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江的傳說、故事
韓江從前叫做惡溪,惡溪里有許多鱷魚。專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有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後很是著急,擔心鱷害不除,後患無窮。
韓愈便命宰豬殺羊,到城北江邊設壇祭鱷。韓愈在渡口上面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很嚴厲得說:「鱷魚!鱷魚!我到這里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念你們無知,限你們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
三天不走就是五天,五天不走就是七天,七天不走我就不客氣了!」從此,江里再沒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男洋去了。現在,人們把韓愈治鱷的地方叫「韓埔」。渡叫做「韓渡」又叫「鱷渡」,大江叫作「韓江」。
韓江水系以廣東省梅州市三河壩為界,分梅江、汀江和韓江中下游三大河段,韓江分別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武夷山南段和廣東省陸河縣烏突山七星崬,由北向南東流經粵、閩兩省,在汕頭市分五個出海口入南海。
(1)潮州韓江夜景擴展閱讀:
韓江上游支流眾多。梅江河段和汀江河段都發源於武夷山杉嶺及南嶺丘陵區,源短流急,梅江河段一級支流主要有五華河,窟河,梅潭河,寧江,松源河等。
汀江河段一級支流主要有濯田河、桃瀾溪、舊縣河、黃潭河、永定河、金豐溪等。
韓江流域在廣東省境內2005年總人口為780.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64.25萬人,占總人口的59.5%。總耕地面積為233.81萬畝。
截止至2012年1月己建蓄水工程10041宗,總庫容15.68億立方米,其中大型3宗,中型17宗,小(—)型139宗,小(二)型以下9882宗。
⑵ 現在潮州韓江的河床高於地面嗎
天吶!我無語,這三位是不是潮州人啊,知不知道河床高於地面意味著什麼,會死人的!韓江清成那樣,哪來的泥沙來積河床啊,樓主不是潮州人吧?韓江是我心中的驕傲,確實家邊有一條清澈的河流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⑶ 潮州韓江好玩嗎,潮州韓江景點怎麼樣
潮州韓江
韓江以前不叫韓江,叫做鱷江。為了紀念韓愈驅趕鱷魚,為潮州內人民做出的貢獻容,把鱷江改名為韓江。韓江是廣東第二大江,沿江兩岸幾乎沒有工廠,所以江水清澈,目前還是潮州人民的應用水源。韓江兩岸有很多景點,如鱷渡秋鳳、湘橋春漲、濱江長廊、韓文公祠等等。有韓江夜遊項目,坐在船上,遊玩韓江兩岸,清風徐來,涼爽不已。
⑷ 潮州江為啥叫韓江而不叫潮江
因記念韓愈而叫韓江
⑸ 潮州八大景色的介紹或是圖片
湘橋春漲
湘橋春漲廣濟橋位於東門外,橫跨浩瀚的韓江兩岸,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西湖 漁筏
潮州八景之一的「西湖漁筏」位於潮州古城西北側,西湖依傍在葫蘆山,山水相襯,風景十分秀麗。自唐宋以來,直至今日,潮人習慣在工余休閑之時,到西湖品茶。
韓祠橡木
韓文公祠位於韓江東岸筆架山麓,西臨韓水,是中國所有紀念韓愈的祠宇中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該祠始建於宋咸平二年,原址在金山麓夫子廟。
鳳凰時雨
明隆慶二年潮州知府侯必登經過韓江江心老鴉洲,愛其幽雅,遂名之為「鳳凰洲」,並建十餘丈之高台,稱鳳凰台。現在重建的鳳凰台則是一座台榭建築。
龍湫寶塔
在潮州市區東南約2公里的涸溪村,臨韓江東溪、北溪分叉之東南岸上,聳立著一座七層八面磚石結構的古塔,此塔俗稱涸溪塔,正名鳳凰塔。始建於明歷
金山古松
金山古松是潮州八景之一,原名馬丘松翠。金山形如覆釜,屹立於古城北闕,東臨韓水,西瞰大湖,向為潮城屏障,亦是潮人登高覽勝之處。
北閣佛燈
北閣佛燈辟於宋成於明,歷代興廢不一。它背倚金山,面臨韓水。相傳閣前佛燈,夜間普照四方,故以「北閣佛燈」為名列為潮州八景之一。
鱷渡秋風
相傳唐代韓愈當年到潮州後,深知民之疾苦:「皆口惡溪有鱷魚食民物產,民是以窮。」親自觀察後曾在此處設壇祭鱷,撰《鱷魚文》,故名。
⑹ 潮州的夜晚下濱江長廊景色如何
公元2001年,潮州古城牆似於一場幻夢之後一洗千年的風塵,淡淡斂起滄桑,於是,人們心中跳動著的那段融匯鳳台時雨、西湖魚筏、湘橋春漲……的旋律,又多了這么一個音符——濱江長廊。
駐足濱江,在宛如長城的灰色與綠色之間,人所想到的,卻絕非鐵騎如風,馬嘶金鳴的古國悲歌;也不完全是柳綠如煙,笙歌繚繞的江南情調。或許,那隻是關於一個小古城的寧靜遐思,至多再調進一點人生韻致的體味與懷想。
若晴空當陽,天青水碧,和風徐來之時,自韓江大橋頭信步向北走入濱江,穿行於根葉婆娑的古榕樹下,則可以欣賞到一組風與影的和諧奏鳴。榕樹蔭中,時有奇石妙花,迴廊短幾。三兩翁嫗,或持書,或把扇,悠然笑談……
城牆已經褪去了所有時光的舊痕,所幸它依然是素樸的。綿延八里的城堤上,依舊點綴著四座城樓:下水門城樓、廣濟門城樓、竹木門城樓、上水門城樓。嶄新的仿古建築,似乎仍在頑強地牽挽著一絲老潮州的記憶——正如城牆邊偶爾飄出的一曲弦詩,或者一縷冽然的功夫茶香……濱江長廊是目前潮州的主要旅遊景區之一,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更是展示名城魅力的窗口。興建於1999年至2002年,總投資2.2億元,全長2.3公里,採取城堤結合的形式,以「高擋低防」格局實施兩級防洪、拓寬防汛通道、修復古城牆、重建古城樓、配套綠化、美化、亮化。初夏,夜遊韓江的人越來越多。夜遊韓江,人們是為了觀賞濱江長廊那五光十色,絢麗多姿的夜景。乘著濃濃的游興,記者從鳳凰洲公園跨上了久違的遊船,暢游韓江。遊船開動了,坐在記者身邊的一對老年夫婦更是樂得合不攏嘴,老人告訴記者,韓江是潮州人民的母親河,以往江濱的臟亂讓人痛心,是政府下大力氣整治,江濱才露出美麗的容顏,讓人感到欣喜。乘船夜遊韓江,觀賞濱江長廊夜景,是他和老伴很長時間以來的宿願。其實這何止是這對老人的宿願?要不人們也不會這樣評價濱江長廊:融古鑄今彰顯魅力———2.3公里長古城牆的修復,無不傾注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充分體現了以防洪安全為前提,結合文物觀賞,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以「古」字為中心,即古城堤、古建築、古文化做為內涵,布局簡潔大方。古城牆縱軸線布置基本按原線走向,局部修順;城牆面料採用仿明代青磚;城牆南端增建城角樓;城牆原位修復敵台;整修重建上水門、下水門、竹木門、東門城樓,展示了古城牆古樸凝重雄偉壯觀的歷史風貌。結合岸邊及城堤外的整治,對沿江一線進行美化、綠化、亮化,使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溶為一體,整合沿江一線旅遊資源,把沿江一線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北閣佛燈、金山古松、鱷渡秋風和對岸的韓祠橡木、龍湫寶塔連成濱江旅遊風景區,讓人感受到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氣派相互輝映,相得益彰,魅力四射。濱江長廊所透露出來的氣派已經吸引不少前來觀光漫步的遊人。走出居室,走進濱江長廊,每位遊人的臉上都透著一種別樣的愉悅和自豪——濱江長廊已成為市民心馳神往的休閑之所和遊人駐足的勝地。市民對身邊環境變化的感受是最快的,一位姓林的老伯指點著夜景,眉宇間透出驚奇與自豪。老人是歷史的見證,今昔對比怎能不使他感慨萬端。濱江路曾是一條崎嶇不平、塵土飛揚的狹窄石路,沿線民宅、工廠、商店、車站、碼頭……雜亂無章,破舊不堪。臟亂差現象十分嚴重,城外5000多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韓江市區河段。加上歷史水患頻發,每年春夏之交洪水暴漲都要漫上城堤,江邊住戶居民苦不堪言。如何解決江邊住戶群眾的困苦?使濱江既能防洪,又能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位,讓名城煥發光彩,決策者認為建設濱江應該:城堤結合造福一方——承托著市民的期待,1998年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治理韓江水患,確保南北堤安全,整治濱江,建設濱江長廊,給市民一個潔凈安全舒適的環境,1999年底開始對地處市區的北堤城堤段按百年一遇的標准進行達標整治。加固整治工程是我市乃至全省一宗高起點、高標準的堤防建設工程,更是一宗集防洪、城建、旅遊多功能的「民心工程」。拆遷修建堤內防汛通道和城牆外行洪區1000多居民住戶、50多家企業的搬遷,解決城堤加固難、搶險難的問題,對城堤加寬加厚,實施堤基堤身防滲漏處理,做到城堤結合,實現了抵禦百年一遇洪水的願望,解決城外居民長期遭受洪水困擾之苦;堤內設置9米防汛通道至八角亭南堤改造為四車道,改善了過境車輛的交通條件,緩和市區交通壓力;配套江邊防洪長廊及岸邊的整治,綠化美化亮化,改善了城市環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修復2.3公里的古城牆,展現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充分發揮名城優勢,努力挖掘文化內涵,使得歷史資源變成現實資源,文物點變成景點,沿江景點變成景區,把文化力的內核注入旅遊經濟網站中去,提升了潮州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形象。濱江長廊的建設換來滿城口碑,也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視察該防洪工程後指出,興建濃郁時代特色水利設施,激活古老城市新輝在全國少有,經驗值得推廣。如今的濱江長廊與新城區的人民廣場遙相輝映,成為展示文化潮州、魅力潮州的兩個亮麗窗口。古城的古城牆和濱江長廊的景色怡人,在東門樓附近,禮花燈把夜色中的濱江長廊裝扮得嫵媚多姿,艷麗的霓虹燈勾勒出城樓的輪廓,氣勢雄偉的古城牆沿韓江堤向兩方延伸,宛如一條長龍酣睡在韓江邊。站在城牆上,向遠處眺望,韓江的美景盡收眼底,韓江的中間是潮州著名的湘子橋。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卧波。看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遊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下城樓,漫步在濱江長廊,穿行於根葉婆娑的古榕樹下,至身於紅花綠草之間,可以欣賞到一組風與影的和諧奏鳴。
古老的城牆和古香古色的湘子橋讓我們流連忘返,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潮州美麗的廣場音樂噴泉夜景。
音樂噴泉是晚上8點開始,7點多,雖然噴泉還未開始,廣場上已經站滿了人。晶瑩潔白的路燈,光彩奪目的節日裝飾燈令人眼花繚亂,前來觀燈賞景的遊人絡繹不絕,不計其數的車輛像潮水般從四面八方向這里涌來…… 人民廣場熱鬧非凡。廣場上顯示深厚潮汕文化內涵的牌坊群,雄偉壯觀、令人贊嘆觀止。無數的霓虹燈閃爍,五光十色的,有的組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成了噴泉開始前的一道風景。
到了晚上8點整,廣場上的人更擁擠了,廣場成了人的海洋,人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在廣場上散步,有的坐在噴泉周圍和同伴聊天,有的拿著手中的照相機照相。我們趕緊選了一個位置坐下,等待著噴泉的開始。
忽然,廣場上響起了音樂,頓時人聲鼎沸,朝噴水池那邊望去,只見噴水池上空出現了有點模糊的畫面,隨即音樂噴泉開始了。起初噴泉只是一簇簇矮矮的小銀柱,隨著音樂的響聲逐漸變高。它們變化多端,有的像大小不同的貝殼,有的像一簇簇五顏六色的珊瑚,有的像孔雀開屏,有的像一個個美麗的仙女舞動著長袖…… 美麗極了。優美的音樂悅耳動聽,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有的像仙女的飄帶,在天空中飄動;有的像怒放的荷花,紅似火,白如玉,粉若霞,美極了;有的像舞台上的芭蕾演員一樣翩翩起舞 ,時而跳躍,時而轉圈…… 我沉醉在這美麗的夜景中。忽然,音樂響起了潮汕大鑼鼓的聲音,噴水池噴起一束幾十米高的噴泉,真像一艘火箭射入天空。頓時,喊聲震耳欲聾。隨著音樂的起伏,噴泉時高時低,時起時落。
⑺ 潮州的夜晚下濱江長廊景色如何
夜幕降臨,濱江長廊,綠樹婆娑,燈光柔美,江水滔滔,湘橋靜卧,城牆古樸,城樓熠熠;
清風徐來,行人如梭,起舞做操,不亦樂乎。
⑻ 潮州韓江夜遊
買票在遙台那邊 你去了江邊就清楚了..
35元一夜遊玩 廣濟橋本地人有優惠 買多幾張 你給多10元 講下價就可以
哈哈
⑼ 為什麼說韓江是潮州的母親河
源於廣東省紫金縣白山棟流經大埔縣的三河壩與澄江匯合後稱韓江,全長400多公里,是廣東省版的第二大江權。韓江古稱惡溪、鱷溪,因鱷魚出沒而得名;又因潮州另名鳳城而稱鳳水;後為紀念韓愈驅鱷又改稱韓江。韓江流經潮州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寬闊,北堤連接竹竿山與金山,捍衛古城的安全.堤邊木棉挺拔,渡船來往於兩岸,乘風揚帆,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的「鱷渡秋風」。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每當春天水漲,洪水沖擊巨石砌成的橋墩,奔瀉而下,蔚為壯觀,故「湘橋春漲」也被列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分東西二水繞鳳凰洲而過,鳳凰洲頭築有鳳凰台。每逢雨季時節,登台遠眺江面,煙雨蒙蒙,湘子橋若隱若現,故「鳳凰時雨」也為潮州八景之一。與鳳凰台隔江相對的鳳凰塔聳立江邊,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觀壯美,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龍批寶塔」。韓江碧水長流,舟船竹排穿梭於江面,與兩岸諸多勝景構成了一幅動靜交融的壯麗畫卷。
⑽ 美麗的韓江(介紹韓江)
源於廣東省紫金縣白山棟流經大埔縣的三河壩與澄江匯合後稱韓江,全長400多公里,是廣東省的第二大江。韓江古稱惡溪、鱷溪,因鱷魚出沒而得名;又因潮州另名鳳城而稱鳳水;後為紀念韓愈驅鱷又改稱韓江。韓江流經潮州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寬闊,北堤連接竹竿山與金山,捍衛古城的安全。
堤邊木棉挺拔,渡船來往於兩岸,乘風揚帆,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的「鱷渡秋風」。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每當春天水漲,洪水沖擊巨石砌成的橋墩,奔瀉而下,蔚為壯觀,故「湘橋春漲」也被列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分東西二水繞鳳凰洲而過,鳳凰洲頭築有鳳凰台。每逢雨季時節,登台遠眺江面,煙雨蒙蒙,湘子橋若隱若現,故「鳳凰時雨」也為潮州八景之一。與鳳凰台隔江相對的鳳凰塔聳立江邊,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觀壯美,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龍批寶塔」。韓江碧水長流,舟船竹排穿梭於江面,與兩岸諸多勝景構成了一幅動靜交融的壯麗畫卷。
韓江古稱員水,因鱷魚曾盤踞江潭,危害人畜,故也被人稱為惡溪,宋代後才稱韓江。
韓江是廣東省第二大江,是潮汕最大的河流。從發源地至東溪出海口,全長470公里,落差920米,流域總面積達30112平方公里。
韓江源出贛、閩、粵三省交界山地,有兩條主要河源,一為汀江,一為梅江。汀江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南山坪(饒《潮州志》水文記載它發源長汀縣武夷山之南麓),東南流向,沿途有很多溪流注入,經峰市進入廣東省境內。汀江水至大埔縣匯入漳溪水和梅潭河水,流至三河壩,與自西向東南流的梅江水匯合,全長323公里,流域面積11800平方公里。
梅江發源於紫金縣白山崬和陸豐縣交界處的七星崬(饒《潮州志》水文記載,源出自粵贛九連山之南麓向東南流稱潭江,至東北匯於水口以下才稱梅江),水流沿著蓮花山北坡,流向東北,沿途匯入了興寧河、五華河、石窟河、柚樹河等水,到鬆口折向東南,流至三河壩,與汀江水匯合,全長305公里,流域面積14000平方公里。
汀江和梅江在三河壩匯合之後,稱為韓江,水量急增,江水湍急,沿途又再集納了文祠水、鳳凰溪水及一些山坑小河流水,一路向南流至潮州市城外,全長約110公里。從三河壩至潮州市城外湘子橋這一段,稱為韓江中游;由潮州市分流入海口,是韓江的下游。
韓江下游地處三角洲平原,地勢平坦,河床坡度低,水勢較為緩和。它在湘子橋下不遠處,呈扇形分為3條支流。東北面的一支名為北溪,中間一支稱為東溪,西面一支稱為西溪。
北溪(註:上次麥田網友游覽的崗山水庫截流建水庫之前的溪水就是流進北溪)流經澄海市的東里鎮,與人工開鑿的小河--南溪(開鑿於宋哲宗年間,長10.5公里,溝通了東溪和北溪的航運)匯流合成東里溪,流經東里橋閘,於義豐港入海,全長30公里。
東溪主流經澄海市蓮陽橋閘,由北港入海,全長約38公里。(註:南溪和東溪交界處的程洋崗,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見諸報端,據介紹有古榕百多株)。
西溪在鰲頭洲以下,又分為三流。東為外沙河,流經外沙橋閘入海,長約11公里;中間一流叫新津河,流經澄海市和汕頭市交界的下埔橋閘,出新津港入海,長約15.6公里;西流稱梅溪,流經汕頭市轄區,穿越梅溪橋閘流經杏花橋,在杏花橋下再分兩道,一經過解放橋、光華橋入汕頭港出海,一過回瀾橋、烏橋這條人工開鑿的水道流進汕頭港入海,長約13.9公里,它是韓江下游航運的主幹線。另外,在梅溪段的隴尾,又分出一條小河(由水閘控制),長約6.6公里,名為紅蓮池河,流經月浦鄉出西港入海。
韓江徑流主要由降雨產生,年降水量與年徑流量成正比。韓江每年汛期一般為4月至9月,最高峰出現在6月。
▲潮汕地區流入韓江的溪流:
1、鳳凰溪。發源於豐順、饒平、潮安的界山三縣頂,該溪流至潮州的歸湖溪口注入韓江。鳳凰溪集水面積293平方公里,河長50公里。其流域全在潮州市境內,溪流經過,有大庵水、林厝樓水、坑美水、鳳北水、南坑水、南溪水、白藤坑水七條二級支流匯入。
2、文桂水,又名文祠水。其源流有兩條,一條發源於鳳凰與文祠交界牛踏溪的石坑水,另一條發源於饒平縣坪溪的桂坑水。兩水分別流至意溪鎮的小陂村匯合,最後經黃金塘注入北溪。集水面積179平方公里,河長33公里。
3、峙溪水,又名田螺湖水。發源於潮州鳳凰山南麓,經赤鳳峙溪村流入韓江。集水面積65.5平方公里,河長21公里。
4、秋溪水。發源於饒平縣與澄海市交界的蓮花山,流經橫崗、崗山,在官塘秋溪村注入北溪。集水面積97.7平方公里,河長21.22公里。
5、石陂水。發源於歸湖北山,流經石陂,在流轉過程中,有東梨坑、仙洋坑、赤水坑等小坑流匯入,最後流經山仔涵注入韓江。集水面積40.8平方公里,河長12.5公里。
6、坎下湖水。水源來自象山、桂林山、牛牯嶺、八角樓等地,匯集後流經石龜頭村注入北溪。集水面積20.4平方公里,河長3.1公里。
7、金沙溪 。位於韓江下游東溪、北溪之間的低窪狹長積水地帶,匯集溪口、屏山、福塘、仙河、砂洋、北仙等來水,流經磷溪厚洋出龍門關注入東溪。集水面積31.5平方公里,河長9公里。
8、鐵東水。發源於潮州市與澄海市交界的蓮花山,匯集鐵鋪東西各小溪流,經張山、三林、坑門、仙岩,流入鐵南的西隴注入北溪。集水面積40.7平方公里,河長9.2公里。
9、江東水。屬江東圍內天然的排水河道,自北至南,從佘厝洲、謝渡涵閘排入韓江西溪。集水面積23.3平方公里,河長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