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沃尔夫359的科幻作品中的沃尔夫359
在《星际迷航:来下一代》第三季源第26集、第四季第1集,《星际迷航:深空九号》第1集中,均有提到于星历44002.3(公元2367年元旦)于该星系发生的一起惨烈战役。在让-卢克·皮卡德舰长被同化后,博格人了解了星际舰队的关键情报,因而做好了入侵星际联邦的准备。星际联邦在科技水平全面落后(没有普遍装备可防止博格适应的跳频相位炮和量子鱼雷)的情况下以40艘星舰对抗入侵的博格方块,结果除一艘夏延级星舰勉强生还外,其余39艘星舰全部坠毁,11000余人牺牲。虽然后期的自治同盟战争等战役中比该战役规模大,损失重的战役比比皆是,但由于该次战役中博格人几乎是以压倒性的科技优势“屠杀”星际舰队的星舰,该次战役给星际舰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促使星际联邦认识到必须研制更强力的星舰来抵抗此强敌,从而出现了如微风级、气动级、军刀级、光明级、挑战级、元首级、普罗米修斯级等等一系列的专用作战舰艇,而无畏级、新星级、银河级星舰等以探测任务为主的星舰也都在设计时多少考虑了战时自卫的需求。
在《星际迷航在线》中玩家可以前往Wolf359战役遗址,缅怀英烈。
2. 博格人的概述
来自德尔塔象限的博格人身体上装配有大量人造器官和机械,大脑为人造的处理器。博格人一旦遭到抵抗就会搬出他们的口头禅:抵抗是无效的(Resistance is futile)。博格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仅靠同化其他种族获得了已知宇宙空间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还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在星际迷航里除了超相位鱼雷没有任何常规武器能对博格人造成大规模伤害。在电影《星际迷航8:第一次接触》(Star Trek The First Contact)里,博格人登上进取号时,舰长皮卡德和安全官沃尔夫带领舰员用相位枪对博格人进行了一次齐射,就被轻松的适应,导致所有人必须跟博格肉搏。 博格个体通过复杂的子空间通讯网络相互连接,形成博格集合体(Borg collective)。在博格集合体中,博格个体没有自我意识,但在战略上显示出高度的智慧与适应能力。
博格个体可以将纳米探针植入其他种族个体的体内,并在纳米探针的作用下从分子层上将对方改造为博格个体,以实现同化的目的。同化是博格人唯一获取知识与技术的方式。博格人有各种类型的飞船,其中博格战舰是其同化其他种族的主要媒介。博格分为长程战术飞船,博格侦察船,博格球体和方块等几种。其中已知最强的博格飞船是博格战斗方块。
星际联邦与博格人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2135年3月1日 企业号NX-01接到追查同化了在北极圈装备精良的科研小组的被改装的运输船。当博格人尝试同化NX01的Phlox医生时,Phlox医生的德诺布拉免疫系统强大到可以对抗纳米探针,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对付纳米探针的解药。随后他发现纳米探针害怕omicron粒子。但是医生随后发现一次性摧毁全部纳米探针的用量最后还是会被适应,所以不适合长期治疗。Phlox之所以活了下来还是靠他的免疫系统。企业号摧毁了运输船和发出求救信号的被同化了的TARKALEAN货船。(ENT 2-23)。有两名博格个体随博格球体坠落到地球的北极而幸存下来。
3. 让-卢克·皮卡德的指挥企业号-E
参见:星际迷航8:第一次接触
由于企业号-D的坠毁星际舰队于2372年10月28日正式任命皮卡德成为联邦星舰企业号 (NCC-1701-E)舰长。2373年,深空五号星站发现了一艘朝向地球航行的博格方块。星际舰队司令部认为再次让皮卡德面临博格人的威胁将引入一个“不稳定因素”;海斯上将于是命令企业号-E前往与罗慕伦交界的中立区。但是,在接收到正在与博格方块战斗的舰队模糊的音频播送后,皮卡德决定违反舰队的命令,率领企业号前往地球支援处于弱势的星际舰队防御力量。皮卡德接管了舰队的指挥权,他与博格集合体意识仍然有着残留的“连接”,这使得企业号与其他战舰能一同将博格方块摧毁在地球外围。
方块毁灭前,一艘小型的博格球体舰从方块内部发射了出来,并创造了一个时间异常,从而通过时间旅行来到了300年前的地球。企业号及时地跟随上了球体,借助球体产生的时间激波也回到了过去,以阻止博格球体企图阻碍泽弗拉姆·科克伦与瓦肯人历史性的第一次接触的阴谋。博格球体企图毁灭一个位于蒙大纳州博兹曼市的弹道合成物,而这个弹道合成物正是科克伦用一枚核弹改装的曲速飞船。企业号用质子鱼雷摧毁了球体,但是一群博格人在最后一刻被传送上了企业号,开始同化整艘舰船。
皮卡德在与博格人的战斗中变得偏执起来,他急切地想打败并摧毁博格人。莉莉·斯隆——科克伦的助手,被带上舰船进行医疗——正视着皮卡德并将情形比作《白鲸记》中亚哈船长在复仇中的自我毁灭。皮卡德随后接受了贝弗莉·克洛夏与沃尔夫的建议,下令全舰自毁,从而消灭船上所有的博格人。在他疏散完余下的船员后,皮卡德与博格集合体潜在的连接让他意识到了数据还在舰上(此时数据已与博格人部分连接)。皮卡德决定要营救被博格人抓为俘虏的数据。
在轮机室,皮卡德遇到了博格女皇。皮卡德得出了当年博格人创造罗丘特斯的原因是为了让女皇拥有一名配对个体,因此皮卡德志愿扮演这个角色作为交换,让博格人释放数据。数据最初拒绝了,但暗示他将站在博格人这边以实现一个计谋;当博格女皇注意力分散时,他打碎了位于曲速核心旁的一个等离子体冷冻剂容器,释放出大量的等离子体冷冻剂,破坏了女皇身上的有机成分,从本质上杀死了她。
皮卡德和他的高级官员们在阴暗处目击了科克伦与瓦肯人的第一次接触后,传送回船,返回24世纪。 参见:星际迷航9:起义
2375年,企业号前往名为“天荆区”(Briar Patch)的空域,以对出现故障的数据进行修复。数据出现故障前正在表面上科技落后的巴库星执行秘密观察该星居民的任务。在诊断Data出现故障的原因时,船员们发现了一项强制将巴库星的居民迁离行星的阴谋。船员们很快地发现了巴库星的行星环中含有一种分裂相位粒子,这种粒子所产生的辐射可修复生物体的DNA;索纳人拥有一种可收集这种粒子的装置,但该装置将导致整个行星变得无法居住。
船员们开始从这种辐射中受益:衰老的细胞开始复原,所有人都感到自己变得年轻并充满了活力。其间,皮卡德与索纳人的领袖鲁阿弗及其后台——星际舰队上将道赫蒂在关于强制迁居的做法上产生了冲突。皮卡德命令大副威廉·赖克率领企业号穿越“天荆区”向星际舰队总部报告情况,自己则率领几名船员,力图让巴库人从村庄中撤退,来延缓强制迁居的行动。在撤退过程中,贝弗莉·柯洛夏对一名受伤的索纳人的进行了医学三度仪扫描,在将DNA分析结果与巴库人的扫描读数比对后,发现他们是同一种族的人。皮卡德在被捕后将这一真相告诉了道赫蒂上将:原来索纳人在多年前被流放,回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复仇。鲁阿弗杀死了上将,并下令启动粒子收集装置。皮卡德传送上了收集装置并激活了它的自毁设定。在装置爆炸前一秒,企业号及时将皮卡德传送上舰,但鲁阿弗则葬身火海。 参见:星际迷航10:复仇女神
2379年,凯瑟琳·珍妮薇中将命令企业号前往罗穆卢斯星,调查新上任的辛宗执政官向联邦提出的和平建议。
DNA测试表明,辛宗是皮卡德的克隆体,他被创造用于与皮卡德相调换,从而为罗慕伦间谍机构服务。在辛宗被克隆出后,罗慕伦政权的一次改变导致他被流放到了瑞摩斯星。罗慕伦人采用了RNA转序排列的克隆程序,导致辛宗将被加速衰老过程,意味着辛宗的健康处于不稳定状态;辛宗需要将体内的血液完全替换成皮卡德的血液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辛宗将皮卡德诱骗至罗穆卢斯星。DATA营救了舰长,企业号随即离开了罗慕伦空域,前往集合点与一队联邦星舰舰队会合,并拦截辛宗的星舰,阻止他启动铯拉朗射线武器毁灭地球。
辛宗的星舰,弯刀号在企业号抵达集合点前袭击了它,对企业号造成了严重损坏。两艘罗慕伦战鸟随后赶到,并协助企业号抵抗弯刀号,但依然不敌,一艘战鸟被摧毁,另一艘被瘫痪。皮卡德下令企业号全速撞击弯刀号,并将自己传送上弯刀号,以摧毁铯拉朗武器。数据随后也来到弯刀号上协助皮卡德。数据用紧急传送装置将皮卡德传送回了企业号,在摧毁铯拉朗武器时与弯刀号同归于尽。
企业号不久后便抵达了一座太空船厂进行修复。从电影中的一个画面中知道,皮卡德与他的星舰的下一个任务是前往德纳星系,一个“前人所未至的领域”。有趣的是,德纳星系也是《星球大战》虚构宇宙中的一个行星系。
4.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救回被博格同化的皮卡卢船长是哪集
具体哪一集忘了!是在worf359战役以后才救回来的,在worf359战役时皮卡德船长指挥的博格方块摧毁了联邦的39艘星舰,
5.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的发展历史
1999年,出生于探险世家的皮卡德,发起了环球飞行计划,他的祖父奥古斯特·皮卡德(Auguste Piccard)早在80年前便和助理搭乘自己制造的热气球到达1.6万米高空的大气平流层,创下世界最高的记录,而他的父亲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则是第一批潜入海底最深处——太平洋西北部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潜水者之一。皮卡德说,祖辈父辈上天入海,创下了他难以超越的记录,好在沿着地球表面移动也可以是一种探险。
1999年,皮卡德用不到20天的时间乘坐热气球环游世界,刷新了历史记录。然而,这次冒险却在皮卡德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忧虑:燃料终究是要用完的,自那开始,他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要来一次不消耗化石燃料的环球旅行。
坐在热气球的皮卡德眺望着上空,幻想着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用于飞行:白天积累能量,夜间再把白天储存的能量慢慢释放出来,飞机就可以昼夜不停地飞行了。
环球旅行结束后,皮卡德便开始着手寻找团队来制造他梦想中的这架太阳能飞机。几经周折,他找到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并认识了曾在瑞士空军服役的前飞行员波许博格。波许博格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多项航空记录的保持者,同时也是力学和热力学工程师、麦肯锡咨询师、投资人和企业家。
2003年,皮卡德和波许博格共同启动了阳光动力项目,这架天方夜谭般的太阳能飞机终于进入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重重困难。为了能安装足够多的太阳能板,这架飞机需要庞大的机翼;为了降低能量消耗,它又需要非常非常轻。为了制造这样一架飞机,他们找到了一家又一家的飞机、滑翔机制造商,得到的都是同一个答案:不可能造出来。
不过他们还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皮卡德游说了政府机构和多家公司出资支持,波许博格招募了90多名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建立起自己的工程师团队;在团队之外,他们还获得了80家公司在技术上和财务上的支持。
2014年,在阳光动力核心技术团队的努力和80家技术合作伙伴、100多名外部专家的支持下,历时13年,耗资1.6亿瑞士法郎(约1.6亿美元),原型测试机“阳光动力号”和正式的产品“阳光动力2号”先后建成了。 2014年4月9日
正式亮相的“太阳驱动”2号是“太阳驱动”号的升级版,它超越“太阳驱动”号成为全球体积最大的太阳能飞机。它的翼展达72米,堪比波音747-800型客机,重2.3吨,最大飞行高度可达8500米,最高时速为140公里。
2014年6月2日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2号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成功首飞。飞行持续1小时45分钟,最高飞行高度为2400米,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各项技术指标正常。
2015年2月26日
当地时间2015年2月26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上空飞行,为3月开始的环球飞行做准备。
2015年3月
两名瑞士探险家将驾驶“太阳驱动”2号从海湾地区出发,开启环球飞行之旅。共有两名飞行员,途中轮流单独驾驶飞机。
贝特朗·皮卡尔是一名医生,精神病学家,探险家和气球驾驶员。他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热气球环球之旅。是阳光动力的发起人和主席。
安德烈·波许博格
阳光动力的CEO,共同创立者及飞行员以工程师身份毕业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持有MIT斯隆学院的经营管理学硕士学位。专攻创业公司的企业家,曾接受瑞士空军的飞行员训练,持有8项太阳能飞机方面的国际航空协会(FAI)世界纪录
6. 让-卢克·皮卡德的个人生活
在放松、思考和学习的时候,皮卡德常端着一杯格雷伯爵茶细品。皮卡德有点类似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有着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古典文学、音乐、考古、击剑和骑马。
皮卡德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爱好者,皮卡德对音乐的喜爱在他吹奏雷瑟加短笛时得以充分展现;他经常让计算机为他伴奏,偶尔也让别人为他伴奏。在《下一代》《里面的光》(The Inner Light)这一集中,空间探针的连接将一位外星人的毕生的经历与记忆灌输进了皮卡德的大脑,而这位外星人的文明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消亡了;这位外星人会吹奏雷瑟加短笛,因此皮卡德也学会了怎么吹奏。他对戏剧充满了热爱,特别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这在剧中表现为他对数据的指导,建议数据通过学习这些来“感受”并与他人产生共鸣。经由这些建议,数据相信他自己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条件”。
皮卡德也是指导数据成为一名合格军官的导师。他同样引导了天赋异禀的少年卫斯理·柯洛夏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皮卡德邀请洛·莱伦——她曾被军事法庭指控对另一艘星舰上几名船员的死亡负有责任——成为企业号的一员,并作为养父收养了她;她最大的悔恨是加入了马奇地下组织,因为这让皮卡德感到失望。皮卡德不得已卷入克林贡内政的经历使他理解并尊重克林贡文化(这在人类中很少见),因此他能够与沃尔夫成为亲密的朋友,当沃尔夫面临克林贡最高议会指控他的父亲叛国时,皮卡德不远万里来到了克罗诺斯星以支持沃尔夫。
当皮卡德年幼时,他患上了“沙夫拉综合征”,一种在人类男性中发现的罕见遗传缺陷疾病,这个疾病让他对声音极度敏感,即使是最低声的耳语也会给他带来剧烈的痛苦。皮卡德家族中所有的男性都患有这个疾病。 2366年,皮卡德的双亲都已经逝世,他也被他哥哥罗伯特疏远。当企业号停留在空间码头修理在沃夫359战役中受到的损伤时,皮卡德在离家数年后第一次回到了他的故乡,法兰西拉巴尔镇。他见到了他的嫂子玛丽和小侄儿雷内,雷内做着和他叔叔儿时相同的梦——成为一名星际舰队的军官。两兄弟间关系的紧张逐渐上升为争吵,但当皮卡德坦陈了被博格人同化后无助并内疚的感受后,兄弟俩得以和解。他的哥哥也坦陈了弟弟的巨大成就让他感觉生活在阴影中,这让他产生了不满。最后,兄弟俩尽释前嫌。
2371年,皮卡德收到了玛丽从地球传来的消息——罗伯特和雷内在一场大火中丧生。皮卡德最初沉浸在噩耗中不能自拔,直到在时汇中见到了侄儿雷内后总算冷静了下来。
皮卡德家族有一部分西班牙血统;西班牙镇压普韦布洛起义的时候,有一名士兵名叫贾维尔·马里波纳·皮卡德。这件事在后来被一名居住在非军事化区域的印第安殖民者用作对抗让-卢克,这群印第安人对联邦对待他的方式十分警惕。 皮卡德所喜爱的全息甲板活动之一是扮演一部全息小说中的主角迪克逊·希尔(Dixon Hill)侦探。希尔这个角色被认为是两部虚构侦探小说人物菲利浦·马罗和山姆·史培德糅合而成。
在全息甲板上,“迪克逊·希尔”的历险从20世纪40年代的旧金山开始;皮卡德喜欢运行这个程序消遣空余的时间。最初他只是一个人运行程序;后来,数据、贝弗莉·柯洛夏、盖南和其他船员也对这部小说产生了兴趣,并作为“希尔”的朋友加入了游戏。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还有:把希尔叫做“迪克斯”的女秘书玛德琳,雷克斯酒保,罪犯头子赛勒斯·雷德布洛克和装着金属鼻子的尼基。星际迷航小说《暴雨》(A Hard Rain)差不多完全发生在迪克逊·希尔的世界,只有一小段情节发生在星际迷航的“真实”世界。如果不是有着一些怪异的情节的话(比如死人复生),这部小说几乎就是一部普通的侦探小说。
7. 用什么软件可以实时追踪阳光动力2号飞行器
曾经的“阳光动力号”机身表面覆盖12000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展翼208英尺,四台10马力电动机。“阳光动力2号”是在1号的瞩目中诞生,众多大公司与学校参与了这个项目。飞机的翼展提升至71米(236英尺),核心部分太阳能电池阵列换装了全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22.7%,共17248块,能为飞机提供65千万的峰值功率。
动力部分也有升级。在机翼下方的四个发动机吊舱中,安装了全新的四台无刷直流电机,动力提升至17.4马力,螺旋桨稳定转速提升到525转每分钟,时速提高到最高约90公里每小时。为了满足昼夜飞行的需求,发动机吊舱中安装了633公斤重的的锂离子电池。但“阳光动力2号”的难题不在白天,还是在黑夜。经过飞机制造团队的全面优化,在24小时的周期内,飞机可以输出15千瓦的稳定功率。
“阳光动力2号”的翼展超过72米,比魔音747-8型喷气式飞机还长6米。但747-8净重超过300吨,而“阳光动力2号”仅重2.3顿。与尺寸相比,这架太阳能飞机简直薄如蝉翼。得益于机身骨架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这种材料重量密度仅有25克每平方米,比纸还要轻3倍,但是强度完全满足飞机的机械要求。飞机表面使用的是柔性蒙皮,主要目标也是减重。
单人五昼夜环球之旅
联合创始人伯特兰·皮卡德与安德烈·波尔施博格
联合创始人伯特兰·皮卡德与安德烈·波尔施博格
“阳光动力2号”希望在2015年达成环球飞行的目标,计划单次飞行时间5昼夜,两位飞行员轮换完成。实际上,完成这样的飞行难度不在于飞机性能,而是体能极限。
我还记得2009年美国《大众科学》上刊登了一则热气球不停站环球飞行的故事。“百年灵轨道飞行器3号”(Breitling Orbiter 3)热气球从瑞士出发,历时19天21小时47分钟,飞行距离为45755公里。气球的两位驾驶员中,就有“阳光动力号”的联合创始人伯特兰·皮卡德。当年的气球旅行举世瞩目,除了气球运动充满不确定性之外,两位驾驶员在吊舱中的极限生活也是挑战—毕竟空间狭小,食物与饮水都非常有限。
但和“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旅行相比,气球飞行至少还能睡个好觉。在“阳光动力2号”计划的环球旅行中,五昼夜的单次飞行中飞行员只能把座椅放倒简单休息,并且会有仪器监控飞机状态,如果遇到异常,会迅速把飞行员叫醒。要知道,与一般的飞机不同,这架极限轻量化的太阳能飞机动力有限,同时翼展极宽,机翼载荷又很小,这使得飞机非常容易受到气流影响,难以控制。同时,为了兼顾太阳能电池的充电,飞机起飞后并不是快速巡航高度,而是需要分阶段爬升至约9千米的高度,让太阳能电池达到最大功率状态充电,在后续的旅程中,飞机要按阶段下降高度,利用气流节省电力,维持夜晚的低空飞行。
困难的是,“阳光动力2号”的机舱并不密封加压,仅靠材料保温。在8千米高空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机舱的温度肯定会下降相当大的程度。在狭小的机舱中,吃饭喝水上厕所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复杂起来。同时,飞行员既要克服空中飞行阶段的无聊境况,在需要休息时却又要长期保持专注。总的来说,这趟旅程对驾驶员的考验要大于飞行员。
不烧一滴油的未来意义
戴森球的一个变体
戴森球的一个变体
油一定是会烧光的,人类文明也是要继续发展的,在可见的未来,太阳能一定是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目前,利用太阳能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太阳能热电,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汇聚太阳光加热过锅炉,利用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与常规的热电也没有本质区别。
第二种方式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太阳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的光电效应,直接收集电子流动发电的方式。按照制作材料,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硅基半导体电池、CdTe薄膜电池、CIGS薄膜电池、染料敏化薄膜电池、有机材料电池等。其中硅电池又分为单晶电池、多晶电池和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等。对于太阳能电池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目前在实验室所研发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单晶硅电池效率为25.0%,多晶硅电池效率为20.4%,CIGS薄膜电池效率达19.8%,CdTe薄膜电池效率达19.6 %,非晶硅(无定形硅)薄膜电池的效率为10.1%。
在可见的未来,太阳聚变能够提供的光照是最稳定的能量来源。在利用太阳能这件事上,科学家还有过更疯狂的设想,“戴森球”就是其中之一。戴森球的概念源自于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的思想实验。他认为,任何技术文明对能量的需求都是稳定增长的,如果人类文明能够延续足够长的时间,就必然有一天对能量的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其母恒星“全部”的能量输出。他认为此时就有必要建立能够拦截和收集母恒星发出的所有能量的轨道结构。
简单地说,戴森球就是一个在一定位置上把恒星完全包在其中的巨型壳状结构。我们的太阳大约能够输出3.86×1026瓦的能量,如果人类能够完全收集这些能量,就可以实现一些非常宏伟的目标,比如改造行星,驱动星际飞船。但是实际上,“戴森球”最可能的建造方式绝不可能一个密闭的壳体,因为即使在一个天文单位上建造这个壳,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甚至超过了整个太阳系中所能提供的元素。
最接近戴森最初概念的可行变体是“戴森云”。它由巨大数目的密集环绕恒星运行的独立结构,它们可以是太阳能卫星或者太空定居点组成。当然了,这个上帝工程可能永远只是思想实验,但太阳能开发的方向显然是正确的。在我看来,“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最重要的的是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类对新能源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未知旅程和身体极限的挑战。虽然现在太阳能商业飞行还是梦想,但正如伯特兰·皮卡德所说:这不仅是航空业的一次彻底变化,也是生活方式的一个完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