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是什麼
新能源補貼就是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吧,上海不同的區還有區補,國家補貼好像是6萬把回,地方補貼好答像是3萬5,上海的區補好像是2萬左右,七七八八算來下能補10萬左右,但是這個補貼每年都會按比例減少,所以樓主既然決定買了最好就早點訂車,否則以後政策什麼樣就不一定了.
② 買新能源汽車政府怎麼補貼
中央財政對有關公共服務領域示範推廣單位購買和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補專助,地方財政屬對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也將給予補助。 混合動力汽車最高每輛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也就是說,你買思域的1.3混合動力車,能得到最高5萬的補貼,如果你購買比亞迪F3的雙模電動車,能得到補貼6萬元。
③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什麼
2018年2月13日,財政部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由四部委聯合起草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1、補貼方案削低補高、進一步鼓勵技術進步。2018年新版補貼方案里,將「提高技術門檻要求」作為開宗明義的首條綱領,明確提出要鼓勵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車型應用,將補貼資金顯著傾斜於更高技術水平的車型,而且維持對燃料電池的補貼額度不變
2、分階段過渡,為車企預留准備和切換時間/空間。本次補貼方案相比此前歷次補貼政策不同的是,其首次出現了「分階段執行」的管理思路。簡而言之,就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執行不同的補貼政策。出現該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政策為2018年2月份才出台,此前的政策空白期中產銷的新能源汽車採用新辦法實在說不過去(先後關系);二是距離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等四部委制定的舊補貼政策過去僅一年出頭,頻繁調整給車企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三是新車型的技術指標調整、開發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僅標定試驗就得花費至少數月時間。
3、去繁就簡,簡政放權降低車企行政審批壓力和成本。由於補貼政策、公告目錄、推薦目錄、免徵購置稅目錄等政策文件具有緊密的關系,因此車企在產銷過程中必須應對大量的申報、審核、調整工作。某車企專門負責目錄申報工作的負責人就曾在私下說過,一年下來光這個活就得專門調集人手加班加點干,而且經常是突擊戰(早上目錄早領補貼)。新補貼政策顯然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實際情況,因此重點出台了以下三點細則:一是「2017年目錄內符合調整後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可直接列入新的目錄。」,也即是可以不用重復經歷完整的申報流程;二是「地方政府不得要求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也即是車企可以明確免除地方政府再次檢測的額外要求和無意義行為;三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一視同仁執行免限行、免限購、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等支持措施」,也即是大公告賜予「全國通行」的權利,無需每一個產品型號均到每一個省份進行單獨的申請檢查。
4、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防新式騙補等亂象滋生。對車企的簡政放權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鬆,事實上,新政策高度凸顯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新思路。比如,要求「加快建立三級聯網的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建立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設置舉報電話或網上舉報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統計、審查、處罰機制」。上述舉措著力於維護新能源汽車穩定的產銷秩序、嚴防騙補、提升產品安全。特別是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更是十分及時和重要,具體點講,少數車企可能會在「高能量密度優惠」和「成本壓力」下再次鋌而走險,採取「優劣參半」的方式生產產品、攤銷成本、騙取補貼,新思路的提前出台,將極為有力的震懾和扼殺這些不法企圖。
(1)、堅持精細化分檔。2017年正式版本中將純電動乘用車簡要分成了3個檔次,由於政策是在2016年制定,這一處理方式可以理解。但在2018年仍然延續就不太符合市場現狀了,因此2018正式版本與此前流出的草案版本「高度相似」的實行了5個檔次劃分,堅持了精細化的分檔思路。這個情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產品豐富程度在大幅提升,二是請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對網上流出的草案版本置若罔聞,雖然草案會與正式版本有所出入,但空穴不來風,早了解早做准備不是壞事。
(2)、未過度削低補高。2018年正式版本中,直接取消了低於150公里續航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國補資格,並將此前150-200km段3.6萬元的補貼額度下調為1.5萬元,削幅2.1萬元;將200-250km段削減為2.4萬元,削幅1.2萬元;將250-300km段削減為3.4萬元,削幅1萬元,但不低於300km續航的車型補貼額度不降反升。這種削低補高思路與此前草案版本的思路再次一致,但不同的是,正式版本相對於草案版本並沒有非常嚴厲的削低150-200km段車型,而是有所保留,削幅降低了0.5萬元。這表明,經過各方勢力博弈,A00級車型短期內的尾大不掉讓管理方意識到,過於激進的削低將容易產生斷崖式發展現象,從穩定角度出發,減弱了對A00級車型的打壓力度,給予了A00一口喘氣的生機。
(3)、技術指標進一步加嚴。能量密度方面,120Wh/kg成為電池包的入門標准,相比此前90Wh/kg就能獲得1倍的標准補貼,新標准將該指標直接提升了30Wh/kg,提升幅度高達25%,並且首次劃出了160Wh/kg的檔次,為超高能量密度車型的出現預留空間(2017年推薦目錄和2018年首批推薦目錄中,能量密度最高分別達到152.9Wh/kg、158.07 Wh/kg)。與此同時,百公里能耗要求也進一步加嚴。2017正式版本中限值較低,以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為例,其百公里能耗上限分別為14.5kWh、21.7kWh、23.7kWh,且無系數考核。2018草案中則出現了系數考核跡象,該跡象在正式版本中得以印證,想要拿到基本系數(1),各類車型就必須滿足優於5%以上的不同質量段的能耗限值要求。而且,限值也明顯收緊,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的能耗上限分別為13.05 kWh、19.53 kWh、21.3 kWh,加嚴程度約為10%
④ 2016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什麼時間出台
一、《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
狀態: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
預發布時間:2016年初
目的:該政策的出台將指導相關企業合理開展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的生產及回收利用工作,建立上下游企業聯動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二、《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狀態: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
預發布時間:2016年初
目的:該政策的出台將推動鋰離子電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三、國家充電標准
《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GB/T 27930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GB/T 20234等三項標准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
狀態:通過專家技術審查
預發布時間:2016年
目的:該標準的出台意味著國內銷售的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將採用統一的介面和傳輸標准,這將方便廣大的電動汽車用戶,並有利於我國清潔能源汽車的發展。
四、《第一批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名單》
狀態:專家在做評審階段
預發布時間:2016年初
目的:為那些有實力、有技術的進入者創造條件,允許他們進入到純電動汽車生產領域,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
五、《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細則》
預發布時間:2016年初
目的:為完成充電基礎設施指導意見和發展指南中提出的總目標,國家將對充電設施加大補貼力度。
六、《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
狀態:正待徵求意見
預發布時間:2016年
目的:該辦法將建立一個更為完整的,以積分管理為基礎的,有獎有懲的燃料消耗管理制度。中國汽車產業優勝劣汰,產業重組的進程將大大加速,有較強研發能力、重視節能減排的企業將獲得極大地發展機遇。這也將成為主機廠積極研發、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強勁推力。
七、《低速電動汽車管理辦法》
預發布時間:2016年
目的:規范低速電動汽車企業,引導低速電動汽車行業健康發展。不合格企業或將被淘汰。
」十二五「新能源汽車推廣即將結束,馬上將迎來了」十三五「,這一階段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最關鍵的一年。為了完成2020年500萬輛的推廣目標,我們預測」十三五「期間,國家將會出台一大波優惠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屆時,新能源汽車將會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
⑤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的補貼標准
1、1.6L以下、排放達國IV、滿足第三階段《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的乘用車和非插入式混合動力車 補貼3000元;
2、插入式(PlugIn)混合動力車 補貼4000-50000元;
3、電動車 補貼60000元 。 按照《財政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財建〔2013〕551號,以下簡稱《通知》)規定,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2014和2015年度的補助標准將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下降10%和20%。現將上述車型的補貼標准調整為:2014年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下降10%,從2014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補助標准依據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確定。其中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都以純電行駛里程(R)為標准。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R≥50公里每車補貼3.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80≤R<150公里每車3.5萬、150≤R<250公里每車5萬、250公里≤R每車6萬元。
對於純電動客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按其車長劃分,純電動客車每輛補助標准為30萬至50萬元,混合動力客車每輛則補助25萬元。(超級電容、鈦酸鋰快充純電動客車定額補貼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