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许嵩的哪首歌里歌词里有江南夜色好
歌名复:断桥残雪
歌手:vae
专辑制: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
词 曲编曲:许嵩(vae)
宁静,走后的思绪;孤寂,紊乱的回忆;为何转身离去?
静萍,我很想你
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
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
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
春归后又很快湮灭
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
摇曳后就随风飘远
断桥是否下过雪
我望着湖面
水中寒月如雪
指尖轻点融解
断桥是否下过雪
又想起你的脸
若是无缘再见
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
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
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
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
春归后又很快湮灭
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
摇曳后就随风飘远
❷ 江南夜晚景色的句子
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如下:
1、【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3、【江南】两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4、【春梦】唐代-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译文: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不知不觉地沉沉入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经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到达江南了。
5、【梦江南·兰烬落】唐代-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译文: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❸ 唐代歌颂江南夜晚美丽的著名诗词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回处春江答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❹ 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请帮忙写几句描写钱塘江两岸夜色的美句
忆江南·江南好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专春来江水绿如蓝属。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
作者: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
朝代:宋代
作者:司马槱
原文: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秋过钱塘江
朝代:唐代
作者:贯休
原文: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❺ 那江南夜色下,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那是什么歌
江南夜色
歌手:程响
词:林华勇 曲:林华勇
编曲:林华勇
古道的落叶泛黄
秋天的夜已微版凉
看取年年金榜上
谁苦权读十年寒窗
湖面的鸳鸯成双
月叹息夜太漫长
时间勾住了岁月的过往
那悠扬的琴声
在竹林中飘荡
那西下的夕阳
消失地平线上
江南夜色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那沥沥的春雨
淋湿了烟花巷
那皎白的月光
在小河中徜徉
姑娘站在阁楼上
等待归来的情郎
古道的落叶泛黄
秋天的夜已微凉
看取年年金榜上
谁苦读十年寒窗
湖面的鸳鸯成双
月叹息夜太漫长
时间勾住了岁月的过往
那悠扬的琴声
在竹林中飘荡
那西下的夕阳
消失地平线上
江南夜色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那沥沥的春雨
淋湿了烟花巷
那皎白的月光
在小河中徜徉
姑娘站在阁楼上
等待归来的情郎
那悠扬的琴声
在竹林中飘荡
那西下的夕阳
消失地平线上
江南夜色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那沥沥的春雨
淋湿了烟花巷
那皎白的月光
在小河中徜徉
姑娘站在阁楼上
等待归来的情郎
❻ 江南之夜(作文片段)
“正是江南好风光,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来自伟大诗人
杜浦的《江南逢李龟年》,这位我们大家都熟悉而且敬仰的诗人把
江南的风光描述的让人如痴如醉。
不过,这些也绝非夸辞。我们江南是个山美、水美、人美的好
地方。而最引人入帘的要算乡村的夜景了,那简直是一幅画,不比
北京的北海公园逊色。
黄昏,太阳的余晖照的整个村子一片通红,好像是为这美丽的
村庄在试穿玉皇大帝御赐的金装;又好像是汇聚的云霞慕名而来观
赏这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更像是邱少云置身于火海舍身救战友
的那么壮观。一切都毫无修饰,美得那么自然,美的那么脱俗。活
脱脱一幅壮丽的田园风光水彩画卷。
慢慢地,太阳落下去了,天色也渐渐地暗下来了,和刚才的那
份壮丽相比,有些黯然失色。
月亮犹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女孩,极不情愿地露出半边小脸。调
皮的星弟弟们也你推我搡,争相恐后的相继亮相了,团团地把月亮
姐姐给围起来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众星捧月吧!温和如玉的月光
把村庄的小河照的很亮,像一条迂回的玉带子,河面上泛起的点点
星光也在调皮的张望。此时,苏轼笔下的《水调歌头》又在耳畔响
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夜深了,我还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境界,星星们已经困得眨巴
着眼睛,四周的蛙声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昆虫声夹杂着呼呼的
风声由远而近,交汇成一曲优美而动听的催眠曲。音乐与景的交织
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令人留念,使人陶醉
❼ 《社戏》中作者在描写江南水乡的夜景时,调动了多种感觉来写景,举例说明
11段是景物描写,衬托出人的心情,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 ,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月色图》,包含了它的色彩、声响和气味。(在11段)
嗅觉是:“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视觉是:“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听觉是:“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12段)”。
触觉是:“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衬托出船行之快,从“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衬托出我想去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7)江南夜景让人扩展阅读
鲁迅的这篇《社戏》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部分:在北京的两次看戏的经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的生活,以及对看社戏的期待;期待落空,却又峰回路转;去看社戏的路上的情景;看社戏的过程;看社戏回家的路上,吃罗汉豆;尾声。
这篇文章名为《社戏》,但却以再北京两次看戏的经历开头,这是用了个抑扬的手法。抑扬的手法在文学中经常被用到,且常常发生显著的效果,抑扬或者对同一事物的先抑后扬,或着对两个相似事物的一抑一扬,如果使用的好可以使相对比的两者的性质更加显明。
鲁迅在《故乡》这篇文章中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成年后闰土的一声“老爷”,顿时将童年闰土天真、淳朴的小英雄的形象一下子消灭。
有一点值得注意,鲁迅在讲述北京看戏的经历时候,把两次看戏的经历均详细的描写出来,一般而言,文章最是忌讳重复,同一篇文章中的两件相同或者相似的事件,往往着重描写其中一件,而把另一件轻轻带过。
若果把两件相似的事件以同样笔墨细致描写,那其中体现的情态一定是相关联而又不同的。鲁迅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第一次是在一个不知道”什么园“,是以”兴致勃勃“的心情去的,结果被里面的拥挤与嘈杂弄的大失所望。
而第二次则是”第一舞台“,唱戏的也都是名角,但结果是同样的拥挤、嘈杂,周围的人是”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的看客,然后就是漫长的无聊的等待名角出场,更高级的舞台,更差的体验,这其中表现的是失望情绪的加深的,到此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笔锋一转,写”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的时候,就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好奇与期待,也即虽然还未写到社戏,读者已经在呼唤着社戏,只要后面的描写满足了读者的这种期待,文章必然产生很好的效果。
文章的第十一段以后写童年在外祖母家消夏以及看社戏的经历,文章虽名为”社戏“,但是读后会发现真正看社戏的过程,在这部分中仅占五分之一,更多的笔墨用在与小伙伴们平日的游戏,看社戏的路上以及回来的时候吃罗汉豆等场景上。
这就看出,这篇文章虽名为”社戏“,但关注点却不在戏上,其抑扬手法点运用,所抑与所扬的也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戏,小时候的社戏并不必然比北京的名角们唱的戏更精彩。所对比的实际上是小时候伙伴们的天真、淳朴,以及他们之间天然亲密情感与长大了的他去看戏的时候的人的情态。
❽ 描写江南夜景堪称绝句的诗人是哪位最为经典的是那首诗
《绮怀》其十五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白话释义:
多次在盛开的花下坐着吹箫,可是表妹家的红墙像银河一样的遥远。今夜,相同的星辰已不是过去的情形,我还为谁在等待到深夜呢?情思如抽尽的残茧,伤痛如剥后的蕉心。这十五的夜啊,总使我想起十五年前,可怜这杯酒不能排解愁绪。
(8)江南夜景让人扩展阅读:
诗歌背景:
黄仲则一生充满悲哀和困顿,他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情调比较感伤低沉的作品则最能体现其诗文成就。写得沉郁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他还作有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
有些诗写得慷慨豪迈;有些刻画山水景物或人情世态的诗篇也写得细致生动;怀古咏史的诗篇,也能别出新意。后世评黄氏诗多云“愁苦辛酸”,但这只是其诗的一个层面,其古风常具幽、并豪侠气,是学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黄景仁亦能词,词作明白晓畅,擅长白描,但含蓄不够。
黄景仁诗多嗟贫叹苦、啼饥号寒之作,这正是他生活和性情的真实反映,他早著才名,孤高自负,但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社会地位,故而诗中歌颂“盛世”之作甚少,而刻画愁苦之辞为多,出于在爱情上也未谐所愿,他的情诗也是一片凄清悱恻、无限掩抑低徊。
而其山水诗,则虽俊逸清壮,也难藏抑塞愤懑之气,与友朋唱和之作,亦多作不平之鸣。
黄景仁的诗大部分都笼罩着浓重的感伤情绪,这种风格通过他常用的“月”、“酒”、“秋”、“鹤”等意象得到了深化。
“月”在黄景仁诗歌中很少成为宁静或闲淡的背景,而是或衬托孤寂、或寄托愤激、或渲染郁结。“酒”意象在其诗中则随着生活的日益困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借以浇愁、籍以表狂、凭以忘世。而“秋”意象的大量使用,则形成了他侍中的“秋气”,即使西风送爽。
他笔下的“秋”夜难免淡淡的哀愁,而更多的时候,诗人眼中的“秋气”皆是肃杀、萧条、凋败的象征,用来暗语周遭的客观现实。其诗涉及的鹤,多是“独鹤”、“病鹤”、“笼鹤”、“雨鹤”,自寓之意显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景仁
❾ 我该怎样说才能更容易让妈妈满足我去乡下姥姥家一睹江南水乡的夜景
想想这件事对你妈妈有什么好处吧。是不是可以让你妈妈自己轻松几天,或者版去乡下的路途中权锻炼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定车票,自己查地图路线等),或者是培养你和姥姥的感情,或者你为此愿意付出努力考出一个漂亮的成绩……看哪个对你妈妈更有吸引力吧
❿ 形容城市夜景诱人的诗词
(冀)复玉书诗童
别后未离制此夜城,静观静享每三更。
长相思守长相看,秋里情思总不轻。
秋街夜冷凉如水,闲客如花似去荷。
灯下厚衣犹觉薄,人流在月是斯么?
碧汉无声转半盘,未答地上为何寒?
天街陨落红尘里,玉女寝宫尽管看。
天上宫中总被猜,因人不解哪星哉。
嫦娥不露空传说,自古祈求月下来。
楼台不闭灯光美,除却星星何物是?
不看怎知碧汉来,此城尽日行天使。
车灯流动闪幽深,刺耳声音四处侵。
眼看萤光疾速舞,手将举起却何寻!
流水长桥常见转,未惊合并犹伸展。
两眸习惯十三年,只是神灵何处显?
遥想三千美丽身,眼前是不古佳人?
受恩承露疑全者,总觉斯秋料峭春。
楼台广厦万千间,直插云霄接玉颜。
市井纵横多买卖,恍然一梦在人寰。
梧桐似桂有吴刚,来往轻飘紫霾祥。
道路无尘天上景,唯叹月不下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