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瀏陽有哪些景點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東北的大圍山鎮境內,距離長沙市區148公里,屬於羅霄山脈北段。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8米,也是長沙地區最高峰。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共7萬余畝,境內植物種類眾多,迄今為止已知有23個植物群系,3000多種植物,6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樹種17種,如南國紅豆杉,香果樹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14種,如華南虎,雲豹等;蝴蝶1200多種。。
大圍山大力開發旅遊業,其自然風景得到一定的肯定。大圍山有著100多處瀑布,海拔1515米的五子石峰在夏天滿山杜鵑,景勝堪稱一絕。大圍山峽谷漂流,位於大圍山南部的花門河。
周洛
位於長沙、瀏陽、平江三市(縣)交界的社港鎮境內,地處海拔1359.7米的連雲山脈西部,是撈刀河發源地。景區距瀏陽市北50公里,長沙市東70公里,黃花機場60公里。周洛境內人文遺址、自然景觀眾多,在迷人谷上游有月亮潭,形似上下兩水缸口對接,下部裝水呈圓形,上部呈下大上小圓形,上有一斜形瀑布傾瀉入潭,在潭內形成旋轉狀態。周洛還尤以瀑布眾多聞名,三級跌水組成的仙劍瀑布,落差達60米,枯水時,瀑布呈絲簾狀,豐水時,瀑布呈帶狀。高約50米,寬約2—6米的天龍瀑布,上級一瀉而下,中部有一深潭,下級呈「之」字形,全景一氣呵成,好似天龍從天而降,故取名天龍瀑布。人文景觀有鐵墳坪、水口塔、陳家祠堂、顏家屋場,大時餐館等,很有考古價值。
道吾山
坐落於瀏陽市城北約6.5公里處,西起蕉溪,東達寶蓋,列峰七十一,山巒重疊,群峰競秀。道吾山古時稱白鶴山,又名趙王山,是中外馳名的佛教聖地,景區規劃為六大景區,43個景點,有高峽平湖,千年古松、五老雪暴和千年禪寺,距今1100多年歷史。道吾山峻特奇聳,峰嶺起伏,溝谷縱橫,泉瀑遍布,裸露的岩石無不奇形怪狀,靈岫絕嶠,素有一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之美景,其中「三絕(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剎興華禪寺、高山天湖)四奇(煙雨、霧霏、雲瀑、雪霽)」更是久負盛名。
瀏陽湖
又名株樹橋水庫。位於大圍山西南側、瀏陽河南源小溪河下游高坪鎮,距瀏陽市區33公里,距長沙110公里。2001年6月在庫區批准建立瀏陽市級森林公園,面積237838畝。瀏陽湖森林公園「面清水,背綠山,懷彩燈,綴涼亭」。瀏陽湖所處的株樹橋,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小村莊,這里的樹木鬱郁蔥蔥四季常青。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個位於瀏陽市區東部31公里處的叫做「株樹橋」的小村莊里,出現過近10名百歲老人,村莊也因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壽星村」。
象形山風景區
位於瀏陽市達滸鎮象形村,西臨官渡鎮潘溪村,背倚連雲山,距瀏陽市區40公里,素有「湘東小桂林」之美稱,2009年被瀏陽市政府確定為自然保護區,該區由紫紅砂礫經自然雕塑,形成一種奇特的丹霞地貌。麒麟岩陡壁高蹺,幾成90度直立於金坑河,直上雲霄,素有「湘東第一岩」之美稱。
古風洞
又名仙人洞,位於瀏陽市高坪鎮古風村境內,被稱為「湘東第一大溶洞」。古風洞距瀏陽市區約30公里,古風洞在古港—高坪公路左側幾百米處。古風洞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深數十里,總面積三萬平方米以上,縱橫延伸兩鄉一鎮,自明朝嘉靖至清代同治的《瀏陽縣志》均有記載,被古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奧區」。古風洞總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被譽為「神仙洞府、福地洞天」。
古風洞口有嘉慶四年(1799)所刊《仙人洞破暗記》青石碑,碑文由古風禪寺一高僧智燈主持所著。
石柱峰
位長沙市區東北約50公里的瀏陽市社港、龍伏、古港三鎮交界處。其峰矗雲霄,壁立千仞,尖削如柱,因名石柱。峰高海拔1359.7米,高出南嶽山70米,是古城長沙方圓70公里內的最高點。
石柱峰源於連雲山脈的主脈之中。東倚大圍山,北鄰幕阜山,南達道吾山,西隔撈刀河盆地(社港)與龍華山相望。峰頂存有三清殿,還有保存完好的玉皇殿(原名櫻桃觀);峰左有孫思邈的煉葯台、曬葯坪;北有後周(公元951至960年)誥授兵部袁侍郎的鐵墳古跡;西坡有傳為大禹治水所用的拴船樁、雲霧殿、禱雨靈台等古跡。山腰的陳家祠堂,屬明末時期建築,陳家祠堂後有長沙地區最古老的香椿樹。
人文景觀
城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南區: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石霜寺。
西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北區:王震故居、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沙市古蒿山。
東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張坊客家民俗坊、寶蓋禪寺、株樹橋上水庫(瀏陽湖)、大光寺、王首道故居。
寶蓋寺
位於瀏東新區古港鎮西南部,東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平江,西望道吾山 南至天涯寨。據有關史料記載,包改動地區佛教文化始於晉,勝於唐。其中寶蓋禪寺始建
於唐代,歷史上香火鼎盛,名揚四方,與前面介紹的石霜寺,道吾山上的興華寺、大光洞的大光寺齊名,為瀏陽佛教四大祖庭之一。該寺後山東側有和尚古墓群,多達三十餘。墓內有十二代方丈主持。墓群分墓葬和塔葬兩種類型,坐北朝南。其四座墓塔的塔身塔座均為六邊形,墓塔高一到三米不等,用石塊雕刻而成,底座由三層構成,雕有蓮花瓣中間的塔柱上有墓主的法號等,塔頂呈葫蘆狀,並刻有蓮花,佛教文化氣氛濃厚。在一側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所刻,豎文 ,行書,十一行文字分三段,其中有詩雲:「千古萬年間,虛空架碧灣。如虹橫飲水,似月半連山。空藏人行廣,岳嵬客往還。不愁波浪急,長斷寶門關」。
思邈公園
位於市區圭齋路、瀏陽河路、319國道天馬橋交叉處以及濟川河與瀏陽河的交匯處,園中有一座山,叫做孫隱山,山下存有升沖觀、洗葯橋、洗葯井遺跡。據《瀏陽縣志》記載,「東城外小山丘伏城隅,傳孫思邈隱處,有洗葯泉、煉丹諸跡」,孫隱山因此而得名。山下原有的洗葯橋,相傳是孫思邈洗滌草葯之處,橋下流水潺潺,岩石嵯峨,呈現出「葯橋泉石」之勝景,是原「瀏陽八景」之一。
Ⅱ 瀏陽景點哪些值得一去
瀏陽六疊泉漂流、古來風洞源、寶蓋寺、譚嗣同故居、道吾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
3、寶蓋寺
寶蓋寺位於瀏陽市古港鎮寶蓋寺村,乃千年古剎,系瀏陽沙門四大祖庭之一,亦是湘楚八大名寺之一,地處連雲山脈海拔1311.7米之寶蓋山(寒婆坳)下,山巒疊嶂,巍峨雄踞,潺潺清水環寶剎,盪盪湖泊映繁花,風景如畫,格外怡人。
Ⅲ 瀏陽五大商圈初步形成 未來商業中心在哪裡
幾年前,瀏陽商業市場維持著單一商業中心的格局,全市代表性商業主要集中在由新文路與人民路組成的老市府商業中心,加上圭齋路、勞動路與車站路的商貿業,構成老城區商貿中心。 現在,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興起,瀏陽城區商圈不斷擴大,由傳統的老城區商圈逐漸向周邊擴散,形成幾大特色街區和商圈。 在新商圈形成之下,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商業地產的價值,加之第三產業的不斷繁榮,推動著新商業中心的出現。 五大特色商圈漸成雛形 到周末,劉曉就開始呼朋喚友去逛街,並且還得制定逛街路線,從步行街開始,到人民路、解放路、鼎鷹街,中場休息過後,那就再往圭齋路勞動路上逛。回想起來,劉曉說:一般購物就是這幾條街。 正如劉曉所說,這里無形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商圈。 目前瀏陽可以說已經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商圈和街區。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當前瀏陽各大房產商所開發的商業地產項目均各具特色,其定位內容與項目所在商圈及街區商貿特色緊密相連。在行業內,也基本上將主城區商圈劃分為五大塊。 其中就包括以新文路步行街、人民路、北正南路、解放路、鼎鷹街、圭齋路、濱河路、金沙中路、勞動南路所構成的集大型商場、金融、服裝、服務、樓宇辦公等為主要商業業態和人流最為集中的老城傳統商圈;以禮花路、北正北路、金沙南路、石霜路所構成的集建材、家居、裝飾、物流、汽車貿易等為主要商業業態的集里主流商貿圈。 另外還有以勞動中路、勞動北路、車站路、立交橋環線、仿古步行街所構成的集新生商場、超市、品牌電器、餐飲等主要商業業態的環體育中心街區;以瀏陽大道、白沙路、道吾路、環府路、料源路所構成集寫字樓、辦公、汽車美容等主要商業業態的行政中心商務經濟區;以步行橋、將軍路、天馬路所構成的集商場、餐飲、休閑、娛樂、酒店為主要業態的濱河主流商業城。 可以看到的是,這五大特色商圈和街區均有大量新興樓盤作為其載體。包括老城傳統商圈的創意財富新世界、名河鑫都、中央公園、鴻宇廣場、香山國際、福臨世家等;集里主流商貿圈的禮花城房產、首之都公館、彩虹城、私人建房等;環體育中心街區的鑫遠名城、鴻宇公館、開心商業廣場、福臨體育新城等。 第三產業催生新商業中心 除了眾多新興樓盤支撐商業地產的發展外,人口的集聚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將催生新的商業中心。 據了解,未來瀏陽城區人口將達50萬,是目前22萬人口的兩倍多,人口的翻倍帶來的是大量的消費需求。至於第三產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第三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必須充分聚合優勢資源,傾力塑造三產品牌,逐步打造人氣匯聚、財富涌流的山水名城。著力促進商貿業態繁榮。 這對於開發商業地產而言,無疑成為一大宣傳炒作熱點。 鑫遠名城一負責人分析,從市場發展情況來看,一方面,商住結合是瀏陽房地產開發的傳統習慣,另一方面,則是民間洶涌的投資慾望在助推,在通脹日顯的情況下,從住宅加速流向商業。另外,瀏陽繁榮的三產業為商業地產擴張帶來了機遇,開發商的‘趨商業’化,並上升為房企發展方向,則帶有明顯的戰略調整意味。 一個城市的商業沒有誰是永遠的中心,只有在不斷提高軟硬體基礎上完善自身的競爭優勢、修復自身的缺陷與不足,才能贏取市場的口碑和信任。開心商業廣場招商策劃經理任昱愷認為,目前瀏陽的商業處於供小於求的現狀,急需出現更大更全的商業項目來滿足市場。
Ⅳ 想知道: 正宗瀏陽煙花鞭炮總匯在哪
上面就有電話號碼
Ⅳ 請問一下瀏陽椒花水庫10月份動工吧
瀏陽椒花水利樞紐力爭明年下半年動工
作為長沙地區唯一有望進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實施的大型水利工程,椒花水利樞紐工程自2015年底開始項目申報以來,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為期三天的椒花水利樞紐工程規模論證報告技術研討會,昨日起在我市召開。來自國家水利部水規總院,長江水利委及省市有關單位的專家們,將結合設計單位匯報的規模論證成果,分組就椒花水利樞紐工程的工程總體布局、工程規模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國家水利部水規總院副院長陳偉表示,各方為工程前期工作做了充分准備,希望與會專家在會議期間深入論證,得出結論性意見。據了解,規模論證完成後,椒花水利樞紐工程將開始進入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階段。
根據《湖南省椒花水利樞紐工程規模論證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椒花水利樞紐工程主體工程椒花水庫是瀏陽市規劃建設的一座大(2)型水庫,位於達滸鎮境內、瀏陽河上游大溪河一級支流椒花溪下游,總庫容1.87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為182米。報告指出,該項目建成後,將向瀏陽市主城區、金陽新區和長沙縣城(包括長沙經開區)供水,灌區涉及瀏陽市東區達滸鎮、官渡鎮、沿溪鎮、古港鎮4個鄉鎮。項目可顯著增強瀏陽防洪減災能力,有效解決洞陽、永安、星沙三個園區枯水期水源性缺水問題,切實提高瀏陽河沿岸農田的灌溉保證率,並對改善瀏陽河水質、水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