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有哪些汽车品牌
巴西自主品牌仅有Aqrale和TAC这两家本土公司。但巴西汽车品牌很多,世界汽车著名企业均在巴西投资设厂,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大众Volkswagen、美国的福特Ford、通用GM、意大利的菲亚特Fiat和伊维科Iveco、日本的本田Honda、三菱Mitsubishi、尼桑Nissan、丰田Toyota。
法国的标致Peugeot和雷偌renault、瑞典的富豪Volvo、斯卡尼亚Scania,英国的Land-Rover和巴西的Agrale等。巴西各汽车企业2002年生产组装汽车数量排序为:菲亚特位居第一,其他依次是大众、通用、福特、标致、雷偌、本田、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等。
(1)巴西汽车价格扩展阅读:
巴西汽车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中期,巴西汽车市场完全打开,巴西被各大汽车厂商视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之一,这些厂商纷纷前往投资扩产,其中包括德国的奔驰、大众;美国的福特、通用;意大利的菲亚特、依维柯;日本的本田、三菱、日产、丰田;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瑞典的沃尔沃、斯堪尼亚等。
继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在里约附近的里亚尔港投资6亿美元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又在东北部的巴伊亚州投资12亿美元建立分厂。巴西汽车工业吸收的外资已超过100亿美元,1997年产量达200万辆。后因受国际形势和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巴西已是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巴西现有27个汽车集团企业,下属53个生产厂,其中汽车生产厂27家,发动机生产厂12家。
❷ 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巨大,墨西哥、巴西汽车产能暴跌99%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除了在美国仍持续蔓延,中南美洲同样也不甚乐观,其中两个主要生产国——墨西哥与巴西,汽车产量在4月份一口气衰退了99%,两国总计仅生产了5569辆汽车,成为史无前例的最低纪录。
在正常的情况下,墨西哥与巴西每个月能够生产超过50万辆汽车,而汽车工业不但为两国提供了数十万个工作机会,更是国家GDP的主力,但在疫情导致停产与需求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会长Luiz Carlos Moraes表示,形势相当艰难且严峻。
新冠病毒在当地的大流行使得群聚工作陷入传染的风险,同时因先前中国停工所造成的供应链断链冲击,目前也尚未恢复。但到目前为止,两国虽然都积极避免发生汽车产业裁员的情形,但这能支撑多久,必须取决于政府何时开放复工,对于在经济停滞的情况下市场的需求低。
根据消息指出,墨西哥目前暂定5月18日复工,而巴西则是期望6月能够恢复生产,不过墨西哥确切的复工日期,必须由总统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来做最后的决定。身为全球汽车主要生产地区的墨西哥与巴西,包括通用、大众、FCA、福特等集团都有相关投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巴西的汽车为什么是喝酒大王
汽车“喝酒”?没错!驾驶员酒后驾车要受罚,汽车“喝酒”却是国家正在试点推进的新项目。当然,汽车喝的不是一般的酒,而是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里加了10%的特殊的燃料酒精。
在传统的印象中,汽车与汽油是密不可分的,似乎车正是因为喝“汽”油才会被称为“汽”车。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作为一个石油短缺国家同时也是石油进口大国,中国的油价总是会随着国际油价而水涨船高。在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国急需培育其他替代性能源。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用粮食转化能源,不仅可以解决石油短缺,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达5亿吨,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目前,全国汽油年消费量约3600万吨,如果加入乙醇10%,则需乙醇360万吨,可消化粮食1000多万吨,使农民实现100多亿元的收入,同时又减少了石油的进口。这是汽车改喝酒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乙醇汽油更干净!据河南省内3市的试点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汽油比使用同牌号普通汽油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炭下降超过30%,碳氢化合物下降10%,苯系物明显减少,氮氧化合物基本不变。因此,乙醇汽油又被人们誉为和汽油等“黑色能源”相对的“绿色能源”。专家认为,使用乙醇汽油将成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在国外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时至今天,巴西有400多万辆专烧纯酒精的汽车,其他车辆都烧乙醇汽油。美国有41个州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亚洲的印度、泰国等也启动了燃料乙醇计划。
早在2002年6月,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等8个部委就制订了《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决定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四省首先扩大试点车用乙醇汽油,在湖北9个地市、山东7个地市、江苏5个地市、河北6个地市范围内逐步扩大试点。到2005年底,上述各省、市辖区范围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
❹ 巴西汽车双门开
巴西的汽车来制造业相当发达,是经自济 支柱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中,巴 西可称的上“汽车王国”。城里自行 车很少,但是他们的小轿车同我们平 时看到的小轿车相比,有点怪,巴西 的轿车99%以上是双门开:一个门 对着驾驶室,为司机专用,与之相对 称的另一个门是供乘车人上下车用 的,乘车人要到后车厢去,须将前排 副驾驶座位的椅背向前扳倒,“屈 尊”入座。上车如此麻烦的双门开, 有两大优点:一是造价可降低20% 左右,而且车身的长度可减少半米 多,省工省料且停车方便。便宜、轻 便、节省能源的双门车子不但占领国 内90%的市场,还远销拉美其他很 多发展中国家,使汽车成了巴西的重 要支柱产业。
❺ 巴西的汽车双开门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巴西有很多值得全世界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谈谈巴西的“三怪”:“酒精当燃料,汽车双门开,炼钢用木材”。
一怪:由于巴西缺乏石油,所以汽车用油大部分靠进口。为了节约外汇,约有1/3的汽车不用石油。用什么?----酒精。酒精哪里来?用该国产量占世界第一的农产品----甘蔗加工而成。
二怪:巴西的汽车制造业相当发达,是经济支柱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中,巴西可称的上“汽车王国”。城里自行车很少,但是他们的小轿车同我们平时看到的小轿车相比,有点怪,巴西的轿车99%以上是双门开:一个门对着驾驶室,为司机专用,与之相对称的另一个门是供乘车人上下车用的,乘车人要到后车厢去,须将前排副驾驶座位的椅背向前扳倒,“屈尊”入座。上车如此麻烦的双门开,有两大优点:一是造价可降低20%左右,而且车身的长度可减少半米多,省工省料且停车方便。便宜、轻便、节省能源的双门车子不但占领国内90%的市场,还远销拉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使汽车成了巴西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怪:巴西是个缺煤国家,但巴西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木材生产大国。作为拉美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他的炼钢不用煤,而用木材。同时巴西政府还颁布了保护森林的政策:伐一树须植一树。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树木更新生长的速度很快,因此,炼钢厂用的木材大多是自己栽植的林木,而不是乱砍滥伐的森林。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种。比如生物资源,就是可再生资源,因为植物可以再生,动物可以繁衍后代,这就是可再生性。而矿产资源就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它们是在人类诞生以前的数百万年乃至上亿年以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对于较短的人类历史而言就是用一点少一点,不可再生。巴西人用本国产量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扬长避短,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值得向全世界推广,尤其是人口总数占世界第一、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中国人应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借鉴巴西的长处。
❻ 汽车工业的巴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巴西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成为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工业化进程中,巴西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经过短短 20 年的发展,巴西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车生产国的行列。 1978 年,巴西汽车年产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
在汽车工业起步之前,巴西只能利用进口零部件装配小型载重汽车、推土机和拖拉机.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以及跨国汽车公司的参与下,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成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 “ 火车头 ”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政府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力度与方式
(1) 推行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是在库比契克执政时期 (1956--1961) 制定的全国经济发展计划中实行的。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对各部门和各行业的比较研究,找出对整个经济具有刺激和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这些产业,所谓 “ 增长点 ” 就是指这些主导产业部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巴西政府把汽车工业确定为经济的 “ 增长点 ” ,将汽车工业作为具有推动力的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发展。 1956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一项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并成立了 “ 促进汽车工业特别委员会 ” ,确定发展汽车工业的方针是进口替代,并以此带动本国发动机等机械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50 年代中期,库比契克政府实行大量引进外资的政策,除放宽外资在企业中的股权比重外,还通过免税等措施鼓励外资转入制造业,豁免外资企业的进口税,免征外资在巴西新建企业第一年的销售税,并为外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等。在引进资金、设备和技术以发展汽车工业的过程中,巴西政府还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鼓励外国汽车公司用进口设备作为投资,并在外汇方面予以优待;对汽车部件的进口给予优惠的兑换率;通过逐步限制部件的进口,保证参加投资的公司不会受到后来竞争者的影响;外国汽车公司享有 100 %的股权。
在上述优惠政策的刺激下,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到巴西投资设厂。 20 世纪 50 年代末,福特、通用、大众、奔驰等汽车公司在巴西设立子公司,奠定了巴西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7 年,巴西已生产汽车 3 . 1 万辆,到 1960 年产量升至 13 . 3 万辆。
20世纪90 年代,巴西继续奉行引进外资的政策,外资纷至沓来。福特、通用和大众汽车公司都加大了,在巴西的投资力度,奔驰公司也将巴西作为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定点产地。本田、丰田、戴姆勒一克莱斯勒、雷诺、 PSA 等汽车巨头都相继在巴西投资生产汽车。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长期以来,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突破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 “ 瓶颈 ” ,为经济的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战后,巴西的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全国的公路不足 1000 千米 。巴西在 1948 ~ 1955 年和 1956--1961 年全国经济发展计划中均将交通运输业列为发展的重点,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自 60 年代起,巴西出现了所谓的 “ 公路热 ”1960--1977 年,公路里程总长从 48 万千米增加到 150 万千米。 1976 年,巴西全国约 75 %的客货运输由公路承运。到 1992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166 万千米,其中干线公路11 . 5 方千米,其他等级公路 154 . 5 万千米 ,每辆汽车平均占有公路 123 米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巴西汽车工业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严格保护国内汽车市场
为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巴西政府长期采取高关税政策以阻止汽车的进口。此外,巴西还利用进口配额甚至颁布法令禁止进口等措施限制外国汽车进入巴西市场。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巴西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昂的进口关税保护了巴西汽车市场,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1976 年,巴西进一步强化进口替代政策,继续实行 40 年代末实行的 “ 同类产品法 ” ,并采取限制进口措施。 1980 年,巴西政府颁布进口管制条例,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另外,巴西对国内已能基本满足需求的耐用消费品 ( 如汽车及其零部件 ) 成倍提高进口关税,或明令禁止进口。直到 1990 年 3 月科洛尔政府执行 “ 开放经济世界 ” 的政策后,巴西对汽车进口的禁令才解除。
巴西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税率从 1991 年的 60 %逐步下调到 1994 年的 20 %,致使 1991--1995 年间巴西每年进口汽车的数量从 2 万辆骤增至 30 万辆,年均增长率为 96 . 8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在 1995 年 2 月重新提高了关税税率,先由 20 %升至 32 %,两个月后又提高到 70 %,从而遏制了汽车进口的增加, 1996 年进口轿车的数量仅为 15 . 7 万辆,较 1995 年减少了将近一半。
积极推动汽车的国产化
巴西政府早在 1956 年就作出规定:在 3 年内,每辆汽车 90 % --95 %的部件要在巴西制造。 50 年代后期,在鼓励外国汽车公司到巴西投资的同时,巴西政府要求外国汽车公司提出投资计划 ( 计划中必须列入采用当地生产的部件装配汽车的比重逐步增大的内容即由最初占 45 %逐渐增加到占 95 %左右 ) ;巴西政府在对汽车部件的进口给予优惠兑换率的同时,要求随当地生产的汽车部件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对汽车部件的进口。
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对国产化都很重视。早在 1957 年,产量最大的巴西大众汽车公司所生产的大众轻型运输车的国产化率就已达到 50 %; 1961 年年底,大众轻型运输车和大众甲壳虫汽车的国产化率均达到 95 %。 1962 年,巴西所生产汽车 90 %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从表 l 可以看出,大众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很快。 七八十年代引导发展酒精汽车
由于巴西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因此,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很大。 1975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使用酒精的计划,旨在从甘蔗中提炼酒精,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80 年代,为普及酒精汽车,巴西政府对酒精汽车的销售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降低工业产品税,调低酒精汽车的价格,对酒精出租汽车免征销售税。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酒精汽车的销售。 1980—1985 年间,酒精轿车占新发照轿车的比重从 35 %提高到 96 %。
80 年代末以来,汽油和酒精的价格差逐渐缩小,使巴西新发照汽车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变化,酒精汽车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1985--1989 年间,酒精轿车的比重从 96 %下降到 61 %。到 90 年代后期,酒精汽车所占的比重已很小。
对汽车车型生产的引导
20世纪70 年代初,为鼓励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生产,巴西政府颁布法令,将这两种汽车的工业产品税分别由 10 %和 12 %减为 5 %,同时给予那些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必备零部件以进口豁免权。在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巴西汽车厂商增加了这两种汽车车型的生产。同时,为适应石油危机的新形势,巴西增加了耗油量小的小型客车和货车的生产,减少耗油量大的大型车辆的生产,并研制以混合燃料和酒精为动力的中小型汽车。
巴西汽车工业以生产轿车为主,而轿车又以价格便宜、经济实用的普及型车为主,其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 50 %以上。在形成这一格局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轿车工业的起步阶段,巴西汽车生产厂商曾一度立足于国际市场;以 CKD 方式引进高档轿车部件组装出口,并加强零部件的国产化。到 1965 年,虽然轿车的国产化率已高达 95 %,但由于缺乏国际竞争力,巴西产轿车仍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车型过于陈旧,二是国产化后质量欠佳而成本高昂。由于价格偏高,巴西国内市场也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于 1967 年制定了鼓励使用经济普及型轿车的政策。这一政策对汽车生产厂商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使他们转而以开拓巴西国内市场为主,重点生产经济普及型轿车。仅用 15 年时间,巴西每千人拥有的轿车就由 1965 年的 14 辆增至 1980 年的 77 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节能和环保浪潮的推动下,小型轿车成为国际汽车市场备受人们青睐的车型。巴西政府运用税收政策鼓励人们购买低价位小型轿车,从而刺激了小型轿车的生产。如从 1993 年 4 月起,政府降低 “ 普及型汽车 ” 即排气量小于 1 升 的轿车的税收,使轿车售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从 1991 年的 35 . 6 %降为 1993 年的 17 %。政府的税收政策大大刺激了民众对小型车的需求。对排气量小于 1 升 的汽车的需求量从 1992 年的 9 . 3 万辆增至 1997 年的 87 . 2 万辆,明显高于汽车总需求的增幅,这类汽车占国产汽车总销售额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16 %提高到 1998 年的 73 %。
积极促进汽车出口
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是巴西 60 年代经济战略调整的中心.巴西政府把增加出口和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全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措施,为扩大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巴西政府除采用通常的财政刺激手段 ( 如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贷款,出口,补贴以及简化出口手续 ) 外,还采取了本国货币不定期的贬值、完善对外贸易基础设施等举措。巴西政府对增加汽车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6 年,为促进各类汽车的大量出口,巴西汽车工业第 10 次展销会在圣保罗城举行。 1977 年,巴西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成立了一个负责汽车配件出口的对外贸易局,加强未组装的成套汽车配件的出口业务,以利于本国中、小汽车配件厂的生产发展。
为扩大出口,巴西政府还制定了 Befiex 计划,规定汽车工业可以用不超过 1 / 3 的出口收入免税进口物品,并提供利率优惠的出口贷款。 1973—1979 年间,巴西汽车的出口总值为 10 亿美元。 90 年代,巴西政府还规定,出口汽车和零部件的企业可以以优惠的税率进口汽车,从而刺激了汽车的出口。 1997 年巴西汽车出口量达 41 . 7 万辆,创造了新记录。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过程中,巴西政府一直积极进行政策引导,使汽车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巴西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很差,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也没有投入多少资金,但借助跨国汽车公司的力量,巴西很快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车生产国的行列。巴西生产的汽车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全球 60 多个国家。汽车出口为巴西挣得了大量外汇。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与税收。从这些方面看,巴西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较为成功的。
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巴西政府 90 年代之前,巴西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汽车市场,阻止汽车进口。巴西甚至颁布了禁止汽车进口的法令。在政府的保护之下,巴西汽车工业得以起步并迅速发展。政府的市场保护举措无疑对巴西汽车工业的初期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也是后起国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严格的国内市场保护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成为造成巴西汽车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源。第一,它导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过高状况的出现。巴西的汽车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水平,国内市场保护措施可以在高价格的情况下保证汽车生产厂商有利可图。结果, 90 年代巴西取消汽车进口禁令、降低关税后,外国汽车大举进入巴西市场,汽车进口额大幅飙升。巴西政府被迫重新提高了汽车进口关税,以阻止汽车的进口。第二,在严格的市场保护下,陈旧的汽车车型也能销售出去,因此,汽车生产厂商不想耗巨资研制或引进最新的车型,这样就影响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也不利于提高研究与开发能力。第三,巴西政府限制进口汽车零部件,使各汽车生产厂商无法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因此,巴西产汽车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行市场保护是巴西汽车工业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国际汽车业开展并购重组和进行战略合作的大潮,巴西汽车工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❼ 在巴西什么牌子的汽车多
巴西是世界上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
目前,世界汽车著名企业均在巴西投资设版厂,其中包括德国权的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大众(Volkswagen)、美国的福特(Ford)、通用(GM)、意大利的菲亚特(Fiat)和伊维科(Iveco)、日本的本田(Honda)、三菱(Mitsubishi)、尼桑(Nissan)、丰田(Toyota)、法国的标致(Peugeot)和雷偌(renault)、瑞典的富豪(Volvo)、斯卡尼亚(Scania),英国的(Land-Rover)和巴西的(Agrale)等。
巴西各汽车企业2002年生产组装汽车数量排序为:菲亚特位居第一,其他依次是大众、通用、福特、标致、雷偌、本田、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等。
❽ 巴西有什么名车
踩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