汽車之家承辦,將於2020年8月18日在湖南省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文/汽車之家 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