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最有情调的星巴克在哪里
感觉都没情调。星巴克做的就是外卖的咖啡。杯子都是塑料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调。
也就是店外的风景不同而已。
B. 武汉哪的夜景好看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楚河汉街武汉中央文化区位于武汉市核心地段,武昌区东湖和沙湖之间,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市的几何中心。项目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 、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项目整体规划由万达商业规划院牵头,联合国内外各行业顶尖设计公司参与完成设计。武汉中央文化区的规划设计定位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将打造成世界文化新品牌。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楚河汉街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启动工程、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核心项目。2011年9月30日,楚河汉街开业,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从开工到开业仅用8个月时间,建设速度创造业内纪录,而且建筑品质、招商品牌全国领先,受到湖北省、武汉市各级领导高度赞扬,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楚河汉街开业后,国庆假期吸引客流超过200万人,成为全国假期人流排名前三的热点区域。编辑本段楚河汉街绘就现代“清明上河图” 楚河汉街不仅是商业,更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十分显著。“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是国务院 批准的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水面宽度40至70米,加上滨河绿化及道路宽度达到150米。滨河景观带绿树成荫、步移景换,为武汉市民提供优美的休闲场所。万达集团重金打造五艘豪华、低噪音、零排放的环保游船,用于东湖、沙湖、楚河的水上旅游观光。“汉街”商业步行街位于楚河南岸,沿河而建,总长1500米,总面积21万平方米,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汉街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体,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 [1] 楚河汉街的完美结合,堪称现代“清明上河图”。编辑本段汉街的“六大中国之最” 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眼睛”,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内容,最多的时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顶级文化项目,创造六个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中国最长 汉街因楚河而生,沿南岸而建,总长1.5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最具文化品位 汉街的规划设计、建筑特色、招商品牌以文化为核心,突出文化特色,引进大量文化品牌,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级文化项目,如世界顶级的演艺剧场、世界唯一的室内电影文化公园等,使汉街成为中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商业步行街。最具建筑特色 汉街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同时,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商业内容最丰富 汉街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内容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是中国商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汉街不仅聚齐世界十大快时尚品牌,更有包括NIKE、MORGAN、DAZZ LE、无印良品、C&A、优衣库 、星巴克、哈根达斯、麦当劳、翠华茶餐厅、LAVAZA、Jamica blue、辉哥火锅、黄记煌、文华书城、KARTEL等三十多家品牌商家的中国旗舰店。汉街还成为国内外名品开拓武汉乃至中部市场的登陆点。包括鹿港小镇、青花元年、周大福集合店、HAMMAN音像、柏斯琴行、90+红酒、论道生活馆等十三个品牌首次进入武汉。世界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拥有全线产品的迪士尼旗舰店、湖北省最大的书城——文华书城以及中国著名的正刚艺术画廊等文化品牌纷纷入驻,丰富了汉街的文化内涵。将于2012年开业的汉街万达广场位于汉街中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汇聚全球顶级奢侈品牌60个以上,是全国万达广场的旗舰店。时尚流行品牌最全 汉街吸引包括ZARA、H&M、C&A、GAP、MUJI、M&S、UNIQLO、MAP、UR等全球时尚流行品牌的旗舰店落户,全球首次实现世界十大快时尚品牌在同一条街上比邻而居的盛况。夜景灯光最炫 汉街的炫丽夜景与楚河景观带、四座跨河大桥交相辉映,成为武汉乃至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夜景旅游胜地。
C. 天津星巴克哪家环境比较好
天津市区一共有七家星巴克,百盛店,津汇店,乐宾店,国际商场店,国版际大厦店,吉利店,小白楼权店。
我个人很喜欢国际商场店,就是滨江道教堂对面的那家,因为是两层,二楼正对着教堂,黄昏的时候视野很不错,而且相对于其他店来说,那家的人也不是很多,很安静。
津汇店也不错,整体的色调比较昏暗,会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过津汇店是星巴克天津第一店,每天人都不少。
乐宾店相对比较大一点,灯光稍显亮一些,个人不太喜欢,而且紧挨着路口,感觉人进进出出的有点吵。
吉利店不推荐,感觉比较小,不太舒服,坐里面还不如坐外面呢。
国际大厦店,百盛店,小白楼店也都还可以。
个人推荐国际商场店
D. 星巴克starbucks的产品有哪些,服务又有哪些呢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
(一)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不同,但是经营的品牌都是一样的。上海统一星巴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一般而言,美国星巴克在某一个地区所持的股权比例越大,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市场对它越加重要。另外,星巴克制定了严格的选择合作者的标准:如合作者的声誉、质量控制能力和是否以星巴克的标准来培训员工。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国北方的代理权,台湾统一集团行使其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等江南地区的代理权,南方地区(香港、深圳等)的代理权则交给了香港的一家公司。
★1999年初,星巴克授权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场开设第一家分店,至今已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到36家。而“统一星巴克”则于1998年3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当时的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由“统一超商”、“统一企业”和“美国星巴克”分别持股50%、45%与5%。2000年5月,两大集团再以同样的合资模式,取得在内地江浙地区的经营权,成立“上海统一星巴克”,在上海地区开出第一家店,目前已在上海开出26家店,年底计划达到30家店。
★正是出于这种灵活的投资策略和合作模式,使得美国星巴克集团在看好中国市场时,看好这个市场上的合作伙伴,加大投资,将持股比例增加到50%。这表明了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更加重视,今后会有更多的投入。之前,“统一”与“星巴克”之间是授权关系,今后,两大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两岸咖啡市场。徐光宇说,股权的改变是更深的合作而不是对抗,这对于统一集团与美国星巴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二)直营
多以直营经营为主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但是,也有质疑观点认为,在星巴克与世界各地企业的这几种合作模式中,星巴克不占股份而只是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加盟的经营模式。对此,徐光宇表示,星巴克在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比如新加坡、北京(授权经营星巴克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市场)等,寻找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大公司进行授权合作,双方是合作的关系,这种方式不属于平常所说的加盟连锁。
★事实上,星巴克的直营路子更多地体现在另外一个层面: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公司在当地发展星巴克咖啡店的时候,“顽固”地拒绝个人加盟,当地的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当地公司的直营店。
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星巴克像国内多数盟主那样采用“贩卖加盟权”的加盟方式来扩张,它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现在要快得多。当然,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星巴克为自己的直营路子给出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直营与加盟店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直营店的所有权力均由母公司所掌握;而加盟店的老板有部分的权利,母公司只是提供技术或相关资源。星巴克之所以不开放加盟,是因为星巴克要在品质上做最好的控制。比如,星巴克决不会吝啬报废物料,而只为了提供顾客最好的咖啡。但是如果开放加盟权,很难说每个加盟店的老板都会舍得一直增加成本报废,只为了提供客人一杯好咖啡。同时,推行加盟连锁的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法律事务处理能力,以应对与加盟商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因此,为了让品牌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三)广告
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
徐光宇表示,星巴克除了利用一些策略联盟帮助宣传新品外,几乎从来不做广告。因为根据在美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大众媒体泛滥后,其广告也逐渐失去公信力,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星巴克故意不打广告。这种启发也是来自欧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广策略,它们并不依靠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每一家好的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徐光宇表示,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只有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风格
充分运用“体验”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贯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注重“oneatatime”(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每天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这样的体验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推广教育消费者
★在一个习惯喝茶的国度里推广和普及喝咖啡,首先遇到的是消费者情绪上的抵触。星巴克为此首先着力推广“教育消费”。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咖啡教室”,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星巴克成立了一个咖啡俱乐部。
顾客在星巴克消费的时候,收银员除了品名、价格以外,还要在收银机键入顾客的性别和年龄段,否则收银机就打不开。所以公司可以很快知道消费的时间、消费了什么、金额多少、顾客的性别和年龄段等。除此之外,公司每年还会请专业公司做市场调查。
★星巴克的“熟客俱乐部”,除了固定通过电子邮件发新闻信,还可以通过手机传简讯,或是在网络上下载游戏,一旦过关可以获得优惠券,很多消费者就将这样的讯息,转寄给其他朋友,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五)设计
异同的VI及店内设计
★星巴克在上海的每一家店面的设计都是由美国方面完成的。据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所开出来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那个商圈的特色,然后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所以,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这与麦当劳等连锁品牌强调所有门店的VI高度统一截然不同。
★在设计上,星巴克强调每栋建筑物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让星巴克融合到原来的建筑物中去,而不去破坏建筑物原来的设计。每次增加一家新店,他们就用数码相机把店址内景和周围环境拍下来,照片传到美国总部,请他们帮助设计,再发回去找施工队。这样下来,星巴克才能做到原汁原味。
★例如上海星巴克设定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因此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例如,位于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就像座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则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夜晚时分,可以悠闲地坐在江边,边欣赏外滩夜景,边品尝香浓的咖啡。
(六)问题
急剧扩张后的潜在风险
★开设新店的投资压力巨大。据介绍,星巴克在上海每开一家新店,投资都在人民币300万元左右。这些投资主要包括从美国进口设备、报关费用、场地租金、人员招募、培训费用等。星巴克2000年5月进入上海以来,到现在开店26家,年底将达到30家,将近每月开一家新店的速度。以此计算,星巴克在上海一年用在开店上的投资就要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
★同时,由于星巴克不允许加盟,所以经营者非但不能像其他咖啡店那样靠加盟金坐收渔翁之利。而为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星巴克的每家店几乎都开在了租金极高的昂贵地段,租金压力也是经营中的一大风险。比如,星巴克在北京主要分布在国贸、中粮广场、东方广场、嘉里中心、丰联广场、百盛商场、赛特大厦、贵友大厦、友谊商店、当代商城、新东安商场、建威大厦等地,在上海则主要分布在人民广场、淮海路、南京路、徐家汇、新天地等上海最繁华的商圈。
★星巴克选择在黄金地段开店被有些人看作是在“圈地”。从上海淮海中路“东方美莎”到“中环广场”,短短1000米的距离,星巴克就圈了四家店。业内人士估计,这个地段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应在2美元左右,再加上每家店固定30万美元的装潢费用,星巴克简直是在“烧钱“。这种做法是星巴克刻意推行的,也延续了统一星巴克集团一贯的大兵团作战方法,它同时成为了星巴克潜在的风险所在。
★现实和潜在的竞争者众多。中国内地市场已有的台湾上岛咖啡、日本真锅咖啡,以及后来进入的加拿大百诒咖啡等无不把星巴克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咖啡大战“的上演已经不可避免。而综合分析认为,星巴克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止于这些,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咖啡同业竞争:连锁或加盟店如西雅图咖啡、伊是咖啡、罗多伦咖啡及陆续进入市场的咖啡店及独立开店咖啡店。
2.便利商店的竞争:便利商店随手可得的铁罐咖啡、铝罐包装咖啡、方便式随手包冲泡咖啡。
3.快餐店卖咖啡:麦当劳快餐店、得州汉堡、肯德基快餐店等以便利为主咖啡机冲泡的咖啡。
4.定点咖啡机:驻立于机场、休息站以便利为主,随手一杯咖啡机冲泡的咖啡,或铁罐咖啡、铝铂包装咖啡。
★让习惯喝茶的中国人来普遍地喝咖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咖啡的年人均消耗量只有0.01公斤,咖啡市场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星巴克在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国家的初步成功,也说明它的理念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
但是,要将非本土的咖啡文化融入国人的生活并非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星巴克还是真锅,大家的产品都很简单,就是咖啡,而生产过程不外乎就是将咖啡豆变成咖啡,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问题,一切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顾客喜欢,经常光顾,企业就活下去,否则就死掉。而国内的咖啡市场毕竟还刚刚起步,因此,不管星巴克与其他的咖啡店之间有多少的竞争,他们还是做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培育市场。
(七)点评
适应市场和“雅皮”体验。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是什么?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务根本谈不上;另外,很多专业搞VI的人还曾质疑它的凌乱,除了星巴克的招牌统一之外,其他很多东西是违反VI理论的;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
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具”。在“体验经济”运用巧妙的情况下,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产品并非完全是产品,它更多成分是“体验一种感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由此,产品的超值利润自然得到实现。
凌乱可以理解为“自然舒适”,据说它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费群目前已经习惯多元文化的重叠感觉,坚持视觉统一的观点似乎又有些“老土”了。
关于是直营还是合作的争论,其实意义不大,如果能赚钱还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星巴克自然考虑让你加盟。如今加盟市场太乱,星巴克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都不敢轻易开放加盟市场。
E. 求天津露天咖啡厅,可以赏夜景的那种,要市里的
市中心的话,国际商场(教堂对面)的星巴克有露天座位的
喜欢小街道,五大道附近有咖啡店是露天的,不过是在院子里
时间坐标(白堤路)也有味道
F. 无锡本人第一次约会 不知道去1是蠡湖公园的摩天轮看夜景好还去2是万达广场喝星巴克 在看电影 这2个那个最好
那我劝你还抄是选择去袭万达广场喝星巴克再看电影吧
第一次约会嘛
去看夜景的话,要双方交流什么的,第一次约会,会不会因为说不出话题而导致太尴尬啊。
摩天轮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坐的。。。而且现在夏天,蠡湖公园那边到了晚上不是虫子就是蚊子。。赶都来不及赶。。还有心思看夜景么。。而且那边的破公交到下午5、6点就木有了。。那条路空的连打的都打不到。。。(PS:本人晚上去过一次之后发誓晚上再也不去了)
还是去喝喝咖啡看看电影吧。。
星巴克啊,女孩子就帮她点个香草拿铁啊、草莓豆奶星冰乐什么的,味道还不错的。而且万达星巴克上楼的转角有种吧台的感觉。很有气氛。看看电影也能制造气氛,不会因为没话说而尴尬,看完电影还能讨论下,顺便吃个晚饭啊、夜宵什么的。
G. 上海可以看外滩夜景的西餐厅
在浦东的滨抄江大道,特别是南滨江,可以把整个浦西的风景尽收眼底,不过价位可不是太便宜,你想啊,黄浦江边,外滩对面,哪有便宜的餐厅啊,方位最好的算一点红,两个人大概500,(包括一瓶最便宜的红酒),如果只是喝咖啡,当然星巴克,价位相信你也知道,如果是甜品饮料,那就要选许留山和天水恋,价位一百五十左右,呵呵,除了星巴克,其他建议提前预定,需要预定号码可以告诉我,我帮你搞定!~
H. 上海外滩晚上哪里可以边吃饭边欣赏外滩夜景的餐厅
看外滩夜景最佳位置是陆家嘴的滨江大道,晚上8点。
可以乘地铁2号线到陆家嘴站。
住的地方可以网上查莫泰、如家之类的陆家嘴店、外滩店。
但是不要信北外滩店,因为北外滩不是外滩。
I. 现在北京哪里可以看CBD高空夜景要能吃饭的地方,情侣哈
北京国际饭店28层的星光旋转餐厅是北京市最高的旋转餐厅。
餐厅距地专面高度108米,旋转一周约110分钟,属自助餐品种很多,生鱼片新鲜肥厚,口感不错。推荐菜品还有冰淇淋、三文鱼、甜品、蛋糕、烤大虾等
环境是这里最大的亮点——音乐舒缓,气氛轻盈,餐厅360度缓缓旋转,可以把北京的老胡同看个遍;入夜后,长安街上灯火璀璨,美景尽收眼底。
J. 去101大楼看夜景最省钱的方法
不是台北101大楼的工作人员,观赏101大楼不免费,一切按照游客票价执行。
一、游客须知:
1、全票500新台币;
2、优惠票450新台币(限学生、军警);
3、团体票450新台币;
4、1.15米以下儿童免费,但需由一名成人陪同;
5、91楼户外观景台新台币100元(视天候状况不定期开放);
开放时间:
观景台:周一至周日10:00--22:00(21:45便开始停止售票)。
二、台北101大楼简介:
台北101(Taipei 101),又称台北101大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
2010年以前,台北101是世界第一高楼(但不是世界最高建筑,当时的世界最高建筑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国家电视塔),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2014年8月3日结构封顶,将于2015年年中投入使用的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塔)(632米)已经远超台北101楼509米。待在建的武汉绿地中心(636米)、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660米)、长沙天空城市(838米)和媒体报道的上海超群大厦(1228米)建成之后,台北101大楼将被遥遥甩在后面。
三、交通:
1、台北捷运:
信义线在台北101、世贸站出口4连接台北101地下一楼美食街;板南线在市政府站出口2出站,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或可在出站后于忠孝东路搭乘公车 537、蓝5,即可抵达。
2、公车:
搭乘207、537、信义干线、蓝5至世贸中心站即可到达Taipei 101购物中心。大约有30条公车路线经过台北101正门,延伸捷运板南线的信义支线,更将直达台北101。
3、汽车:
星期一~星期五、一小时收费40元,之后每半小时收费20元。 星期六~星期日、一小时收费60元,之后每半小时收费30元。
4、机车:
星期一~星期日、一小时收费20元,之后每半小时收费10元。
5、自台北捷运信义线"世贸中心站"出站可直接抵达。
四、基本数据:
1、结构高度:508米(1667英尺),取代双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
2、楼顶高度:448米(1470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的442米(1454英尺);
3、楼板最高:438米(1437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
4、顶端高度:508米,没有西尔斯大楼的529米(1703英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