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戶外夜景 > 戶外攀岩技巧

戶外攀岩技巧

發布時間:2021-02-22 17:47:15

戶外攀岩一般要做哪些前期准備,還有預防措施

因條件而異復 攀岩不是一般制人玩兒的起的 首先需要大量的訓練時間和精力
指力很重要 沒事兒就要練 四個手指頭做引體向上
而且要控制體重 很多專業很半專業選手 都是常年吃素的

裝備上 不好說 因為不知道你玩什麼等級
安全裝備最重要 這個要捨得花錢 如果你是一爬好幾天的話 還要買吊帳
詳細的你最好去戶外店咨詢店員

最後 我建議你先玩玩兒室內攀岩 看看興趣如何
畢竟裝備很昂貴

❷ 怎麼攀岩

你這是在玩命啊,戶外運動安全第一!
給你個建議,關注一下陶冶網,裡面有戶外攀岩等活動!

❸ 攀岩的方法。需要哪些裝備。

【傳岩小課堂】「十字裝備口訣」教你攀岩初學者最實用攀岩裝備清單!

「傳岩小課堂」攀岩裝備十字口訣


現在,野外攀岩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了,作為攀岩初學者如何從各種各樣的攀岩裝備中挑選最實用的攀岩裝備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進入傳岩小課堂!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剛剛接觸攀岩的新手,不知道攀岩該准備哪些裝備又或者經常忘帶一些必要的裝備導致攀岩無法順利進行!這是由於大家缺少一套系統的裝備清單!今天傳岩小課堂就給大家准備了一套簡單易學的「十字裝備口訣」,只需十個字教大家輕松記住攀岩所需的那些最實用攀岩裝備。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將這套裝備清單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總結成了十個字的裝備口訣。這十個字依次是一盔、二帶、三連接、四隻鞋。


最上面「一盔」是指我們頭頂上的頭盔.保護頭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把它放在第一位。

接下來「二帶」,是指我們腰間的鎂粉袋(帶)和安全袋,因為他們是系在腰上的兩根帶子,所以管他們叫「二帶」。

再下來就是「三連接」,這是指連接攀岩者、岩壁和保護員三方所用到的攀岩繩、快掛和保護器這三樣裝備。


這里值得提醒的是我們野外攀岩的線路一般都是25-35米左右,所以我們選擇繩子一般是70米,快掛差不多12把,以及保護器一套基本就適用於大部分的線路了。

最下面「四隻鞋」,兩只腳不是兩只攀岩鞋嗎?其實攀岩除了攀岩鞋以外呢,我們還需要穿著一雙適合野外行走的戶外鞋。所以「四隻鞋『是指「一雙攀岩鞋」和「一雙戶外鞋」。


以上就是「十字裝備口訣」講解,這個十字口訣不但可以讓我們快速記住攀岩那些必要的裝備,還可以用於攀岩前各項安全檢查. 學習更多攀岩知識,歡迎大家轉發和收藏!

❹ 詳細講解攀岩技術和攀岩裝備用法

攀岩裝備
介紹太多了去這個網站看吧
http://bbs.yulindayday.com/thread-149006-1-1.html

戶外攀岩技術淺析
◆攀登保護
攀登者是在保護人通過登山繩給予的保護下進行攀登的。登山繩的一端通過鐵鎖或直接與攀登者腰間的安全帶連接,另一端穿過保護者身上與其腰間安全帶相連的鐵鎖和下降器,中間則穿過一個或多個固定的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保護者在攀登者上升時不斷給繩(或收繩),在攀登者失手時,拉緊繩索制止墜落。發生突然墜落時,沖擊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繩索很難拉住,沖擊力主要是通過繩索與鐵鎖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的。由於在保護支點上有很大的磨擦力,所以體重較輕的人是可以保護體重較重的人的。
保護的形式一般按保護支點的相對位置分為以下兩種:
上方保護:
保護支點在攀登者上方的保護形式。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保護人不斷收繩,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餘繩,但也不要拉得過緊,以免影響攀登者行動,這點在登大仰角時尤應注意。上方保護對攀登者沒有特殊要求,發生墜落時沖擊力較小,較為安全。進行下方保護時,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帶、鐵鎖和下降器。保護人收繩時,應注意隨時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後面的繩索(或把下降器兩頭的繩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繩子是難於制止墜落的。
下方保護:
保護支點位於攀登人下方的保護方式。沒有上方預設的保護點,只是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不斷把保護繩掛入途中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中。這是領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護方法,實用性較大,而且是國際比賽中規定的保護方法。但這種保護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掛保護,而且發生墜落時,墜落距離大,沖擊力強,因此一般由技術熟練者使用。
◆攀岩手法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學習攀登技術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如果能有技術熟練者在旁指導,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岩壁。
岩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象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台,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為了使身體貼近岩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只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抓握支點時,尤其是水平用力時,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盡量把拇指搭在支點上,對於常見的水平淺槽的支點,可把拇指扭過來,把指肚一側扣進平槽,或橫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現在國外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只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岩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
◆攀岩腳法
攀岩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岩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裡面是摳著的,不能伸直。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一些選手比賽時甚至要用快掛鉤在鞋後幫上硬把腳塞進去的。新手買鞋往往太大,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腳上鬆鬆垮垮踩不上勁。一隻腳,能接觸支點的只有四處:鞋正前尖;鞋尖內側邊(拇趾);鞋尖外側邊(四趾趾尖)和鞋後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時用來掛腳),而且只能踩進一指左右的寬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個腳掌放上去,為的是使腳在承力的情況下能夠左右旋轉移動,實行換腳、轉體等動作。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
常見到一些初學的朋友換腳時是前腳使勁一蹬,躍起,後腳准確地落在前腳原在的支點上,看起來十分利落,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這樣一方面使手指吃勁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體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腳點較高時無法用這種方法換腳。正確方法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象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重心
攀登中,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重心的位置,靈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動。移動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動作中減輕雙手負荷,保持身體平衡。一開始學時動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體會動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實初學者最好不要急於爬高,先做一段時間的平移練習,即水平地從岩壁一側移到另一側,體會重心、平衡、手腳的運用等基本技術。在最基本的三點固定,單手換點時,一般把重心向對側移動,使手在沒離開原支點之前就已經沒有負荷,可以輕松地出手。橫向移動時,要把重心向下沉,使雙手吊在支點上而不是費力地摳拉支點。一般情況下,應把雙腳踩實,再伸手夠下一支點,而不要腳下虛踩,靠從手上拉使身體上移。一定要注意體會用腿的力量頂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時維持平衡。一般常認為身體要盡量貼近岩壁,這是對的,可常見一些高手往往身體離岩壁很遠,這是因為他們常用的側拉、手腳同點、平衡身體等技術動作的准備動作需要與岩壁間有一定空間,只是身體上升的一刻,身體貼向岩面。
通常重心調節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來達到。腰是人體中心,它的移動直接移動重心,較大的移動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動作,把腿橫向伸出,利用腿腳的重量來平衡身體也是常見的做法。
◆側拉
側拉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動作,它能極度大地節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難的支點可以輕易達到,在過仰角地段時尤其被大量採用。其基本技術要點是身體側向岩壁,以身體對側手腳接觸岩壁,另一隻腿伸直用來調節身體平衡,靠單腿力量把身體頂起,抓握上方支點。以左手抓握支點不動為例,是身體朝左,右腿彎曲踩在支點上,左腿用來保持平衡,右腿蹬支點發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點。由於人的身體條件,膝蓋是向前彎的,若面對岩壁,抬腿踩點必然要把身體頂出來,改為身體側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身體更靠牆,把更多體重傳到腳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達到更高的支點,側拉動作有以下方面應當注意:身體側向岩壁,踩點腳應以腳尖外側踩點,不要踩得過多,以利換腳或轉身。
若此點較高,可側身後雙手拉牢支點,臀部向後墜,加大腰前空間,抬腳踩點,再雙手使勁把重心拉回到這只腳上,另一條腿抬起,不踩點,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負責把身體拉向岩壁,身體完全由單腿發力頂起,不靠手拉,以節省手臂力量。發力前把腰肋頂向岩壁,體重傳到腳上,千萬不能松垮垮地墜著,這點在攀仰角時尤應注意。移動手應在發力前就向上舉起,把肋部貼向岩面,否則蹬起後再把手從下劃到頭上,中間必會把身體頂離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負擔。一次側拉結束後,視支點位置可做第二個連續側拉,雙手抓穩後,以發力腳為軸做轉體,臉轉向對側,平衡腿在發力腿前交叉而過,以腳尖外側踩下一支點,這時平衡腿變成了發力腿,移動手變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側拉動作。其間腳發力腳踩點一定要少,否則不易做轉體動作。側拉主要在過仰角及支點排列近於直線時使用。
攀岩運動的歷史簡介
1947年原蘇聯首先成立了攀岩委員會。
1948年蘇聯在國內舉辦了首屆攀岩錦標賽,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攀岩比賽。從那以後攀岩運動開始在歐洲盛行。六七十年代,歐洲舉行了多次民間比賽。
1976年蘇聯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岩比賽。
1980年法國開始舉辦各種形式的攀岩比賽。
1985、1986年義大利舉辦的國際比賽,因有許多國家的攀岩高手參加而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攀岩運動吸引了眾多愛好者,但因自然岩壁都是在郊外,交通、時間問題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變,人們只能利用節假日來從事這項運動。
1985年法國人弗蘭西斯.沙威格尼發明了可以自由裝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他實現了人們要把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區的設想。因人工岩壁比自然岩壁在比賽規則上易於操作,並利於觀眾觀看,1987年國際攀登委員會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賽為國際正式比賽,並於當年在法國舉辦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屆攀岩比賽。
1989年首屆世界盃攀岩賽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原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在各地舉行的比賽,然後根據每站比賽的得分(比賽積分標准見下表),進行年度總排名,總成績最好者即為世界盃得主。此後,每年都舉行世界盃賽。
199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攀岩錦標賽。
1992年舉行了首屆世界青年攀岩錦標賽。
1992年國際登聯向國際奧委會審請把攀岩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攀岩為奧運會項目,國際登聯正努力爭取把攀岩列入2006年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1991年1月"亞洲攀登比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這標志著亞洲的攀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2年9月在韓國漢城舉辦了第一屆亞洲攀岩錦標賽。
在我國,1987年中國登山協會派出8名教練和隊員去日本長野系統學習攀岩,回國後,於當年10月在北京懷柔大水裕水庫自然岩壁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岩比賽。
1990年在懷柔國家登山隊訓練基地的人工場地上第一次舉辦了攀岩比賽。
1993年,攀岩比賽被國家體委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此後每年都舉行一次全國錦標賽。同年9月,第一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在長春舉行;10月在武漢舉行了國內首屆國際邀請賽;12月在長春又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洲錦標賽。

解析攀岩技術之安全攀登七建議
zjc4227 / 2009-09-10
攀岩是帶有危險性的運動。有時候災難發生在最干凈的路線上、最簡單的操作過程中。難以相信有些極富經驗的老手也會犯下悲劇性的愚蠢錯誤。當我們恐懼、倉促或者過於激動時,都容易出錯。如果你是個攀岩新手,或者覺得自己需要一些提醒,請將以下的安全建議切記在心。

去野外攀登以前,一定要得到正確的指導,不可盲目行動。

不要以為你在攀岩館里學到的那些技術能直接轉化到實地操作上。不要假設你的「富有經驗」的搭檔了解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在你離開地面以前,與搭檔議定攀登計劃。

如果你將要傳統攀登,到頂後你打算怎麼做?是找條山路走下來,自己降下來,還是讓搭檔把你放下來?繩子是否足以讓你回到地面?即使你是頂繩攀登,也應該預先交流相關細節。很多事故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起始時沒有明了的計劃。
為你的保護系統加上副保護,決不能將性命交付給單獨的保護點。

寧多勿少,在你的保護系統里多加幾重。萬一某個部件出了問題,總還有其它的能救你。舉例而言,頂繩保護系統決不能只使用一個保護點,即使是一個膨脹釘也不行,你得將兩個保護點連接起來共同受力,不要吝惜裝備。如果是SPORT路線,終點處要扣兩個快掛而不是一個。另外,這種理念還體現在,攀登之前搭檔之間互相檢查安全帶、繩結和保護器。

使用自己的裝備而不是固有的保護點架設頂繩。

繩子的反復抽動會磨損保護點。如果你使用自己的快掛或者扁帶和主鎖來架設頂繩保護點,你就延長了固有保護點的壽命,為後來人做了一點貢獻。同樣,自我下降比起讓搭檔放你下來,更有利於你的繩子和保護點。

降下去之前,檢查保護系統。

如果是同伴放你下去,先讓他收緊繩子,讓你的重量落在繩子上而不是直接加在保護點上,然後你再把自己從保護點里解開;如果是自己下降,那麼就自己收緊繩子。這一程序是為了確定繩子是正確地穿過了保護系統而且是正確地連接在你身上的。同時,檢查一下保護點和保護系統,如果它們看上去不是堅不可摧的,加些副保護。

多與搭檔交流。

攀岩是一個需要隊友協作的項目。如果說話或者喊叫聽不見,那麼創造其它的交流方式,比如拉動繩子,來給搭檔傳遞明確的信息。同樣,攀登之前對交流方式要達成一致。

如果你沒有把握,不要做。

如果你不能百分白確定你可以安全地解開繩結再重新繫上,不要試圖完成將主繩穿過保護點然後下降的操作。如果不確定你可以安全下降,不要降。不妨表現得謙虛一點,承認你需要幫助,這比拿性命冒險要強多了。

❺ 攀岩 室外大型攀岩 戶外成人攀岩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攀岩是一種極限運動,在攀岩的時候是需要注意很多細節的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爬的更高更安全,那麼攀岩應注意細節有哪些?小編給大家講講攀岩應注意哪個細節。

1、兩腿外旋,大腳趾內側貼近岩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岩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

2、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否則會影響到腳的支撐和身體平衡,甚至會造成滑脫而使膝部受傷。

3、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4、攀岩時可以穿小半號的薄底鞋,用力不容易多了。

5、攀登前觀察岩點,選好路線,可以提高攀岩的速度。

6、日常鍛煉建議引體向上可增加臂力和手指的力量,跳繩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和協調性,乒乓球和棋類對培養判斷力大有益處,游泳鍛煉心肺功能,全身力量和耐力。

7、手指並攏才能牢牢抓住岩點,手腳輪流用力可以節省體力,必要時向上「悠」一下更是事半功倍。

8、下降時面向岩壁,四肢伸開就不會在岩壁上碰疼。

9、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岩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要想身體放鬆就要根據岩壁陡緩程度,使身體和岩壁保持一定距離,靠得太近,會影響觀察攀岩路線和選擇支點。但在攀登人工岩壁時要貼得很近。在自然岩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展,盤眼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上的攀登姿勢。

以上內容來自:www.51yanbi.com

❻ 想登山,攀岩,野外生存具體應該怎麼做

1、體能儲備,簡來單易行源就數跑步,提高心肺功能、腿部力量等;
2、裝備儲備,帳篷、睡袋、沖鋒衣褲、登山鞋、包,速乾衣、登山杖、護膝等;
3、知識儲備,可以閱讀一些介紹戶外知識方面的書籍、文章,比如一些緊急情況的應對、地理、氣候等常識;
4、經驗儲備,要先易後難,先輕裝後重裝,行程先短後長,最好先參加有組織的戶外活動,在領隊帶領下更安全,畢竟戶外充滿危險,只有通過不斷實踐積累才能成為有一定能力的高手。

❼ 攀岩都要准備什麼。注意什麼

准備:
1、繩索登山用的繩索一般可分為主繩索及輔助繩索。主繩索的粗細大約9-10公釐,原則上主繩索是雙條使用,輔助繩索則為單條使用,一般而言,長度約為 40-45公尺。
2、鉤環為一邊裝有彈簧式開口的金屬環,使用的范圍很廣,在縱的方向上具有相當的強度,但由於開口的部分較脆弱,因此絕對不可向橫的方向用力使用。
3、鑿釘類鑿釘用於打入岩石的裂縫,以補助攀登工具的堅牢性,一般而言,依岩石的種類而選擇不同長度及粗細的鑿釘。螺帽繩是用於夾進岩石裂縫以作為支點的工具。
4、螺釘是在沒有裂縫的岩石上釘入鑿穴的工具,其尖端有楔子連接。鐵錘是用來敲擊鑿釘或鏟平尖銳岩石的工具。
5、登降器是配合登山繩索所使用的工具,有助於攀登時的速度及行李搬運的省時省力。下降器適用於繩索下降時沒有可供憑靠的大斜坡。確保器是對制動安全甚有助益的工具,但必須對其十分熟練。
6、頭盔用以保謢頭部,避免頭部遭到落石碰擊,盔形帽應配有皮帶,以免盔帽因沖擊而脫落。此外,盔帽一旦受過撞擊,其強度即明顯降低,因此在使用上應加以注意,使用過相當時間後,最好更新。
7、手套,滑落時最好戴上堅韌的手套,因為滑落時的沖力很強,手部會因摩擦力而嚴重灼傷,且有因此而鬆手墜落的意外。
8、安全帶,安全帶有胸式、降落傘式、腰式等,主要的目的是要將沖力分散到身體各個部分,而以坐落的姿態終止,並保護身體的弱點。
9、其它:粉袋與碳酸鎂粉、爬岩鞋、 岩錘、 鑽孔器、 環耳、 膨脹錨梯、 繩梯、吊床、滑輪、工具帶、頭燈、求生紙、岩楔、岩楔起子、峭壁掛勾、對講機、岩埸路線圖。

攀岩注意事項:
1、避免過度訓練
當密集地訓練卻得不到進步,這時候該檢討訓練課程是否過於頻繁,在未給予身體足夠的時間恢復,即開始下一次的訓練。如此攀登者的體能反而隨著次次的訓練而逐漸衰退。
正確的訓練方法應該是在身體自前次訓練恢復並達到超補償後(約24至36小時)再開始下一次的訓練,才能使體能持續穩定地進步。此外,訓練的份量必須配合體能的進步而逐漸增強,才能給予身體足夠的刺激,使體能有長期的進展,不致停滯在高原期。
第一天訓練胸部、背部,第二天訓練肩部、臂部,第三天柔軟度及有氧訓練,第四天開始重復前三天的周期。如此各部位在訓練後均有兩天的休息,可避免過度訓練及運動傷害的發生。
一星期至少要有一天休息。留一些時間讓選手在激烈訓練後恢復體力或肌肉能源是必要的。休息方式亦可採用訓練三天後休息一天,而後再訓練六天後休息一天之方式循環。
2、注意健康飲食
①訓練時飲食攝取量要考慮身體的需求,特別要考慮足夠碳水化含物之補充,以維持肌肉內肝醣之儲存。在激烈訓練時,如攝取較少之碳水化合物,則會導致低肌肉肝醣含量,肌肉肝醣含量少時,要接受規律的訓練是很困難的。
②訓練前應吃含有低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蘋果、橘子、優格、牛奶。
③每日訓練後,要盡快補充能源,因為在訓練期間內要補充能量之時間很有限,且肌肉恢復肝醣能力最強之時間是運動訓練後第一個小時(應吃含有高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運動飲料、烤馬鈴薯、蜂蜜、白米、白麵包)。
④安排妥善之進食時間。在訓練期間要盡量設法補充食物,不要因不方便而放棄飲食機會。如沒吃早餐即去訓練,在訓煉後上午九、十點左右要吃含有高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水果、全麥麵包)。如在傍晚訓練時,在下午三、四左右要吃一點東西,然後於訓練後再吃正餐。
⑤可考慮使用微波爐准備食物,用微波爐並不會導致營養素大量流失,且可結省時間。這對於忙碌的運動員在准佣理想食物時相富有幫助。減少攝取炸或鹹的食物。嘗試用蒸煮或炒的方式准備食物。不要加過多鹽,以免造成脫水現象。
⑥吃更多之新鮮蔬菜(特別是根莖與綠葉蔬菜)、水果(特別是酸性水果)與谷類食物(如全套麵包、豆類、糙米等)。
⑦強調澱粉性食物(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之攝取,而不是糖類食物(單一性碳水化合物),不要依賴太多糕餅或甜食來補充碳水化合物(訓練結束後第一個小時除外)。
⑧不要吃過多之肉類,肉類最好選擇較瘦的肉或雞鴨肉,要減少肉類之攝取而增加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之補充。嘗試每日吃一餐不含肉之食物。
⑨平時餐飲要確定選手已補充足夠水份和新鮮之果汁(含有高量之維生素和礦物質)。於訓練前或中絕不能有脫水現象。平時要養成規律飲水習慣。
3、保持柔軟軀體
在訓練帶給你力量的同時,通常會感覺到肌肉的逐漸緊綳。僵硬的軀體會限制運動能力,抵消肌力增進的效果。因此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千萬別忽略了柔軟度訓練的重要性。
所謂「柔軟度」,是指肢體在關節附近能夠活動的范圍。就攀岩者而言,良好的柔軟度不僅對高抬腳或雙臂交叉等動作有幫助,也可使重心貼近岩壁以節省體力或是降低重心以改變手點的施力方向,並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增進柔軟度的方法就是以「拉筋」來增加肌肉的長度。在拉筋之前一定要做完整的熱身運動,才容易達到效果並避免拉傷。而拉筋的最佳時機則是在攀登或運動之後。雖然攀登前輕度的拉筋有助於熱身,但是過度劇烈的拉筋反而會妨害肌肉的運動反應,影響攀岩的表現。

❽ 戶外攀岩一般能爬多高啊

第一次攀岩就是在自然岩壁,大概70m高度,難度當然是一級,然後攀了兩次就去回4+。兩次答都是朋友先爬,我延他的線路走,學了基本的knoten,karabine用法,撤回的方法。
感覺特別爽的時候就是卡在一個地方動不了,體力急速下降,小臂發酸發脹。但是最後堅強意志登頂的時候。

又攀了兩次之後就跟朋友去了慕尼黑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准備一次Bergklettern。不知道該怎麼翻譯。先徒步一段時間,2h左右,到達1200m高度。然後到達我們的山腳。總攀高度差不多有400m但是最後我們沒登頂,因為之前耽誤時間太多而且最後線訂錯了。但是攀到1500m海拔時候看到下面的景色就精神了。目標是matt horn。大概還需要練幾年。近期目標是dolomitie。

❾ 戶外攀岩運動需要注意什麼

技術裝備
攀岩是一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但可以使其在安全的范圍內進行。
安全保證: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 合格的裝備
由於攀岩是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從此項運動誕生之日起,人們就開始在不斷地研製生產各種為攀登者提供安全保證和便於此項運動開展的各種裝備和器械。
攀岩裝備分保護性和輔助性兩大類:保護性裝備包括主繩、安全帶、鐵索、繩套、頭盔、下降器及上升器等,因所有這些裝備涉及到攀登者的生命安全,在購買和選用時必須注意其質量,一般地,有國際攀登委員會(UIAA)認證標記或歐洲標准(CE)標記的都能保證安全;輔助性裝備包括攀岩專用鞋、防滑粉袋等,這類裝備可憑自己的感覺去挑選。
● 正確的操作方式
這包括怎樣正確地使用各種裝備、怎樣規范的去為夥伴做技術保護、怎樣合理有效地進行攀登等。
● 豐富的經驗
參與者在進行攀登的過程中,應不斷地積累攀登、保護等各方面的經驗,並培養對可能產生危險情形的預見性,如脫落的過程中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在自然岩壁攀岩要注意有沒有可能被上面掉下的碎石擊中等。
裝備介紹:
1、主繩
攀岩最直接的危險來自於沖墜,主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主要手段。
a)、用途:為攀登者與保護者之間建立一種可靠的遠程聯接,或為操作者提供安全的平衡過渡。
b)、分類及適用范圍
● 動力繩:主要用於攀岩。
● 靜力繩:主要用於探洞。
c) 、動力繩性能指標
● 直徑:9.5~12mm,常用的為10mm或10.5mm。
● 抗拉力:22~30kN。
● 彈性系數:6%~8%。
註:沖墜系數=墜落距離/有效繩長。
d)、靜力繩性能指標
● 直徑:9.5~12mm,常用的為10mm或10.5mm。
● 抗拉力:22~30kN。
● 彈性系數:≈0。
e)、使用注意事項
● 應經過國際攀聯(UIAA)的認可。
● 個人裝備,不準轉借。
● 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 每次使用前進行檢查,當被落石擊中立即進行檢查。
● 使用時,絕對避免放在銳利的岩角上進行橫向切割。
● 使用時,不準踩、拖或當坐墊,以防岩屑、細沙留在纖維裡面,緩慢切割繩子,這種傷害是肉眼無法看到的。
● 避免接觸油類、酒精、汽油、油漆、油漆溶劑和酸鹼性化學葯品。
● 嚴禁購買舊繩子。
2、安全帶
a)、用途:為攀登者和保護者提供一種舒適、安全的固定。
b)、分類及適用范圍
● 可調式:用於登山、攀冰、攀岩場館。
● 不可調式:用於個人攀岩。
c)、使用注意事項
● 分清上下、里外、左右,不可顛倒、扭曲。
● 選擇大小相配,松緊適度。
● 腰部帶子必須反扣回去,反扣的帶子長度大於8厘米。
● 穿好後必須進行檢查。
● 攀登過程中不能解開安全帶。
● 裝備掛環不能用於任何形式的保護。
● 盡量不購買二手貨。
3、鐵鎖
a)、用途:在保護系統中作剛性連接。
b)、分類及適用范圍
● 絲扣鎖:用於相對永久的保護點。
● 簡易鎖:用於臨時性的保護點。
c)、性能指標
● 縱向拉力:大於20kN。
● 橫向拉力:大於7kN。
● 開門拉力:大於7kN。
d)、使用注意事項
● 保證縱向受力。
● 絲扣鎖在使用過程中要擰緊絲扣。
● 盡量避免墜落,若墜落高度超過8m,並撞擊到硬物,就要報廢。
4、繩套
a)、用途:在保護系統中作軟性連接。
b)、分類及性能指標
● 機械縫(Sling):抗拉力達22kN。
● 手工打結(Runner):抗拉力隨扁帶(或圓繩)的性質及打結的方式不同而改變,很難達到20kN。
5、下升器(保護器)
a)、用途:在保護和下降中,通過它與保護繩產生的摩擦力來減小操作者所需的握力。
b)、分類及適用范圍
● "8"字環:最常用的下降器。
● GRIGRI:可以自鎖的下降器。
6、攀岩鞋:輔助裝備,鞋底採用特殊的橡膠,摩擦力大。使用時應選擇小得足以讓腳感覺到很緊,這樣能使腳成為一個整體,有有利於用力。
7、鎂粉及粉袋:輔助裝備,吸收手上的汗汁和岩壁表面的水份,以增大摩擦力

❿ 攀岩運動怎麼玩 看攀岩的技巧

現在天氣很適合戶外運動,無論是在家裡的每個人都不進行大量的鍛煉,鍛煉會增強你的心肺。所以,只要你快樂的參與,對自己,挑戰極限,很安靜,很感動,身體的各個功能都會很活躍,每個關節都可以得到足夠的鍛煉,自我超越並不難。攀岩芭蕾是極限運動現在大家最喜歡的,隨著寒冷的天氣,各種室內和室外攀岩比賽已蔓延如烈火。被譽為「搖滾芭蕾」的攀岩者,運動是最勇敢、頑強和頑強不屈的運動精神。在各種高度和角度的岩石上輕松舒展,准確地騰挪、轉彎、跳躍、引體向上,不僅能讓人嘆為觀止的美麗,還能促進健康。運動技能:登山是依靠腿和手臂,在攀登和攀登過程中肌肉溫度迅速下降,所以我們必須充分熱身運動前,否則很容易拉肌肉。最好的方式熱身慢跑10-15分鍾,盡量改善膝關節以及跳踢。攀岩最明顯的經驗是平衡,所以手和腳的擺放非常重要。手拉、捏、拉、握、握、推為主,一般是把手指放在支點的垂直下落上,可以整體握住,中指的力量非常重要。同時,腳要踩穩,特別是腳。例如,從右至左足,右足為軸緩緩轉向留下的空缺,仍以右腳重心,左腳的突破,前踩點,身體的左足過渡,力量更大更多的肌肉放鬆,身體也更容易平衡。最重要的是攀岩訓練是耐力,所以在攀登過程中要多次不休息,去達到肌肉鍛煉的效果。結果:攀岩是肌肉,高負荷運動使手臂和腿部的大肌肉群獲得充分的鍛煉;而隨著身體協調性的提高,反過來又不知不覺,身體柔韌性也迅速增加。感覺心跳在加速,你的呼吸急促,並不意味著你的心肺功能達到極限,徐醫生解釋說,石頭不會讓你的心肺超負荷,相反,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燃燒體內多餘脂肪,保持體形。心理上,你可以制定一個攀登冥想的重點努力,幫助你建立信心和戰略思維。註:肌肉感到緊張時,不攀登,必須有專業教練攀登,採取保護措施。一周爬兩次就足夠了,但不是傷害身體。不要挑大登山鞋,可以把線,鞋越緊,更穩定的力量。如果你想做戶外專業攀岩,繩索,頭盔,手套,掛鉤是必要的。對於人群:熱愛運動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特別是對三十歲或四十歲的年輕人和中年人。但身體不是很好的老人或創傷,關節炎的疾病,最好不要做。急速狂飆的陽光下,幾名年輕人站在木板上,3層水泥台階穩穩地站在廣場上。這種速度在春季的身影越來越普遍,精湛的幻燈技術十分搶眼。滑板運動是沖浪延伸本身是具有挑戰性的,雖然難免受傷,但脾氣,增強身體的靈活性。運動技能:滑板的最考驗平衡能力的快速操作。當你滑起來的時候,你應該集中在固定的腳上,而另一隻腳在地上滑向身體向前一點點前進,以使練習更加穩定。如果你想停下來,最簡單的方法是把滑板或與你平時的鞋跟擦地。它也是最基本的轉身,要把腳滑地傾斜在尾巴處放下,另一隻腳微微抬起,當板稍傾斜時,手和身體加腰力度做旋轉,試著轉動控制身體轉動角度的力量。滑動、停止和轉彎是在滑板的最基本的行為,它是極端的因為它太技術。海豚跳躍,踢翻,180度,180度轉專業的跳躍動作板體在滑道上跳上跳下,又硬又涼,你必須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否則很容易下降,甚至斷裂。運動效果:除了體能和靈活性的平衡,滑板也能刺激腦細胞的活性,刺激小腦的發育。此外,滑板可以讓你出汗和改善心

閱讀全文

與戶外攀岩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