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皮卡越野 > 博格皮卡德

博格皮卡德

發布時間:2021-02-09 01:46:45

1. 沃爾夫359的科幻作品中的沃爾夫359

在《星際迷航:來下一代》第三季源第26集、第四季第1集,《星際迷航:深空九號》第1集中,均有提到於星歷44002.3(公元2367年元旦)於該星系發生的一起慘烈戰役。在讓-盧克·皮卡德艦長被同化後,博格人了解了星際艦隊的關鍵情報,因而做好了入侵星際聯邦的准備。星際聯邦在科技水平全面落後(沒有普遍裝備可防止博格適應的跳頻相位炮和量子魚雷)的情況下以40艘星艦對抗入侵的博格方塊,結果除一艘夏延級星艦勉強生還外,其餘39艘星艦全部墜毀,11000餘人犧牲。雖然後期的自治同盟戰爭等戰役中比該戰役規模大,損失重的戰役比比皆是,但由於該次戰役中博格人幾乎是以壓倒性的科技優勢「屠殺」星際艦隊的星艦,該次戰役給星際艦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促使星際聯邦認識到必須研製更強力的星艦來抵抗此強敵,從而出現了如微風級、氣動級、軍刀級、光明級、挑戰級、元首級、普羅米修斯級等等一系列的專用作戰艦艇,而無畏級、新星級、銀河級星艦等以探測任務為主的星艦也都在設計時多少考慮了戰時自衛的需求。
在《星際迷航在線》中玩家可以前往Wolf359戰役遺址,緬懷英烈。

2. 博格人的概述

來自德爾塔象限的博格人身體上裝配有大量人造器官和機械,大腦為人造的處理器。博格人一旦遭到抵抗就會搬出他們的口頭禪:抵抗是無效的(Resistance is futile)。博格人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僅僅靠同化其他種族獲得了已知宇宙空間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還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在星際迷航里除了超相位魚雷沒有任何常規武器能對博格人造成大規模傷害。在電影《星際迷航8:第一次接觸》(Star Trek The First Contact)里,博格人登上進取號時,艦長皮卡德和安全官沃爾夫帶領艦員用相位槍對博格人進行了一次齊射,就被輕松的適應,導致所有人必須跟博格肉搏。 博格個體通過復雜的子空間通訊網路相互連接,形成博格集合體(Borg collective)。在博格集合體中,博格個體沒有自我意識,但在戰略上顯示出高度的智慧與適應能力。
博格個體可以將納米探針植入其他種族個體的體內,並在納米探針的作用下從分子層上將對方改造為博格個體,以實現同化的目的。同化是博格人唯一獲取知識與技術的方式。博格人有各種類型的飛船,其中博格戰艦是其同化其他種族的主要媒介。博格分為長程戰術飛船,博格偵察船,博格球體和方塊等幾種。其中已知最強的博格飛船是博格戰斗方塊。
星際聯邦與博格人的第一次接觸發生在2135年3月1日 企業號NX-01接到追查同化了在北極圈裝備精良的科研小組的被改裝的運輸船。當博格人嘗試同化NX01的Phlox醫生時,Phlox醫生的德諾布拉免疫系統強大到可以對抗納米探針,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對付納米探針的解葯。隨後他發現納米探針害怕omicron粒子。但是醫生隨後發現一次性摧毀全部納米探針的用量最後還是會被適應,所以不適合長期治療。Phlox之所以活了下來還是靠他的免疫系統。企業號摧毀了運輸船和發出求救信號的被同化了的TARKALEAN貨船。(ENT 2-23)。有兩名博格個體隨博格球體墜落到地球的北極而倖存下來。

3. 讓-盧克·皮卡德的指揮企業號-E

參見:星際迷航8:第一次接觸
由於企業號-D的墜毀星際艦隊於2372年10月28日正式任命皮卡德成為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E)艦長。2373年,深空五號星站發現了一艘朝向地球航行的博格方塊。星際艦隊司令部認為再次讓皮卡德面臨博格人的威脅將引入一個「不穩定因素」;海斯上將於是命令企業號-E前往與羅慕倫交界的中立區。但是,在接收到正在與博格方塊戰斗的艦隊模糊的音頻播送後,皮卡德決定違反艦隊的命令,率領企業號前往地球支援處於弱勢的星際艦隊防禦力量。皮卡德接管了艦隊的指揮權,他與博格集合體意識仍然有著殘留的「連接」,這使得企業號與其他戰艦能一同將博格方塊摧毀在地球外圍。
方塊毀滅前,一艘小型的博格球體艦從方塊內部發射了出來,並創造了一個時間異常,從而通過時間旅行來到了300年前的地球。企業號及時地跟隨上了球體,藉助球體產生的時間激波也回到了過去,以阻止博格球體企圖阻礙澤弗拉姆·科克倫與瓦肯人歷史性的第一次接觸的陰謀。博格球體企圖毀滅一個位於蒙大納州博茲曼市的彈道合成物,而這個彈道合成物正是科克倫用一枚核彈改裝的曲速飛船。企業號用質子魚雷摧毀了球體,但是一群博格人在最後一刻被傳送上了企業號,開始同化整艘艦船。
皮卡德在與博格人的戰斗中變得偏執起來,他急切地想打敗並摧毀博格人。莉莉·斯隆——科克倫的助手,被帶上艦船進行醫療——正視著皮卡德並將情形比作《白鯨記》中亞哈船長在復仇中的自我毀滅。皮卡德隨後接受了貝弗莉·克洛夏與沃爾夫的建議,下令全艦自毀,從而消滅船上所有的博格人。在他疏散完餘下的船員後,皮卡德與博格集合體潛在的連接讓他意識到了數據還在艦上(此時數據已與博格人部分連接)。皮卡德決定要營救被博格人抓為俘虜的數據。
在輪機室,皮卡德遇到了博格女皇。皮卡德得出了當年博格人創造羅丘特斯的原因是為了讓女皇擁有一名配對個體,因此皮卡德志願扮演這個角色作為交換,讓博格人釋放數據。數據最初拒絕了,但暗示他將站在博格人這邊以實現一個計謀;當博格女皇注意力分散時,他打碎了位於曲速核心旁的一個等離子體冷凍劑容器,釋放出大量的等離子體冷凍劑,破壞了女皇身上的有機成分,從本質上殺死了她。
皮卡德和他的高級官員們在陰暗處目擊了科克倫與瓦肯人的第一次接觸後,傳送回船,返回24世紀。 參見:星際迷航9:起義
2375年,企業號前往名為「天荊區」(Briar Patch)的空域,以對出現故障的數據進行修復。數據出現故障前正在表面上科技落後的巴庫星執行秘密觀察該星居民的任務。在診斷Data出現故障的原因時,船員們發現了一項強制將巴庫星的居民遷離行星的陰謀。船員們很快地發現了巴庫星的行星環中含有一種分裂相位粒子,這種粒子所產生的輻射可修復生物體的DNA;索納人擁有一種可收集這種粒子的裝置,但該裝置將導致整個行星變得無法居住。
船員們開始從這種輻射中受益:衰老的細胞開始復原,所有人都感到自己變得年輕並充滿了活力。其間,皮卡德與索納人的領袖魯阿弗及其後台——星際艦隊上將道赫蒂在關於強制遷居的做法上產生了沖突。皮卡德命令大副威廉·賴克率領企業號穿越「天荊區」向星際艦隊總部報告情況,自己則率領幾名船員,力圖讓巴庫人從村莊中撤退,來延緩強制遷居的行動。在撤退過程中,貝弗莉·柯洛夏對一名受傷的索納人的進行了醫學三度儀掃描,在將DNA分析結果與巴庫人的掃描讀數比對後,發現他們是同一種族的人。皮卡德在被捕後將這一真相告訴了道赫蒂上將:原來索納人在多年前被流放,回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復仇。魯阿弗殺死了上將,並下令啟動粒子收集裝置。皮卡德傳送上了收集裝置並激活了它的自毀設定。在裝置爆炸前一秒,企業號及時將皮卡德傳送上艦,但魯阿弗則葬身火海。 參見:星際迷航10:復仇女神
2379年,凱瑟琳·珍妮薇中將命令企業號前往羅穆盧斯星,調查新上任的辛宗執政官向聯邦提出的和平建議。
DNA測試表明,辛宗是皮卡德的克隆體,他被創造用於與皮卡德相調換,從而為羅慕倫間諜機構服務。在辛宗被克隆出後,羅慕倫政權的一次改變導致他被流放到了瑞摩斯星。羅慕倫人採用了RNA轉序排列的克隆程序,導致辛宗將被加速衰老過程,意味著辛宗的健康處於不穩定狀態;辛宗需要將體內的血液完全替換成皮卡德的血液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辛宗將皮卡德誘騙至羅穆盧斯星。DATA營救了艦長,企業號隨即離開了羅慕倫空域,前往集合點與一隊聯邦星艦艦隊會合,並攔截辛宗的星艦,阻止他啟動銫拉朗射線武器毀滅地球。
辛宗的星艦,彎刀號在企業號抵達集合點前襲擊了它,對企業號造成了嚴重損壞。兩艘羅慕倫戰鳥隨後趕到,並協助企業號抵抗彎刀號,但依然不敵,一艘戰鳥被摧毀,另一艘被癱瘓。皮卡德下令企業號全速撞擊彎刀號,並將自己傳送上彎刀號,以摧毀銫拉朗武器。數據隨後也來到彎刀號上協助皮卡德。數據用緊急傳送裝置將皮卡德傳送回了企業號,在摧毀銫拉朗武器時與彎刀號同歸於盡。
企業號不久後便抵達了一座太空船廠進行修復。從電影中的一個畫面中知道,皮卡德與他的星艦的下一個任務是前往德納星系,一個「前人所未至的領域」。有趣的是,德納星系也是《星球大戰》虛構宇宙中的一個行星系。

4. 星際迷航下一代中救回被博格同化的皮卡盧船長是哪集

具體哪一集忘了!是在worf359戰役以後才救回來的,在worf359戰役時皮卡德船長指揮的博格方塊摧毀了聯邦的39艘星艦,

5. 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的發展歷史

1999年,出生於探險世家的皮卡德,發起了環球飛行計劃,他的祖父奧古斯特·皮卡德(Auguste Piccard)早在80年前便和助理搭乘自己製造的熱氣球到達1.6萬米高空的大氣平流層,創下世界最高的記錄,而他的父親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則是第一批潛入海底最深處——太平洋西北部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潛水者之一。皮卡德說,祖輩父輩上天入海,創下了他難以超越的記錄,好在沿著地球表面移動也可以是一種探險。
1999年,皮卡德用不到20天的時間乘坐熱氣球環游世界,刷新了歷史記錄。然而,這次冒險卻在皮卡德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憂慮:燃料終究是要用完的,自那開始,他就為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的目標:要來一次不消耗化石燃料的環球旅行。
坐在熱氣球的皮卡德眺望著上空,幻想著將取之不盡的太陽能用於飛行:白天積累能量,夜間再把白天儲存的能量慢慢釋放出來,飛機就可以晝夜不停地飛行了。
環球旅行結束後,皮卡德便開始著手尋找團隊來製造他夢想中的這架太陽能飛機。幾經周折,他找到了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並認識了曾在瑞士空軍服役的前飛行員波許博格。波許博格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多項航空記錄的保持者,同時也是力學和熱力學工程師、麥肯錫咨詢師、投資人和企業家。
2003年,皮卡德和波許博格共同啟動了陽光動力項目,這架天方夜譚般的太陽能飛機終於進入了可行性研究階段。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重重困難。為了能安裝足夠多的太陽能板,這架飛機需要龐大的機翼;為了降低能量消耗,它又需要非常非常輕。為了製造這樣一架飛機,他們找到了一家又一家的飛機、滑翔機製造商,得到的都是同一個答案:不可能造出來。
不過他們還是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皮卡德游說了政府機構和多家公司出資支持,波許博格招募了90多名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建立起自己的工程師團隊;在團隊之外,他們還獲得了80家公司在技術上和財務上的支持。
2014年,在陽光動力核心技術團隊的努力和80家技術合作夥伴、100多名外部專家的支持下,歷時13年,耗資1.6億瑞士法郎(約1.6億美元),原型測試機「陽光動力號」和正式的產品「陽光動力2號」先後建成了。 2014年4月9日
正式亮相的「太陽驅動」2號是「太陽驅動」號的升級版,它超越「太陽驅動」號成為全球體積最大的太陽能飛機。它的翼展達72米,堪比波音747-800型客機,重2.3噸,最大飛行高度可達8500米,最高時速為140公里。
2014年6月2日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飛機「太陽驅動」2號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成功首飛。飛行持續1小時45分鍾,最高飛行高度為2400米,在飛行過程中飛機各項技術指標正常。
2015年2月26日
當地時間2015年2月26日,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上空飛行,為3月開始的環球飛行做准備。
2015年3月
兩名瑞士探險家將駕駛「太陽驅動」2號從海灣地區出發,開啟環球飛行之旅。共有兩名飛行員,途中輪流單獨駕駛飛機。

貝特朗·皮卡爾是一名醫生,精神病學家,探險家和氣球駕駛員。他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熱氣球環球之旅。是陽光動力的發起人和主席。
安德烈·波許博格
陽光動力的CEO,共同創立者及飛行員以工程師身份畢業於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持有MIT斯隆學院的經營管理學碩士學位。專攻創業公司的企業家,曾接受瑞士空軍的飛行員訓練,持有8項太陽能飛機方面的國際航空協會(FAI)世界紀錄

6. 讓-盧克·皮卡德的個人生活

在放鬆、思考和學習的時候,皮卡德常端著一杯格雷伯爵茶細品。皮卡德有點類似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有著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他喜歡古典文學、音樂、考古、擊劍和騎馬。
皮卡德是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愛好者,皮卡德對音樂的喜愛在他吹奏雷瑟加短笛時得以充分展現;他經常讓計算機為他伴奏,偶爾也讓別人為他伴奏。在《下一代》《裡面的光》(The Inner Light)這一集中,空間探針的連接將一位外星人的畢生的經歷與記憶灌輸進了皮卡德的大腦,而這位外星人的文明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消亡了;這位外星人會吹奏雷瑟加短笛,因此皮卡德也學會了怎麼吹奏。他對戲劇充滿了熱愛,特別是莎士比亞的戲劇;這在劇中表現為他對數據的指導,建議數據通過學習這些來「感受」並與他人產生共鳴。經由這些建議,數據相信他自己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條件」。
皮卡德也是指導數據成為一名合格軍官的導師。他同樣引導了天賦異稟的少年衛斯理·柯洛夏走向正確的成長道路。皮卡德邀請洛·萊倫——她曾被軍事法庭指控對另一艘星艦上幾名船員的死亡負有責任——成為企業號的一員,並作為養父收養了她;她最大的悔恨是加入了馬奇地下組織,因為這讓皮卡德感到失望。皮卡德不得已捲入克林貢內政的經歷使他理解並尊重克林貢文化(這在人類中很少見),因此他能夠與沃爾夫成為親密的朋友,當沃爾夫面臨克林貢最高議會指控他的父親叛國時,皮卡德不遠萬里來到了克羅諾斯星以支持沃爾夫。
當皮卡德年幼時,他患上了「沙夫拉綜合征」,一種在人類男性中發現的罕見遺傳缺陷疾病,這個疾病讓他對聲音極度敏感,即使是最低聲的耳語也會給他帶來劇烈的痛苦。皮卡德家族中所有的男性都患有這個疾病。 2366年,皮卡德的雙親都已經逝世,他也被他哥哥羅伯特疏遠。當企業號停留在空間碼頭修理在沃夫359戰役中受到的損傷時,皮卡德在離家數年後第一次回到了他的故鄉,法蘭西拉巴爾鎮。他見到了他的嫂子瑪麗和小侄兒雷內,雷內做著和他叔叔兒時相同的夢——成為一名星際艦隊的軍官。兩兄弟間關系的緊張逐漸上升為爭吵,但當皮卡德坦陳了被博格人同化後無助並內疚的感受後,兄弟倆得以和解。他的哥哥也坦陳了弟弟的巨大成就讓他感覺生活在陰影中,這讓他產生了不滿。最後,兄弟倆盡釋前嫌。
2371年,皮卡德收到了瑪麗從地球傳來的消息——羅伯特和雷內在一場大火中喪生。皮卡德最初沉浸在噩耗中不能自拔,直到在時匯中見到了侄兒雷內後總算冷靜了下來。
皮卡德家族有一部分西班牙血統;西班牙鎮壓普韋布洛起義的時候,有一名士兵名叫賈維爾·馬里波納·皮卡德。這件事在後來被一名居住在非軍事化區域的印第安殖民者用作對抗讓-盧克,這群印第安人對聯邦對待他的方式十分警惕。 皮卡德所喜愛的全息甲板活動之一是扮演一部全息小說中的主角迪克遜·希爾(Dixon Hill)偵探。希爾這個角色被認為是兩部虛構偵探小說人物菲利浦·馬羅和山姆·史培德糅合而成。
在全息甲板上,「迪克遜·希爾」的歷險從20世紀40年代的舊金山開始;皮卡德喜歡運行這個程序消遣空餘的時間。最初他只是一個人運行程序;後來,數據、貝弗莉·柯洛夏、蓋南和其他船員也對這部小說產生了興趣,並作為「希爾」的朋友加入了游戲。這部小說中的人物還有:把希爾叫做「迪克斯」的女秘書瑪德琳,雷克斯酒保,罪犯頭子賽勒斯·雷德布洛克和裝著金屬鼻子的尼基。星際迷航小說《暴雨》(A Hard Rain)差不多完全發生在迪克遜·希爾的世界,只有一小段情節發生在星際迷航的「真實」世界。如果不是有著一些怪異的情節的話(比如死人復生),這部小說幾乎就是一部普通的偵探小說。

7. 用什麼軟體可以實時追蹤陽光動力2號飛行器

曾經的「陽光動力號」機身表面覆蓋12000個太陽能電池陣列,展翼208英尺,四台10馬力電動機。「陽光動力2號」是在1號的矚目中誕生,眾多大公司與學校參與了這個項目。飛機的翼展提升至71米(236英尺),核心部分太陽能電池陣列換裝了全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22.7%,共17248塊,能為飛機提供65千萬的峰值功率。

動力部分也有升級。在機翼下方的四個發動機吊艙中,安裝了全新的四台無刷直流電機,動力提升至17.4馬力,螺旋槳穩定轉速提升到525轉每分鍾,時速提高到最高約90公里每小時。為了滿足晝夜飛行的需求,發動機吊艙中安裝了633公斤重的的鋰離子電池。但「陽光動力2號」的難題不在白天,還是在黑夜。經過飛機製造團隊的全面優化,在24小時的周期內,飛機可以輸出15千瓦的穩定功率。

「陽光動力2號」的翼展超過72米,比魔音747-8型噴氣式飛機還長6米。但747-8凈重超過300噸,而「陽光動力2號」僅重2.3頓。與尺寸相比,這架太陽能飛機簡直薄如蟬翼。得益於機身骨架使用的碳纖維蜂窩夾層材料,這種材料重量密度僅有25克每平方米,比紙還要輕3倍,但是強度完全滿足飛機的機械要求。飛機表面使用的是柔性蒙皮,主要目標也是減重。

單人五晝夜環球之旅

聯合創始人伯特蘭·皮卡德與安德烈·波爾施博格
聯合創始人伯特蘭·皮卡德與安德烈·波爾施博格
「陽光動力2號」希望在2015年達成環球飛行的目標,計劃單次飛行時間5晝夜,兩位飛行員輪換完成。實際上,完成這樣的飛行難度不在於飛機性能,而是體能極限。

我還記得2009年美國《大眾科學》上刊登了一則熱氣球不停站環球飛行的故事。「百年靈軌道飛行器3號」(Breitling Orbiter 3)熱氣球從瑞士出發,歷時19天21小時47分鍾,飛行距離為45755公里。氣球的兩位駕駛員中,就有「陽光動力號」的聯合創始人伯特蘭·皮卡德。當年的氣球旅行舉世矚目,除了氣球運動充滿不確定性之外,兩位駕駛員在吊艙中的極限生活也是挑戰—畢竟空間狹小,食物與飲水都非常有限。

但和「陽光動力2號」的環球旅行相比,氣球飛行至少還能睡個好覺。在「陽光動力2號」計劃的環球旅行中,五晝夜的單次飛行中飛行員只能把座椅放倒簡單休息,並且會有儀器監控飛機狀態,如果遇到異常,會迅速把飛行員叫醒。要知道,與一般的飛機不同,這架極限輕量化的太陽能飛機動力有限,同時翼展極寬,機翼載荷又很小,這使得飛機非常容易受到氣流影響,難以控制。同時,為了兼顧太陽能電池的充電,飛機起飛後並不是快速巡航高度,而是需要分階段爬升至約9千米的高度,讓太陽能電池達到最大功率狀態充電,在後續的旅程中,飛機要按階段下降高度,利用氣流節省電力,維持夜晚的低空飛行。

困難的是,「陽光動力2號」的機艙並不密封加壓,僅靠材料保溫。在8千米高空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中,機艙的溫度肯定會下降相當大的程度。在狹小的機艙中,吃飯喝水上廁所這樣簡單的事情都變得復雜起來。同時,飛行員既要克服空中飛行階段的無聊境況,在需要休息時卻又要長期保持專注。總的來說,這趟旅程對駕駛員的考驗要大於飛行員。

不燒一滴油的未來意義

戴森球的一個變體
戴森球的一個變體
油一定是會燒光的,人類文明也是要繼續發展的,在可見的未來,太陽能一定是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目前,利用太陽能基本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太陽能熱電,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匯聚太陽光加熱過鍋爐,利用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這種方式效率較低,與常規的熱電也沒有本質區別。

第二種方式就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利用太陽光照射在半導體材料上的光電效應,直接收集電子流動發電的方式。按照製作材料,太陽能電池可以分為硅基半導體電池、CdTe薄膜電池、CIGS薄膜電池、染料敏化薄膜電池、有機材料電池等。其中硅電池又分為單晶電池、多晶電池和無定形硅薄膜電池等。對於太陽能電池來說最重要的參數是轉換效率,目前在實驗室所研發的硅基太陽能電池中,最高的單晶硅電池效率為25.0%,多晶硅電池效率為20.4%,CIGS薄膜電池效率達19.8%,CdTe薄膜電池效率達19.6 %,非晶硅(無定形硅)薄膜電池的效率為10.1%。

在可見的未來,太陽聚變能夠提供的光照是最穩定的能量來源。在利用太陽能這件事上,科學家還有過更瘋狂的設想,「戴森球」就是其中之一。戴森球的概念源自於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弗里曼·戴森的思想實驗。他認為,任何技術文明對能量的需求都是穩定增長的,如果人類文明能夠延續足夠長的時間,就必然有一天對能量的需求會膨脹到要利用其母恆星「全部」的能量輸出。他認為此時就有必要建立能夠攔截和收集母恆星發出的所有能量的軌道結構。

簡單地說,戴森球就是一個在一定位置上把恆星完全包在其中的巨型殼狀結構。我們的太陽大約能夠輸出3.86×1026瓦的能量,如果人類能夠完全收集這些能量,就可以實現一些非常宏偉的目標,比如改造行星,驅動星際飛船。但是實際上,「戴森球」最可能的建造方式絕不可能一個密閉的殼體,因為即使在一個天文單位上建造這個殼,所需要的建築材料甚至超過了整個太陽系中所能提供的元素。

最接近戴森最初概念的可行變體是「戴森雲」。它由巨大數目的密集環繞恆星運行的獨立結構,它們可以是太陽能衛星或者太空定居點組成。當然了,這個上帝工程可能永遠只是思想實驗,但太陽能開發的方向顯然是正確的。在我看來,「陽光動力2號」環球之旅最重要的的是象徵意義。它象徵著人類對新能源的探索精神,以及對未知旅程和身體極限的挑戰。雖然現在太陽能商業飛行還是夢想,但正如伯特蘭·皮卡德所說:這不僅是航空業的一次徹底變化,也是生活方式的一個完全轉變。

閱讀全文

與博格皮卡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凱撒旅行社招聘 瀏覽:748
陽江海韻戴斯度假酒店 瀏覽:590
電動汽車技術政策 瀏覽:261
戶外街舞墊子 瀏覽:491
fuso越野房車多少錢 瀏覽:913
京郊特色度假 瀏覽:724
山羊皮卡車 瀏覽:374
中國旅遊安全問題 瀏覽:399
武漢新能源汽車銷售 瀏覽:142
l懷化旅遊攻略 瀏覽:897
車個性內飾 瀏覽:135
賓士S級內飾改裝 瀏覽:101
皮卡並線 瀏覽:398
皮卡堂食物 瀏覽:8
安徽安凱華夏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瀏覽:547
東京到大阪旅遊攻略 瀏覽:492
東風轎車價格 瀏覽:293
金希澈豪車 瀏覽:826
皮卡丘人氣 瀏覽:924
峨秀湖國際度假區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