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戶外怎樣利用繩結捆綁物品
瓶口結(Jar Sling)
此結用來縛緊瓶口,以便攜帶使用
B. 在戶外繩子打結方法
這個你得問我了,哈哈,我知道十幾種打法,不管是繩子鋼絲都有很漂亮的打法!
C. 戶外的時候,繩子綁在山上樹上,人滑下來,繩子怎麼拿回來
繩子備長一些,U形雙股使用,人滑下來後,拽一股繩子就收回來了。
D. 戶外繩子的邦法
雙環結來:一種越拽越緊的自繩結,由坊間捆豬得名。也叫雙環結。
雙環結(豬蹄扣)
繩結打法:用繩頭繞過被捆綁物,連繞兩圈,使兩繩頭穿過兩圈連接處,且相互交叉成十字形。
豬蹄扣為用途非常廣泛的繩結,其特點是可以隨著拉力的增加而增大摩擦力,使被捆綁物不易脫落。另外一顯著特點是:此結可單手操作,在攀爬等動手不便的活動中操作方便。
E. 戶外的繩子有哪些
低彈性繩 VS. 彈性繩(Low Elongation VS. Dynamic) :
低彈性繩只提供些微的延伸量,一般用在洞穴探險、垂降、搬運等不可能發生長距離墬落的活動。低彈性繩亦可以使用於上方確保方式的攀岩方式(Top-Rope climbing),但是在活動中必須注意攀登者與確保者之間的繩子不可太過鬆弛。
彈性繩的延伸量可吸收並消散大部分攀登者墬落時所產生的動能,避免讓攀登者承受龐大的沖擊力。攀岩者採取先鋒攀登方式活動時一定要使用彈性繩進行確保的工作。
單繩VS.半繩VS.雙繩(Single VS. Double VS. Twin Rope):
單繩的直徑從9.8mm到11mm,繩頭的貼布上會標示[1],表示可以在攀岩的活動中單獨使用一條繩子,連接攀登者和確保系統,適合用在垂直攀登路線或只有一些小曲折的攀登路線。單繩又可再細分為兩類。
9.8mm-10mm:
主要用在比較困難,但不會曲折得太厲害的sport climbing,free climbing路線。因為重量較輕,比較容易掛繩或穿過某些器材上的開孔。
10.5mm-11mm:
適合難度不高的free climbing,全部的sport climbing路線,和團體教學。因為它(粗勇耐用),而且較粗的繩子在確保和垂降時比較容易握住。不過一條11mm,50公尺的繩子,會比一條10mm,50公尺的繩子重上15%-30%。
半繩指直徑9mm的繩子,繩尾貼布會以[1/2]表示需兩條同時使用。適合難度高,有長距離橫渡或曲折多的路線。兩條繩子有各自的固定點,等於兩個不同的系統,連接在一個先鋒和一個(或兩個)確保者身上。半繩的使用技巧較復雜且麻煩,尤其對只有一個確保者來說,因為他必須分別操作兩條繩子。好處是leader要在一個困難處掛繩時,如果他墜落了,因為另一條是收緊的,可以減少墜落距離;在橫渡路線上,則可以將second墜落的擺盪程度減少;垂降時則有兩條繩子可用。
雙繩是指將兩條較細的繩子(直徑8mm-8.8mm)當成一條單繩使用,兩條繩子掛進同樣的固定點。確保者必須操作兩條繩子,因為是同時操作,不像半繩那樣麻煩。雙繩能比單繩吸收更多的墜落力量,及承受較多次的墜落;而且重量輕,掛繩較方便。即使其中一條繩子被岩角割斷,還有另一條可以拉住攀岩者,但不是繼續爬,是讓確保者將他垂降下來。另外,當登山路線上可能遇到長距離的危險地形,需要用繩子時,一條8mm-8.8mm的繩子會挺適合的。
注意:購買雙繩時,除了顏色之外,必須選擇兩條尺寸、長度、牌子都相同的繩子。因為不同廠牌或不同型號的繩子一起使用,會造成其中一條繩子特別容易耗損,增加使用時的危險性。
防水繩 VS. 非防水繩 (Dry VS. Non-dry Rope):
做過防水處理的繩子,通常會有一個DRY的標示,而且它還比一般繩子貴15%-25%!
「防水處理」當然不是是宣傳花招,而是有其必要性,尤其對溯溪和冰雪地活動來說。當一條繩子吸飽水分之後,除了變重彈性也會變差,吸收墜落力量的能力因此降低。若是在冬天寒冷的情況下,它還容易凍住,變得像電纜線一樣僵硬難以操作。防水處理過的繩子,能有效地減少繩子吸水的速度,提高使用的安全及方便性。而且,繩子表面會較光滑,較不易被粗糙岩面刮傷,操作也順手,但表面的防水劑會隨使用而逐漸失效。另外,繩皮鬆緊度對繩子抗水性優劣的影響不下於是否有做防水處理,編織太松或因使用而變松的繩皮,抗水效果自然打折扣。如果只打算做「乾式」的攀岩,就不用多花這個錢買防水繩。
F. 戶外帳篷防風繩固定方法
依照所選帳篷形狀的,一般是防風繩一頭系在帳篷上,另一頭用地釘釘在地上,沿四個回方向都拉緊,答防止帳篷被風吹跑。同時用地釘把四個角固定在地面上,有的地面地釘不容易插入,需要用東西敲,這樣容易把地釘弄壞,可以移動一段距離,找容易插的地方。
G. 求一些 野外綁繩子的技巧 帶圖解
第三課堂--走人大自然--戶外版結繩(權www.8264.com)
H. 繩子捆綁方法
平結又稱接繩扣,用於連接兩根粗細相同的麻繩。結繩方法如下:
第一步,將兩根麻繩的繩頭互相交叉在一起,如圖1(a)所示(A繩頭在B繩頭的下方,也可以互相對調位置)。
第二步,將A繩頭在B繩頭上繞一圈,如圖1(b)所示。
第三步,將A、B兩根繩頭互相折攏並交叉,A繩頭仍在B繩頭的下方,如圖1(e)所示。
第四步,將A繩頭在B繩頭上繞一圈,即將A繩頭繞過B繩頭從繩圈中穿入,與A繩並在一起(也可以將B繩頭按A繩頭的穿繞方法穿繞),將繩頭拉緊即成平結[如圖1(d)所示]。
在進行第三步時,A、B兩個繩頭不能交叉錯,如果A繩頭放在B繩頭的上方[如圖1(e)所示],則A繩頭在B繩頭上方繞過後,A繩頭就不會與A繩並在一起,而打成的繩結如圖1(f)所示。此繩結的牢固程度不如平結,外表不如平結美觀
活結的打結方法基本上與平結相同,只是在第一步將繩頭交叉時,把兩個繩頭中的任一根繩頭(A或B)留得稍長一些;在第四步中,不要把繩頭A(或繩頭B)全部穿入繩圈,而將其繩端的圈外留下一段,然後把繩結拉緊,如圖2所示。
活結的特點是當需要把繩結拆開時,只需把留在圈外的繩頭A(或B)用力拉出,繩結即被拆開,拆開方便而迅速。
死結大多數用在重物的捆綁吊裝,其繩結的結法簡單,可以在繩結中間打結。捆綁時必須將繩與重物扣緊,不允許留有間隙,以免重物在繩結中滑動。死結的結繩方法有兩種:
(1)第一種方法是將麻繩對折後打成繩結,然後把重物從繩結穿過,把繩結拉緊後即成死結,如圖3所示。下述為打結步驟:
第一步,將麻繩在中間部位(或其他適當部位)對折,如圖3(a)所示。
第二步,將對折後的繩套折向後方(或前方),形成如圖3(b)所示的兩個繩圈。
第三步,將兩個繩圈向前方(或後方)對折,即成為如圖3所示的死結。
圖3死結
(2)第一種結繩方法是先結成繩結,然後將物件從繩結中穿過再扣緊繩結,故當物件很長時,利用第一種方法很困難,可採用第二種方法。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麻繩在中間對折並繞在物件(如電桿木)上,如圖4(a)所示。
第二步,將繩頭從繩套中穿過,如圖4(b)所示,然後將繩結扣緊,即可進行吊運工作。
I.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在戶外的繩子保存長久
1盡量不要將自己的繩子借給他人用,除非你要和他一起爬。
2每條繩子版都該有它的使用記錄權。這些記錄可以讓你對繩子的狀況更能掌握。
3使用繩子時,盡量不要讓它接觸地面。
4不論是穿襪子或光腳,都不要踩繩子。
5盡量避免將繩子拉過粗糙或尖銳的地形。
6繩子不可直接穿過bolt,固定點,傘帶,及sling。和這些東西摩擦對繩子很傷。
不要將兩條繩子掛進同一個鉤環,(雙繩例外)因為繩子會互磨。
繩子不要綁在樹上,對繩子和樹都不好。
在潮濕或結冰的地方攀爬,(例如溯溪或冰雪地攀登)應使用防水處理過的繩子。濕的繩子強度減低,耗損也快。每次使用後要檢查繩子。
繩子應定期清洗,
J. 戶外繩結的打法詳細介紹
戶外繩結的N種打法
1:稱人結
正統的打法:這是最基本的結法,打一個繩環後將它打結的方法,要了解稱人結,此為最基本的結法。
在繩索的中間打一個繩環
將繩頭穿過繩環的中間
繞過主繩
再次穿過繩環
將打結處拉緊便完成
2. -雙套結
雙套結廣泛地應用在將繩索綁系在物體上的雙套結,它不但簡單而且實用,也有人把它稱為了香結、卷結, 尤其在繩索兩端使力均等時,雙套結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 如果繩索只有一端使力的話,那麼只要在雙套結完成後再打一個半扣結,效果一樣不打折扣。此外,如果打成雙套滑結的話,想要解開時就可以輕松而毫不費力。
轉自搜狐
打法1:
把繩索繞過物體一圈
從上方再繞一圈
用力拉緊繩索兩端
最後只要再打個半扣結,即使朝箭頭方向用力拉扯繩子,也不用擔心結形散開
打法2:
做兩個繩圈,將之重疊後套進物體上便完成雙套結。要將繩環套住物體時,這個方法是極快速又方便,而且可以從繩索的中部份開始打結。
把右邊的繩圈重疊在左邊的繩環上
直接套進物體上
拉緊
打法3:
在《The Century Guide to Knot》一書中所介紹的登山者在鐵栓等圓狀物體上系綁繩索的方法。當物體的位置處於橫擺的狀態,或者從下方使力時,可以應用這個打法完成卷結。如果只有一方承擔負荷的話,那麼最好還是加個半扣結比較保險。
PS:在登雪山過程中,為了防止滑墜,使用結組攀登的時候,如果是三個人一組,中間的人員我習慣用這樣的繩結。
3.八字結
打法簡單、易記。
用途︰可作為一條繩上的一個臨時或簡單中止,制動點。
特徵︰即使兩端拉得很緊,依然可以輕松解開
4.縮繩結
用途︰將長繩收短,以免要因太長而要剪短,也可用此法加強繩上容易磨損部份的保護。
特徵︰如繩太松,則此結很容易鬆散而失去作用
5.營釘結 簡介︰可讓你將結位在繩上隨時上下移動。
用途︰用在各種斜拉繩的收尾。
特徵︰可隨時調較繩的松緊度
6.接繩結 將兩條繩按在一起
7.半結 用途︰防止滑動、或是在繩子未端綻開時可做為暫時防止繼續脫線。
缺點︰當結打太緊或弄濕時很難解開。
8.平結 用途︰將同一條繩的兩端綁在一起。適用於連結同樣粗細、同樣質材的繩索;但不適用在較粗、表面光滑的繩索上。
特徵︰纏繞方法一旦發生錯誤,結果可能會變成個不完全的活結,用力一拉結目就會散開。其結目如果拉得太緊,就不太容易解開;不過如果雙手握住繩頭,朝兩邊用力一拉,就可輕松解開。
秘訣︰左搭右、右搭左。
9.三套結
簡介︰作用和雙套結相同,但較為牢固。
用途︰應用在垂直方向的拖力。
其它︰又稱為轉動結( Rolling Hitch),馬格納斯結 ( Magnus Hitch ) , 拉繩結 ( Taut-line Hitch),止索結 ( Stopper Hitch ) 。
10.漁人結 簡介︰此結十分容易打,但很難拆開。 故應盡量避免用在一些質地好的繩上,也不好用在會扯得很緊的繩上, 因扯緊後,很難解開。
用途︰將兩條繩繩連接一起, 通常是硬和軟的兩條繩。
11.普魯士結
12.拉柴結/
系木結 綁緊及拖拉木材之類的物品
13.平結加雙漁結 是用來連接兩條下降繩最好的選擇,因為它在承受重量後比較容易解開。
14.雙 漁人結
最適合用來連接繩圈(runner)或是常置(不常解開)的繩子,因為它在承受重量後比較不容易解開。
15.義大利半結 這個結可以用來做確保,尤其是當你遺失確保裝備或沒帶裝備時。最好不要用義大利半結來下降,否則繩子很容易糾結。義大利半結 + 一條繩圈(runner) + 一個大嘴巴有鎖鉤環,就等於是一個簡易的吊帶與下降器,是一個登山者每次爬山最好必備的器材,有時可以自己備而不用,有時可以救別人
16.水結 打在主繩上
雖然它又名為歐洲死結,不過有許多攀登者喜歡用它來連結兩條下降繩,因為它受力時不像其它繩結一樣會卡的死死的,不過水結打好後必須留10公分左右的繩頭。
打在扁帶上
水結打在扁帶上一旦受力後很難再解開,所以常用於不需要解開的繩圈Runner上。
17.止索結
上索結其實就是由半個三漁人結,它常打在繩子的末端以防止繩隊攀登時下降發生意外,止索結一般都會卡在下降器中,不過;8字環除外
18.雙『稱人結 』 最受歡迎的繩結,常用在連結吊帶上
稱人結的另一種變形打法稱人結在以往是一個很常用的繩結,但是許多前輩都有稱人結被松開的經驗,即使在稱人結加上一個單結;經過長時間吊掛在岩壁上仍有松開的可能,這是一個稱人結的變形,先打一個雙稱人結後,再加上兩圈;就可免除了松開的可能。(但是這樣就比打八字環結麻煩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