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度假景點 > 潮州自駕游必去的景點

潮州自駕游必去的景點

發布時間:2021-02-16 10:50:58

㈠ 潮汕自駕游攻略

潮州(半抄天-1天)
1、市區: 許駙馬府,甲第巷,已略黃公祠,祭鱷台,鳳凰塔,韓文公祠、北閣佛燈、廣濟橋、廣濟橋城樓、開元鎮國禪寺、慧如公園。(半天)夜:廣場噴泉。
2、磷溪:崗山水庫,紅山森林公園,淡浮院,千果山。(半天)
3、古巷:象埔寨。
4、登塘:白水岩,田東葫蘆山水庫、綠太陽。(半天)
5、歸湖:幽谷逸林。(半天)
6、鳳凰:天池,鳳凰水庫,鳳溪水庫,筆架山宋窯,萬峰山林場、萬峰摔死猴瀑布,叫水坑原始森林,三疊泉,鳳翔峽,鳳南百丈潭瀑布、鐵扇關門瀑布。(1天-2天)
7、龍湖:龍湖古寨。(半天)
8、彩塘:從熙公祠。(半天)
9、庵埠:梅林湖。(半天)
10、沙溪:甘露寺,東山湖溫泉度假村。(半天)
11、大山鎮:新輋湖峽谷。

㈡ 潮汕好玩么 自駕游的話推薦幾天 去哪幾個地方玩

來潮汕玩的話,首選肯定是海邊拉,可以去汕頭的南澳,然後再來感受下潮汕文化內,潮州湘容子橋,品味潮汕小吃,再來揭東埔田看竹林品嘗竹筍,最後去揭西看瀑布(黃瀑寨),幾天應該就差不多了,其實來潮汕玩一定要關注下潮商發展平台公眾號,裡面有很多食住行的介紹,而且還有優惠

㈢ 潮州一日游路線,最好能有攻略

在潮汕可以去牌坊街、濱江長廊、湘子橋、韓文公祠、甲第巷這些地方。

四、韓文公祠




潮州韓文公祠是為紀念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而建。這里依山傍水,一進門就是一條直梯直上主殿,祠內記載著韓問公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除此之外,登上最頂峰的侍郎閣還可一覽潮州美景。

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不到八個月,在這期間驅惡除弊,扶持農桑,贖放奴婢,興辦教育,為潮州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每一個潮州人尊敬的偉人。也因此潮州人感恩韓愈「功不在禹下」的偉業,改惡溪為韓江,改筆架山為韓山,「一片江山盡姓韓」。


五、甲第巷

位於潮州古城區南部,具有潮汕地區各類典型的民居建築風格。在建築技術與藝術方面均有大的特色。民居建築山牆上的彩色嵌瓷,屋檐和柱頭上的精製的木雕和石雕,山牆屋脊的形式則根據房屋的朝向與布局有「 金、木、水、火、土」五種。

「義興甲三巷歷史街區」中的傳統民居內存許多古井和古木,現存古井143口,幾乎每座民居中都有一口古井,有些還在使用,在義井巷的東巷口還留有宋代古井「 義井」,同時還植有樹木40棵。 近年,甲第巷古民居由市政府撥資修復,現已成為潮州又一旅遊觀光勝地。

㈣ 請列出潮州景點

廣東潮州—甘露寺 [介 紹]甘露寺,據《明一統志》所載於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始創,而民間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國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鑿造大型彌勒像之奇特壯觀,而遊客不絕。1986年6月獲登記開放。
甘露寺寺門由三塊品字型的巨石疊成,「玉簡書院」、「甘露洞天」,的題刻依稀可辨。佛寺上蓋是一塊凌空飛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為奇觀。
全寺約600平方米,分為3個部分。剛進,石刻「萬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賈口口助銀所修」。立有兩大金剛像,旁有韋陀菩薩立像。過之,是大雄寶殿,主奉釋迦牟尼佛,兩旁十八羅漢金身。頂部石板,刻著青色的「威靈保障」四個大字楷書。下擺著一大香爐石床。再進之,有一尊在底層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彌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它高2.55米,寬4.15米,右側卧,右手倚著布袋,左手疊放在立起的左膝蓋上,它可能鑿造於南宋至元初,在中國石窟的大肚彌勒造像中年代較早,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大佛前置一大石香爐,刻「天古斗」三字。爐下石床右側刻著「福生甘露地,壽齊玉簡天」,左刻著「(明)萬曆丙辰年(1616)冬吉旦立」。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交 通]地址:潮安縣沙溪鎮桑埔山
路線導航:潮汕公路金石路口直入,沙溪寶山中學前
廣東潮州—筆架山宋窯遺址 [看 點]研究我國南方陶瓷業生產發展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之一。
[介 紹]筆架山宋窯位於湘橋,城東筆架山西麓。古遺址北起虎頭山,南至印子山,綿延2公里,窯址鱗次櫛比,至今筆架山腳一帶的群眾,仍稱該地為「百窯村」。
筆架山窯場始創於唐,極盛於宋。其產品遠銷國內外,成為中國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譽為「廣東陶瓷之都」。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有碗、盒、盞、燈、爐、杯、壺、盂、豆、釜、洗、枕頭、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藝瓷,其胎質堅密,別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為主,兼有青、白、黃、醬褐釉等,釉質晶瑩潤澤、如銀似玉,多數不開片或只是極細的魚子紋片;飾紋以劃花力主,還有雕刻和鏤空的。
自1953年起,廣東省博物館及潮州文化工作者,配合基建工程多次對宋窯遣址進行考古發掘,失後清理了11窯遺址,其中既有階級型龍窯,還有斜坡式龍窯。最長的十號窯殘長78米,寬約3米,除窯頭及火膛被毀外,窯壁、窯尾、隔火牆、階級隔梁等均保存完好,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瓷器,其中有被列為一級藏品的「麻姑進酒」,還有飾以八字鬍的觀音佛像。而最寶貴的是在幾個釋迎牟尼佛像座上刻有「治平」、「熙寧」等年號及「水東中窯甲」、「匠人周明」等匠工姓名的銘文。

小帖士:
1.筆架山宋窯遺址因自然原因及城市擴展正逐步消失。
2.游覽時間約為10分鍾。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交 通]地址:潮州市橋東東興南街(原粉絲廠後面)
交通:乘3路、10路公交車至糖廠站下 廣東潮州—石庵 [介 紹]石庵,在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桂坑,明代(公元1368-1644)創建,明末邑人尚書黃錦避亂隱居於此,後人書「石庵」刻石為門額。向為僧人及居士管理,文革期間淪為農場,1988年歸還佛教協會管理,住持釋法雲募集海內善信於1999年進行重修擴建,有佛殿、僧舍三十餘間,山坡有謝友諒等居士捐建涼亭4座,巨石遍布,樹木婆娑,風景優美,是一旅遊觀光朝聖佳處。
寺中文物有石洞和鐫於石壁的明末黃錦所書「最上岩」三字;又有刻於峭壁的「不昧因果」、「寒拾留響」等大字。
小貼士:石庵本身是一個寺廟。周邊山水比較秀麗,是不錯的自然風景區。但因石庵每年都有很多人前去游覽,生活垃圾到處可見,雨季之後游覽為佳。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交 通]地址:潮安縣意溪鎮石庵山。
路線導航:在意溪鎮往饒平坪溪公路上可見。目前一路都是水泥路。 廣東潮州—松林古寺 [介 紹]松林古寺位於意溪鎮郊松林峰山麓。寺雖廢而靠山雄偉,兩邊山脈宛延環拱山門,狀似龍象護寺;寺前湖泊如鏡,橫堤護基:遠觀江山名城盡收眼底。
松林古寺創始未詳,也未知何時而廢。「文革」期間開東溪時在廢寺低窪處出土一韋馱菩薩石像及圓形石座,上刻「開山會堂和尚」六字,鄉民因之以「開山」又稱寺名。據專家考證為隋唐以前石刻文物,故知其歷史之悠久也。
1993年5月適逢林希炎、柯紫蓉伉儷陪師宏生大和尚來寺朝山禮聖,見寺山氣魄非凡,樹林婆娑。寺雖廢而靠山雄偉,兩邊山脈宛延環拱山門,狀似龍象護寺;寺前湖泊如鏡,橫堤護基;遠觀江山名城盡合眼底,美不勝收。隨後獨資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堂等,現已落成使用。
昔有潮郡名人對此留待詠日:「頭枕松林峰,腳踏蓮花湖。左手挽筆架,右手托葫蘆」偉哉!不愧為風景名勝古跡。隨發大願心獨資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堂等,現已落成使用。今又發菩提心捐建「大悲殿」以為倡導,希十方善信同發願心共建「松林古寺」。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8:00
[交 通]地址:潮安縣意溪鎮郊松林峰
路線導航:意溪--鳳凰的公路,出意溪鎮後左轉,前進差不多30米即是。 廣東潮州—己略黃公祠 [看 點]己略黃公祠是潮州木雕藝術輝煌時期的歷史見證,祠內至今保留著一百多年前的潮州木雕,其輪廓清晰可見。對潮州木雕有濃厚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慢慢研究品味潮州木雕藝術的深厚內涵。
[介 紹]已略黃公祠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面寬15.4米,進深 25.7米。
這是一座二進祠堂,坐北向南,首進與後廳之間是天井,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形成四廳相向的格局。後廳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塊坯」的典型結構。門額有陰刻「已略黃公祠」5字,背面鐫刻「孝思維則」。整座祠堂建築結構獨特,其門樓兩側及四周牆壁均鑲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畫幅,尤以馬面坡屋架的鏤空雙面雕為精湛。正廳面闊3間,明間較大。屋架抬梁式結構,硬山頂,廳楣裝金漆畫,梁枋兩端飾以形象各異的龍、鳳、獅等祥瑞動物;樑柱間諸穿插構件間,有造型生動、內容豐富的戲劇木雕銅雀台、張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為內容的雕刻,惟妙惟肖,極為雅緻。屋脊飾嵌瓷彩畫。刻工精緻,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千姿百態,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欣賞價值,整座建築物充分運用了潮州木雕特有的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等三種手法,使建築物「輕重有別」,層次分明,是清代潮州雕刻藝術的集中體現,被譽之為「華南第一精雕木刻」。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開放時間:8:30-17:00 [交 通]地址:潮州市義安路鐵巷2號
交通:3路內環車
線路導航:自駕車沿義安路前行,中段義安路口即是;徒步朋友可從開元路沿義安路步行而上,步行900米左邊可見。 廣東潮州—鳳凰洲公園 [看 點]歷代官紳於洲上闢建多處亭台樓榭。「鳳凰時雨」為潮州八景之翹楚。
[介 紹]鳳凰洲公園位於潮州城南郊韓江大橋下沙洲頭。園中的鳳凰台由台體和亭閣兩部分組成,是個古式台榭建築。四柱,單檐結構的亭閣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檐牙高築,峻凌飄逸,其上「鳳台時雨」、「中流砥柱」、「有鳳來儀」等牌匾與木質結構,明式拱斗和屋面的傳統青瓦相映襯,文氣斐然。自明朝建台之後,明清兩代歷代官吏和地方紳士,先後在此倡建了「十相祠」、「鳳台書院」、「文昌祠」、「龍神廟」、「天後宮」、「鎮洪寺」、「魯公祠」、「周公祠」 及「奎閣」等十多處景物,但這些景點因年代變遷,多數蹤跡全無,惟有鳳凰台、奎閣、天後宮等因風景絕妙及人文昌盛之標識,屢毀屢建。
鳳凰台原名老鴉洲,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覽沙洲,愛其清靜幽雅,同時倍感潮州文風鼎盛,風物非凡,認為這里應是傳說中鳳凰棲宿之所,絕不是老鴉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鴉洲」改為「鳳凰洲」,並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在鳳凰洲築建一座十餘丈高的石台,命名為「鳳凰台」。自此,這里成為遊人徘徊難離的名勝。

潮州八景之鳳凰時雨
鳳凰時雨,古時又稱「鳳台侍雨」,也有人說是「鳳台時雨」。
夏秋時節,這里清風習習,江風吹拂,暑氣頓消,特別是乍晴乍雨的時節,江上奇景,千變萬化,更為可觀。帆影片片,湘子橋上煙雨蒙蒙。仰視筆架山巔輕雲抒卷,霧鎖樓閣。這令人神往的絕妙景緻,便是「鳳凰時雨」。

九月九 風箏節
每年「九月九」是潮州的風箏節,各地的風箏都聚集在鳳凰洲公園中競相媲美,屆時萬里晴空中風箏星星點點,實為一景。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鳳凰洲公園10元。
[交 通]位置:潮州市湘橋區,鳳凰台在韓江沙洲上。
交通:乘12公交車在鳳凰洲公園下車,步行可從湘子橋西端沿著韓江堤岸的江邊公園南下,過韓江大橋後東行300多米,仙洲引橋旁便是。 廣東潮州—古府城牆

[看 點]潮州古城牆是全國古城牆保存得最完整、最長久之一城牆之一。
[介 紹]古府城牆於宋代已成規模,至和初年再築土城,紹興年間又以石砌、紹定、端平年間先後大規模增修築建,形成了外廓內城並繞以城濠的完備格局。由於朝代的更迭,戰火的破壞,元末明初已是破爛不堪。明洪武(1379年)又全面修建府城牆。據史料記載,潮州古城牆先後經歷了十幾次大大小小的修建過程,從這些過程中,也足以窺視潮州璀璨歷史文化的一斑。
修建後的府城,城牆高二丈五尺,基闊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圍一千七百六十三丈。環城開上水、竹木,廣濟、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門。於城門外構築月城作為屏障,並於城上造敵樓四十四座,窩鋪六十七座,雉 垛二千九百三十二個,十分雄偉壯觀。隨著歷史的變遷,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牆均因城市建設的需要而拆除,現僅存東面臨韓江的古城牆,北起金山南至南門,全長2132米,保存城門四座,即上水門、竹木門、廣濟門、下水門,並建有城樓。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票
[交 通]地址: 潮州市環城東路,即是韓江西岸。
交通: 3路內環公車。
路線導航: 自駕車可由韓江大橋頭右轉即是;步行可從太平路左側的下水門、東門、竹目門、上水門等城門出城即是。 廣東潮州—葫蘆山摩崖石刻

[介 紹]葫蘆山因其由南而北,像一個仰卧的大葫蘆而得名。既是旅遊勝地,又是摩岩石刻薈萃之所。成為歷代墨客騷人留題勒石的好去處。葫蘆山摩崖石刻是廣東省內最負盛名的兩處石刻群之一(另一處是肇慶七星岩)。自唐宋以來,歷朝名宦鴻儒留題甚多。現存138處石刻,是廣東省三大著名摩岩石刻之一。文體兼備,字體草、篆、行悉有。因時長日久,歷經劫難,至1982年文物普查,究實僅存138處,可供遊人瀏覽。
最具特色的是南岩寺上字徑2米的「湖山圖畫」,落款是清道光年間潮人丁秉賢題,還有於學謙寫的「為善最樂」及陳玉鏘書的「放大眼光」等崖刻書法遍布湖山峭壁上,成為遊人揣 摩、品賞的佳作。湖山石刻有大部分是歷朝名人賢士結伴遨遊,題名存記,或鐫詩抒懷,或雁塔留名。原題功名者有15處,而今只存3處;同游題詩者,僅存明代徐一唯與庄誠、唐伯元與戴景等幾處;單獨題名者有周鈞、瑞浩、方耀、朱丙壽等;而歷代游山題詩者尤多,最聞名的是古瀛洞天側面石上林大川《西湖題壁》一絕:「水色山光入畫圖,果然西子比西湖,名區自足傳千古,管領何庸待大蘇。」
湖山上下還有劍門、仙跡石、湖石、活人洞、垂釣亭等佳景,但大多數貽毀,究成講古的「仙蹤」。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交 通]地址:潮州市綠榕路。
交通: 1路公車河頭下車。
路線導航:石油大廈(高級中學)往綠榕路方向100米處右轉從南岩寺攀登而上即可到達。 廣東潮州—青龍古廟

[介 紹]在潮州韓江大橋西端南堤上,廟門東向,先前稱安濟聖王廟。據宋代沈存中《彭蠡小龍》記載,青龍古廟建於北宋,安濟靈王是北宋神宗趙頊(1068年即位)封的。又相傳諸葛征蠻,蜀漢永昌太守王伉守城捍賊,歿為神明。明萬曆十七(1589)年潮州海防同知施所學重修青龍古廟鎮水患,奉入王伉神像,號安濟靈王,自此,王伉就成了安濟聖王。另尚有一傳說:北宋仁宗皇佑年間,廣源州依智高僭稱南天王,改元景瑞。由於廣源地連潮州,故叛軍依澗據險,皇帝趙禎派楊文廣來平南蠻十八洞。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於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班師時楊文廣奏知宋仁宗。趙禎便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
先前的青龍古廟也需從南堤上東下進廟門,門額「安濟聖廟」,可能是宋徽宗趙佶所賜。兩邊一為神台,一為戲台。從廟後穿過伙巷而到廟前的是半月形廟埕,古廟前面有三門:中門石匾是「青龍古廟」。門聯:船為梭橫織江中錦綉,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由於船和鳳凰塔都能在廟前看到,故人們印象深刻而傳誦一時,此聯為惠來舉人卓晏春(18至1890年)所撰。廟正門兩邊的旁門較小,門上石匾分別刻著「崇德」和「翼疆」,小門也有門聯,但因沒有卓晏春撰的精采和實際而被遺忘了。廟內的安濟聖王像披有黃色綉金線龍袍戴著皇冠,金身高達八尺,由堅硬楠木刻成。但不是施所學從雲南帶來的小神像,那小神像先前放在南門謝氏宗祠。據說至今保存完好。廟中聖王像要比兩邊的大夫人和二夫人像大得好多,以示威武神聖。廟中還有仙師宮和官廳。官廳前有潮州人謝少滄牌位,一說是他到雲南做官時帶來王伉神像安放廟中的,但《海陽縣志》和《潮州府志》中都沒有謝少滄的記載。角落還有二位聖者爺,估計是當年送來宋徽宗趙估題匾的欽差。還有土地爺和保佑兒童成長的花公花媽。神廳前有石獅一對和石柱4根,柱頂梁頭皆雕花刻鳥,迎堤處有圍牆環繞,沿江牆外塑有一開口鯉魚。廟中各處流水皆歸魚口流入韓江。魚口下十米的沙灘中有稱為「鳳奎(胃)」的沙井,枯水期和大旱時井中江水不淺而供境內居民挑去飲用,甚為神奇。
小貼士:平時的青龍廟沒什麼熱鬧的場面,夏夜倒是成了人們乘涼的好地方。每年正月,青龍廟都有一次大型的拜神活動,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在夜晚,保持著濃厚的潮州民俗,很值得觀看。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20:00
[交 通]地址:潮州市南堤頂中段
路線導航:韓江大橋頭往衛生學校向前直走100米。

㈤ 潮州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潮州的旅遊景點有:湘子、有府治縣治、府學縣庠、忠孝節義、功德、科舉、賜封、記勝等等,或表明街道、集市名稱的牌樓、鳳凰山、韓文公祠。

  1. 湘子橋:位於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趙州橋、 泉州洛陽橋、北京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2. 鳳凰山:潮州鳳凰山景區一角潮州鳳凰山,廣東省潮州市一處獨特的旅遊景觀,位於潮州市北30多公里處,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主峰鳳凰髻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以峭拔雄偉的山色,絢爛多彩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傳名於世。

  3. 韓文公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位於城區東面的韓江東岸、筆架山中峰「雙施石」下。筆架山或稱東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韓祠主體建築分前後二進,古樸典雅,肅穆端莊。祠內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沿壁則環列歷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書法珍品和研究專訪文史的珍貴資料。外出旅遊是較累的,因此,有個安靜、舒適的住宿休息的環境很重要,可在小程序旅小築上預訂。

㈥ 潮州有什麼美景

潮州八景舊時有內外之分,內八景是指於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現在人們所說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鱷渡秋風」、「西湖漁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台時雨」、「龍湫寶塔」(原位於北閣對面江心,現仍存遺址)。
湘橋春漲
湘子橋即廣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卧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廣濟橋始建於宋乾道七年(1171),始為浮梁,稱「康濟橋」。此後,歷二百餘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潮州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唱的就是湘子橋的歷史風貌。「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時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河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卧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遊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詩贊道: 湘橋春漲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 激石雪飛樑上鷺,驚濤聲徹海門潮。 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 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層霄。
韓祠橡木
跨過廣濟橋,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筆架山,山上岩石層疊,蒼松翠柏,濃蔭蔽日,沿中峰石階直上山腰,庄嚴靜肅的韓文公祠便聳立在眼前,這里便是「韓祠橡木」的勝地。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因形似筆架遂稱筆架山。韓文公祠位於筆架山中峰的雙旌石下。相傳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登此山,築亭游覽,並親手植下橡樹。後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將亭稱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嘗游於此並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遷建於此,所以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 韓文公祠的建築簡朴雅緻,牆壁全是水磨磚砌成,祠內分前後二進,並帶兩廊,後進升高七尺,有石階可登,正中供韓愈塑像。祠內石柱多刻對聯,四壁環立歷代碑刻四十面,詳載韓愈貶潮史跡和該祠興廢情況。 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稜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於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鄭蘭枝有詩雲: 高植一株聳翠巒,侍郎手澤倚欄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葉毓雙旌度歲寒。 棱影參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壇。 遊人若問科名事,為指芳林舊姓韓。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於城北韓江之濱,高約金黃四十餘米,狀如覆釜,為潮州古城後枕,與西面的葫蘆山,東面的筆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馬丘松翠。因宋末摧鋒寨正將馬發,率領潮州人民奮起抗擊元兵侵潮,後元將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為內應,攻陷潮州城,馬發「收殘率百餘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為,令妻子自縊死,發自鴆」,滿門殉節,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過程中幾遭殺盡。後人為紀念馬發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築馬發墓,並植蒼松翠柏,以喻高風亮節。鄭蘭枝有詩贊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萬古凝蔭一棵松。 矗矗凌雲懸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風亭積翠飛層堞,虎石吹濤逐晚鍾。 長峙海邦標勁節,滿林秋色入望濃。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設於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潮州知軍州事王漢見其「山之形勝萬態」。於是斬荊棘,興土木,開路徑,建荔枝亭、鳳凰亭、初陽亭、西暉亭,辟獨秀峰、初陽頂、望賢石,顯石崗諸景。歷代又不斷修葺並於岩石之上摩刻詩詞記事,使金山成為游覽勝地。
鳳凰時雨
鳳凰台位於潮州城南郊的老鴉洲(後稱沙洲島或鳳凰洲)北端,明隆慶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鳳凰台是鳳凰洲公園的主體建築,該台因立於洲頭,歷史上屢遭洪水猛浪之厄,這次重建前所存殘跡為民國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單檐歇山頂水泥結構的亭台,與原貌相差甚遠。 現重建的鳳凰台由台體和閣亭兩部分組成,坐南朝北,高達四丈多。台體中首層石座為高台,高達丈八。二層為明台,高約丈八,亭閣高達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門柱支撐,屋面是一個三開間,中間高,兩側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兩個層次,產生出前後六面檐口,兩側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錯落,檐牙高築,峻凌飄逸,堂皇壯觀,再現了鳳凰台的本來面目和迷人的風采。亭閣上的「鳳台時雨」、「中流砥柱」等牌匾與木質結構、明式拱斗和屋面的傳統青瓦相映襯,統一和諧,文氣斐然。若從遠處欣賞,則有如古人所說的「煙雲開罨畫,燈火見樓台」,美不勝收。 鳳凰台以借景著稱,潮州八景之一的「鳳凰時雨」,指的就是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測的時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時節,江上奇景,千變萬化,有時薄雨疏疏,江面輕煙淡淡,帆影穿梭;遠望湘子橋,煙雨蒙蒙,車水馬龍,宛如海市蜃樓;仰視筆架山,輕雲渺渺,山上樓閣籠罩在薄紗之中。晴天烈日,時雨驟降,好似萬斛銀珠從天拋灑,陽光輝映雨點,又如千幅珠簾憑空搖盪,令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的詩,把這個景點描述得淋漓盡致: 鳳城郊外聳層台,時雨霏霏渡水來。 雲鎖湘橋疑海市,煙迷筆嶺憶蓬萊。 一天銀竹侵朱檻,八面檐花點碧苔。 雯後山川多景色,老鴉洲上好徘徊。
龍湫寶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韓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於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蔥郁繁茂的樹林,有雅緻幽靜的寺院,與車周的景物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初時名為「塔院維舟」,以遊艇常喜系纜於此命名。又因塔邊有「龍湫泉」,因之又名「龍湫寶塔」。從前觀賞此景,可見古塔屹立江中,與意溪遙遙相對,江水環繞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見湘橋如長虹橫貫江上,後面是高接雲空的鳳凰山,右邊是炊煙裊裊的鬧市,左邊是一片廣闊的綠野鄉村。走進寺院,則見寺僧焚香禮佛,敲鍾弄鼓,別有一番風味。夜間則遊艇如梭,通宵不息。每當月夜,遊人或系艇塔邊,飲茶抒懷;或仰卧舟中,默數那滿天星斗,聆聽潺潺流水或掀簾觀賞江上悠悠飄去的浪花,實在悠閑自得,其樂無窮。正如鄭蘭枝所描寫的: 古塔崢嶸鱷水頭,瀠洄院落好維舟。 帆藏燈影三更月,纜系鍾聲五夜遊。 停棹不妨風瑟瑟,開窗正愛浪悠悠。 幾層磴道遙望處,一幅江城入畫秋。 可惜寶塔於清代已經倒塌,寺院也荒蕪,殘存的塔基後來也被洪水沖去,小洲則因整治韓灑而被炸掉,僅存水下殘基。現在,替代此景有「鳳凰塔」的風光。「鳳凰塔」是萬曆年間(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遙對鳳凰山,又與隔江的鳳凰台相對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時溪水常涸,叫「涸溪」,鳳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圍十四丈四尺,七層八面,磚石結構。塔建於潮州韓江東南側,正當兩股江水要沖,有如一道堤防,護住塔後一帶村落。夕陽殘照或旭日東升,水流影動,金光閃灼,甚是奇妙;每當秋高氣爽,江面平靜,碧波如鏡,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為壯觀。沿塔內扶梯登上塔頂,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護古城的天然風貌,一覽無遺。
鱷渡秋風
在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有個古渡口,叫鱷渡。古時候潮州鱷魚為患,故韓江原稱之為鱷溪(惡溪)。相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韓愈刺潮,因聞鱷魚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財產,遂於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設置祭壇,「以豬一羊一投惡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稱該渡口為鱷渡。這里是韓江上游最寬闊的江面。每年秋天,這里的景色最為迷人:藍色的晴空映襯著片片白雲,秋風吹皺了平靜的江水,堤上魁梧筆直的木棉樹沙沙作響,斷斷續續落下的幾片黃葉,緩緩飄在遼闊的江面上。鼓滿白帆的船兒徐徐飄盪,任意東西,顯得格外舒暢,自由自在。有詩贊道: 輕舟渺渺逐清風,載向西來復向東。 人立晴波秋水綠,葉飛遠浦晚霞紅。 一溪爽籟韓潮闊,兩岸涼飈鱷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處,於今歌詠在江中。
西湖魚筏
西湖魚筏是秀麗壯觀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詩意和惹人慾醉的絕妙景緻,因魚筏出沒於瀲灧空濛,變幻無窮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當夏初,湖水浸溢湖邊石堆,青蔥的樹木,別致的亭閣,倒映在波平如鏡的湖水中,岸畔柳條隨風搖曳,遠處蓮池散發著陣陣清香。十幾只漁筏,浮泛湖中,拋網捕魚,過後則泊聚湖邊,漁人在筏上曝網曬衣,飲酒談笑,充滿一片平靜歡樂的景象。 秋日裡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鑒,游魚如梭,漁筏飄盪湖心,忽聚忽散,山樹橫映水底,影動波搖,若遇小雨疏煙,湖面一片空濛。幾對漁筏若隱若現,拋網收網,儼似一幅天然彩畫。當這秋色方濃的時刻,藏身於湖邊柳蔭或釣台之上,觀魚垂釣,更是饒有風趣,邑人鄭蘭枝觸景生情賦詩雲: 芳塘如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水凈,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絹一溪。 自有釣台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西湖浚於唐代,原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為游湖。湖上有橫貫東西的虹橋,有別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漁庄,充分體現了南方園林建築那小巧玲瓏、典雅古樸的特點。
北閣佛燈
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這里東臨急水直下的韓江流水,登臨北閣,北堤上的「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祠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相傳閣前佛燈,夜間金光四射,江面上從韓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陸路東從饒平的南武棟,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見燈光,為韓江夜航的標志。 北閣景區,闢建於宋,形成於明,歷代均有興廢,解放前夕已盡遭毀塌。新的建設時期,通政人和,百廢俱興,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錯落,雄偉壯觀。新建的玄天閣,黃瓦紅牆,重檐翹角。九十八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鄂生為玄天閣題匾並重書對聯:「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飛絡地維」。閣內重塑真武帝的藝術造像。閣旁聳立石佛燈一座。閣下山坡是韓江樓,為雙層建築,上作觀賞之用,下供關羽、關平、周倉塑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饒宗熙先生為樓題匾,重書對聯:「忠貞亘萬古而有光,何用別求白日;義勇垂兩間於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韓江樓的南面闢建迥瀾亭,亭刻對聯為:「折地河聲奔足低,脫天峰影落城頭。」再現了鄭蘭枝當年詠嘆的景象: 城北煙林閣幾層,琉璃座上看燃燈。 一痕隱射青天靜,半點長隨白日凝。 影什晨星懸古剎,光分夜月掛崗陵。 梵宮自是長明鏡,照徹韓潮萬象澄。
編輯本段內八景
關於內八景,由於歷史滄桑,不僅有些景觀已不見蹤跡,而且連說法上也不一致。清鄭昌時有潮州十詠,實際就是十處景觀,即「東樓觀潮」、「西園賞菊」、「蓮花午照」、「奎閣晨暉」、「佛宮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紅棉」、「鎮海鍾聲」、「蘆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傳的內八景則是在上述十景中刪除「道圃紅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盡同。如「佛宮梵唱」為「古剎梵唱」,「七星夜月」為「七星步月」(也有說「星橋夜月」),「蓮花午照」為「蓮林浮影」,「鎮海鍾聲」為「府衙(樓)鍾聲」,「奎閣晨暉」為「奎閣騰輝」,「蘆荻晚眺」為「漁庄晚眺」等。而黃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蘿怪石」一景,同時也記述「道圃紅棉」與「西園賞菊」是同一地點。 綜上所述,對於古城內八景的歷史及現狀,可作大體的分析。
「東樓觀潮」
指在東門樓(廣濟城樓)上觀看韓江潮漲。因東門樓正對湘子橋(廣濟橋),每年春夏韓江水漲,流過湘子橋時而形成獨特的景觀。此景似與「湘橋春漲」相同,只是觀賞位置不同。
「西園賞菊」
指位於道後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禮部尚書黃錦的別墅花園,因花園 稱為西園,園內假山蓮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種最多,故賞菊成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為學校,因此「西園賞菊」也不存在。
「古剎梵唱」
指位於開元路的開元鎮國禪寺,因過去僧侶眾多,每於晨昏人靜時作功課,發出悅耳的頌經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為一景。可惜開元寺現處鬧市區,僧眾不多,因此已沒有過去的效果。當然早晚課仍會吸引一些聽眾。
「府衙鍾聲」
位於義安路與昌黎路交界處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樓,稱鎮海樓,樓上有大鍾,每於夜靜更深時發出報時鍾聲,聲及全城。而樓上欄桿柱頭的一百零八隻木雕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是價值很高的藝術品,俗稱「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時,因清軍據守,革命軍縱火燒樓,付之一炬,此景也隨之消失。
「蓮花午照」
位於上西平路與西馬路交界處路口的蓮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蓮花,當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時,蓮花浮現於水中,蔚為奇觀。據傳當初因井泉過猛,浹噴泥沙,故以一石雕蓮花壓於泉眼。由於現在周圍多民居,午照難入井中,且該井因自來水的興建而廢用,已建鐵欄保護。
「七星步月」
位於北馬路忠節坊內七星橋巷,該處原為溝塘,上有石橋,橋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後半夜由東到西二方瀉入橋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賞月,別有情趣。現此地已全為民居,只剩七星橋巷。
「奎閣晨暉」
位於南門古城邊,原有一奎星閣(也稱魁星閣),結構嚴謹樸素,閣頂有雙龍奪珠雕塑,因中間的大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奪目,故有「奎閣晨暉」之謂。目前此閣已廢。
「蘆荻晚眺」
位於國王宮巷通環城路處,原此地與西湖相連,稱蘆荻洲,也稱小西湖。因景緻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漁庄的燈光點點而得名,現此地已全建為民房及醫院。 隨著歷史的發展,舊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斷興起,只是人們沒有去發現並很好地宣傳。比如葫蘆山上的鳳棲樓,何妨稱之為「銀山棲鳳」,濱湖的涵碧樓,呈現「樓涵虛碧」的風光,而「學宮禮樂」、「江畔紅棉」、「叩齒(西寺)雙塔」、「饒館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興起的新景觀。隨著「旅遊旺市」戰略的實施,相信新的內八景將會出現並為人們所接受和欣賞。
潮州新八景
一、濱江紅棉: 韓江潮州市區段一江兩岸,東起韓山,西至潮州古城、南北堤,北起海角山,南至鳳凰洲,以韓江水體為主軸,南北長約八公里,總面積近十平方公里。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古今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景觀帶。「韓江潮州河段環境整治與濱江景觀建設項目」榮獲「2007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濱江景觀帶自然風光秀美,古樹佳木成林,四時繁花似錦,玉宇瓊樓掩映,更有廣濟橋、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鳳凰塔、廣濟門城樓、古城牆、北閣佛燈、祭鱷亭、青龍古廟,以及金山大橋等新、舊景觀布列其間,渾然一體,互為映襯,四季皆有迷人景色,四時皆有醉人景觀,徜徉其間,山光、水色、綠意、花香、鳥語和清爽的江風,予人以無窮的舒心與快意,讓人獲得如洗的心境;燦若繁星的文物古跡、古今人文,則使人感受到潮州歷史文化的厚重和神奇。 春季來臨,濱江木棉樹競相開花,高高樹梢上的紅棉花構成長達數公里的紅棉花帶。紅花映入韓江,在澄碧江水中形成了第二條花帶;已掉落的無數紅棉花,在濱江綠草地上形成了第三條花帶,三條龐大的花帶,與迢迢的春水,巍峨的古闕,秀逸的青山,眾多的名勝,遊憩其間的人群,匯成一個充滿詩情畫意,令人陶醉的獨特景觀。當春霧如輕紗隨風飄來,更令人仿若身處瑤台,位列仙班。 二、廣場燈影: 人民廣場位於新市區中心地帶,佔地面積 12.73公頃。是集市政、休閑、旅遊、文化為一體的多功能大眾休閑文化中心。人民廣場的設計和建造充分體現地方民俗特色、歷史人文積淀與時代性的統一。廣場劃分為市政廣場區(大型集會用)、下沉式廣場(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區、休息區、牌坊街區、運動區、文化區、密林區(包含停車場)等八個區間。廣場的綠化率不低於60%,綠化樹木喬灌結合,高矮並種,組景搭配美觀合理。「韓江潮」、「牌坊街」充分體現了地方風格和歷史文化特點。「文化街」、「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露天舞台」是市民遊客開展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氣勢磅礴的旱地噴泉、水池音樂噴泉、五彩繽紛的照明燈飾、悠揚悅耳的背景音樂,以及大屏幕電子顯示屏,為中心廣場厚重人文氛圍增添強烈的現代氣息。每當夜幕降臨,樂曲悠揚,綠海花濤、枝葉扶疏之中遊人如織,華彩燈光與水幕電影、噴泉、流水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動人畫卷。 三、坊街亭韻: 古牌坊是尊榮顯達、彰揚鄉賢的紀念性標志建築,始於宋而盛於明清。據文獻記載,太平路牌坊多達39座,牌坊的種類、數量之多世上罕見。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引入廣東,太平路、東門街也逐漸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與明、清石牌坊共存,構成了國內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遺憾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眾多石牌坊因「妨礙交通」、「不利安全」而被拆除殆盡。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廣泛徵集古牌坊影像、歷史文獻資料,以及遺存構件,歷時3年,總投資約1.4億元,「修舊如舊」全力推進牌坊街的修復。修復後的潮州牌坊街全長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東門街206米),古牌坊23座,牌坊多為3開間3樓4柱全石結構,工藝精緻、古樸大方、氣勢軒昂、雄渾壯觀。其正背面均有額刻及對聯,三層樓上則雕有飛鳥走獸、人物花草,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亭額題字及對聯均出自名家手筆。每座牌坊都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令人難忘的歷史故事。牌坊街內店鋪林立,潮州老字型大小、地方特色店鋪鱗次櫛比。多項特點與特色的復合,使牌坊街被譽為「天下第一牌坊街」,成為展示潮州古城文化內涵、歷史風貌和藝術特色,激發古城區經濟活力的歷史文化景觀。 四、淡浮水墨: 淡浮收藏院是泰國春府博他耶(欽賜)淡浮院長郭豐源先生倡建,自然景觀、建築景觀、淡浮文化景觀交融,集文物收藏、文化交流、觀光休閑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淡浮收藏院背靠硯峰山主峰,前臨夏湖,兩側山巒拱護。遠眺韓江如帶,古城如畫,眾山來朝,尤如一幅可賞、可品的水墨畫。 淡浮收藏院正面的大石牌坊,氣勢宏偉磅礴,正中大匾「粵東菁華」及兩側匾額「金聲」、「玉振」,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手跡。牌坊與主殿間,吉木繁花簇擁鉎牛及麒麟、青獅、盤龍等龍頭吐水等巨幅石雕,主殿重檐出閣,琉璃飛瓦,四根玫瑰紅的花崗岩石柱高聳。主殿正中匾碑「淡浮院」三個餾金大字由末代皇帝之弟溥傑所書。殿內有釋迦牟尼、老子及「飛天大聖」塑像,體現「有宗教精神,無迷信氣氛;有文化內涵,無門派限制」的追求。 後殿是用於主要收藏、展覽的交泰殿。「交泰」取《易》經「天地交泰」之意,中泰文化交流之義。殿內藏有泰皇欽賜《瑪哈蒙空佛像》、《清宮交泰殿皇室寶璽印譜》珍貴文物以及淡浮收藏院珍藏的名人書畫等中泰文化珍品。 兩側長廊是中國歷代書法碑林,碑林涵蓋上起商周,下至當代的中國書法大家的真跡墨寶,為重要的文物典籍珍品。碑廊長約100米,共350多件,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簡讀書、隸書、行書、章草、草書、楷書等各式書體、史上各家書派各顯風采,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碑林之一。 五、綠島晴嵐: 綠島旅遊山莊位於饒平縣錢東鎮,是一處按國家4A級景區標准建設,集地質科普、文物民俗、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游樂購物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旅遊度假勝地。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廣東省生態示範園、廈門市自駕游十大最佳目的地等。 綠島旅遊山莊背倚嵐武山,面朝大北山,眾山拱護, 碧水縈繞,九霄疊翠,林海揚波,花香鳥語,儼然一個靈氣十足的綠色世界。古老冰川地質奇觀、韻味獨特的古圍寨、富有詩意的單叢茶園、返樸歸真的山村農俗作坊等,與這綠色世界融為一體,散發出濃濃的歷史人文氣息,訴說著人與自然的和諧。 綠島旅遊山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四季皆春,步換景移,無論何時處身其間,誰都可以放牧心靈,在美妙的環境中獲得平和的快樂。眾多景觀之中,以「綠島晴嵐」為最。每當清晨,薄霧隨風飄盪,給這綠色世界平添了幾分神秘,幾分浪漫,幾分詩情,幾分畫意,予人以無盡的遐想。雨後日出,山嵐蒸騰,水氣氤氳,遠觀山勢婀娜多姿,纏雲繞霧,景象萬千;近看山清水秀,林木滴翠,彷彿桃源仙景。此時若登高攬勝,山嵐時而迎面撲來,時而腳下飛騰纏繞,萬般景物時隱時現,令人有如騰雲駕霧,漫遊於山水田園畫卷之中。 六、桑浦禪泉: 桑浦山地處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交界處,北回歸線從這里經過。眺望桑浦山腹地,上有奇峰異洞,下有湖光山色、亭台若砌。海蝕和斷岩形成奇特自然景觀,環繞東山湖分布著怪石、異洞、溫泉、礦泉、寺觀、墓室、廟宇、碑刻。桑浦山人文薈萃,歷代先賢留下不少勝跡。 桑浦山東山湖最寶貴的資源是國內罕見的保健型溫礦泉資源,泉口溫度高達100℃,富含益生成分。建於桑浦山麓的東山湖溫泉度假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擁有國際化標準的溫泉度假、餐飲娛樂、商務會議等設施,更有別具一格的溫泉山。溫泉山突破地面溫泉池的視野,將99個不同主題的湯池設置於景觀山體之中,座落於不同標高處,加強了空間的視覺趣味性,成為獨特的「空中溫泉」。 七、鳳凰天池: 鳳凰山位於潮州市北40多公里處的鳳凰鎮,以高山景色、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聞名於世。主峰鳳凰鳥髻海拔1497.8米,是粵東的最高峰。烏崬山是鳳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烏崬山頂峰西側的天池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60畝),常年泉水澄碧。湖面風雲,瞬息萬變。時而晴空萬里,時而雨霧彌漫,給秀麗的湖水平添幾分神秘色彩。池中生活著稀世奇珍四腳魚,還有軟殼石螺及各種蛙類和高山蝶類。夏日,山上涼爽如秋,天池碧波盪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嚴寒季節有時湖邊結有數寸厚冰,有時還紛紛揚揚飄灑著雪花,頗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粵東奇景。春季天池周圍的野杜鵑在寒風中競相相綻放,天池頓成一片花海。烏崬山上有各式各樣、形狀獨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在距天池約1公里的主峰北坡上,有一天然岩洞「太子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它有許多神奇的傳說。除此之外,旅遊區內還有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氣堂」、茶樹王「宋茶村」、近千畝天然牧場、高山灌木、日出勝景等 八、柘林漁火: 柘林灣位於粵東邊陲,饒平南隅,水域面積68平方公里,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柘林灣內的「金獅灣」天然海濱浴場沙灘平緩,風光旖旎,灘沙富含鈦鐵,是粵東得天獨厚的旅遊健身場所。區內有海上溫泉井「七夕井」,海底溫泉經國家地質勘探隊專家探測,屬我國罕見的一處海水溫泉。泉水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保健養顏之功效。柘林灣海域內西澳島涌尾山北側,有成片的蒼勁松柏,樹木茂盛,環境幽靜,10多萬只國家二級鳥類保護動物黃嘴鷺絲鳥在這里棲息、繁育。成群白鷺在海灘覓食,在樹林中戲耍,築巢產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白鷺天堂」。在柘林大門海域內與龜嶼、蛇嶼、白鷺天堂相呼應,是全國最大的海水網箱養殖示範基地,養殖個體有千戶之多,俗稱「海上牧場」。入夜,海面萬家漁火,燦若天上繁星,有開發旅遊、海鮮美食、遊客觀賞多重價值。 潮州港處於柘林灣中,被列為國家一級口岸,因風平、浪靜、水深、潮差大、淤積少而形成一個天然良港,是華南地區深水良港之一,港口東、西、北面為陸地,距高雄186里,距香港192里,距廈門98里,有三條出海航道,區位優勢突出。 柘林灣、潮州港觀潮漲潮落,待朝霞夕照,看千帆競發,賞白鷺歸巢,萬家漁火,景象萬千,讓人流連忘返

㈦ 潮州的朋友你好,我明天一家想過潮州自駕游,請問能推薦一個旅遊路線

先去潮州的市區逛逛,大概的景點也就是看橋,開元寺廟這些了,網路一下就出來專,然後逛完這屬些景點,我想一天時間都能搞掂。就在潮州市區住一晚,可以找些潮州有名的小吃嘗試。然後可以到潮州市的鳳凰鎮,那裡有比較出名的鳳凰單叢茶,如果有興趣可以上烏棟山,上面有天池。鳳凰鎮也有一些小吃,像浮豆乾等等,跟著再走10多公里到三饒鎮,這里是個老縣城,古建築也比較多,像客家的八角土樓。也 是一個有名的景點,小吃也多,三饒餃。逛完這些地方後,就得往海邊了。。海山鎮 ,大程鎮都是海產品非常豐富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特色。

㈧ 潮州附近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南澳島來不錯,現在天氣熱了,到鳳源凰山上也不錯,那兒涼快,而且山泉聽說不錯,看看日出是不錯的選擇~~
綠島或是百果山也不錯,看上哪個去網上搜搜資料~~~
晚上逛逛人民廣場~~看音樂噴泉~~那兒空氣很好的~~~
附加上我的另外一個回答吧~~:http://..com/question/107292995.html
同樣是我hisoka044的回答~~~

㈨ 從潮州出發,大概兩天的行程去哪兒玩自駕游比較好

保溫瓶暖壺固定架,車載解決您出門帶熱水的困擾,家用防止暖壺傾倒燙傷寶寶。

適用范圍:車載(汽車、火車、動車、輪船、大巴)、家用(桌面、地板)

作用:保溫瓶暖壺固定架,車載解決您出門帶熱水的困擾,家用防止暖壺傾倒燙傷寶寶。

材質:304不銹鋼

規格:內直徑170mm/內直徑140mm,可定製其他尺寸

閱讀全文

與潮州自駕游必去的景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