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萬左右想買越野型或者商務型的車買什麼好
少了個0吧?
要是3萬的話只能買二手或者套牌的了!
② 越野與商務車型,一般相對來說哪種性能比較好
就引擎和操控性已經道路適應性,越野車有壓倒性優勢,而商務車在空間舒適度和配置上也有越野車無法相比的優勢,單從行駛性能來說,越野車比較好
③ 商務車和越野車的區別有哪些
suv是sport
utility
vehicle的簡寫,中文意思是運動型多功能車,一般是指那些以轎車平台為基礎生產專、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轎車的舒屬適性,又有越野車的通過性的車型,比較典型的suv是瑞虎3、途觀、cr-v、漢蘭達等。
除了上述車型外,純粹的硬派越野車、跨界車cross、混型車crossover,如牧馬人、寶馬x6、酷搏等,也都歸屬於suv級別。由此也引出一個比較特別的情況,suv不但類別繁多、車身尺寸有大有小,而且價格也是橫跨幾萬元到幾百萬元的區間。
mpv可以看作是multi-purpose
vehicle的縮寫,意思是多用途汽車,它是集轎車、旅行車和商務車於一身的車型,擁有良好的舒適性、較強的實用性和靈活的空間,比較典型的mpv是普力馬、途安、奧德賽、gl8、大捷龍等。
根據不同的標准,mpv的分類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從用途上可以分為家用mpv和商用mpv;而按照座位數劃分,可以分為5人座、7人座,以及類似閣瑞斯那樣的多人座mpv;從開發平台上看,有些mpv是轎車平台的產物,有些則是輕型客車的衍生品。
④ 商務用越野車性能比較
車型:凱雷德 09款 6.0 Hybrid 奧迪Q7 2010款 4.2 FSI quattro 賓士ML級 08款 ML 500 4MATIC廠商指導價:136萬 165萬 130萬變速箱: 無級變速 6擋手自一體 7擋手自一體
車身(mm):5142*2008*1904 5086*1983*1737 4788*1911*1779
車體結構: 5門7座SUV 5門5座SUV 5門5座SUV
最高車速(km/h): - 248 250
官方0-100加速(s):8.7 7.4 5.8
工信部綜合油耗(L):12.6 13.9 13.8
整車質保: 三年或10萬公里 兩年不限公里 兩年不限公里 (主要介紹賓士ML級 08款 ML 500 4MATIC / 奧迪Q7 2010款 4.2 FSI quattro 豪華型兩款,凱雷德 09款 6.0 Hybrid不作推薦) 奧迪Q7 2010款 4.2 FSI quattro 豪華型 —— 盡顯豪華本色 現在的高端品牌SUV更多的是突出品質、品味與豪華性,他們希望將公路與越野更好的結合起來,目前能做到這一點的還並不多,奧迪Q7算是接近這一定位的車型,但是實際上,Q7的公路表現遠遠要好於越野能力,即使它能夠變得很野也並不會顯得有多專業。奧迪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技術自誕生起就樹立了在四驅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成為目前市場中動力分配反應最直接、可靠性最高、動力性能損失最少的四輪驅動技術。quattro的成功在於領先的理念和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念。在30年的歷史中,奧迪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系統經歷了6次革新,每一次的進化都為四驅技術領域樹立了新的標准。 新奧迪Q7的外觀和老款車型相比區別不大,整體外觀造型還是保留了原來豪華、大氣的風格。在細節的處理上,新奧迪Q7則融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其中看上去區別最明顯就是前大燈組和前進氣格柵的變化。前進氣格式採用了縱向鍍鉻飾條進行了裝飾,使前臉看上去更加霸氣。同時這一設計元素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被推廣到奧迪所有的車型。但在鍍鉻飾條的布置上有所區別,普通轎車(如A4、A6和A8含L版車型)將採用橫向鍍鉻飾條,越野車(如Q7、Q5等)將採用縱向鍍鉻飾條,而運動版車型(RS4、RS6和S8等)橫向和縱向都將採用鍍鉻飾條,形成格子狀。新奧迪Q7的前大燈與整體家族風格統一,增加了LED日間行車燈。同時由原來的近光氙燈變化為遠近光一體的雙氙氣大燈。轉向燈的光源也有原來的鹵素燈泡變為了12顆LED二極體。新奧迪Q7的側面和老款車型相比沒有太明顯的區別。 無論車頂和車身的腰線、還是車門與車窗的造型都沒有任何的區別。唯一可以看出區別的就是車門把手上增加了一條鍍鉻裝飾。同時,新奧迪Q7 4.2 FSI領先版車型還採用了新款的5幅19寸輪轂,與之搭配的是265/555R19 110Y的優科豪馬輪胎。空氣懸掛的好處就是可調范圍很大,升到高位的Q7通過性得到了極大的保證,不過大家擔心的空氣懸掛的可靠性這點我無法考證,但是起碼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在連續3天高強度沙漠攀爬中,好像空氣懸掛系統至少沒出問題。空氣懸掛還有還有個安全保障系統,當速度足夠快了之後它會自主將位置降到「野地」高度,而不是徹底一直鎖定「高位」,這是安全的系統,零星會讓我們需要手動在還原到高位。如果說新奧迪Q7的外觀改變是明顯的,該車在內飾方面的改變如果您對Q7不熟,在短時間內基本找不出來。因為新奧迪Q7的內飾在一眼能看出的區別就只有兩處。相對最明顯的是副駕駛前側中控台上增加了一條桃木飾條,能有效的改變原來老款車型此處空盪盪的感覺,增加了層次感。第二處變化就是在燈光、後視鏡和座椅調節按鈕上增加了鍍鉻飾邊。如果說在外觀上增加鍍鉻件是為了增加整車的視覺沖擊感,那麼內飾按鍵上增加帶有磨砂質感的鍍鉻飾件除了能滿足眼球的需求外,還可以滿足人們手指感覺。摸上去更順滑和細膩。新奧迪Q7的內飾除了把上述表面功夫做得更好外,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實實在在的配置。而且這些配置並不是某些高配或頂配車型的專利,而是真正的全系標配。其中,本次新奧迪Q7全系增配的有兩項,分別為前排通風座椅和帶三維導航系統的第三代MMI多媒體交互系統。除了以上這兩項新增配置外,新奧迪Q7還集成了老款車型上如:全景天窗(帶第三排天窗電動開啟)、BOSE音響、電動記憶座椅、電動行李箱和便捷裝載等功能,並把其作為了新奧迪Q7全系車型的標准配置。這樣看來,新奧迪Q7在這方面還是比和它來自同一國家的三個競爭對手厚道不少。從新奧迪Q7車型的配置來看,該車在同價位豪華SUV中還算比較厚道的。且不談售價超過100萬元的4.2L車型,就拿售價在90萬元左右的入門級Q7車型而言,其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它的德國競爭對手。最為一款豪華SUV單單有高配置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它的空間和性能到底如何呢,請繼續往下看。新奧迪Q7的車長超過5米大關,達到了5086mm。車寬接近2米,達到了1983mm,車高為1737mm。軸距更是國內豪華SUV中最長的達到了3002mm。這樣的車身尺寸可以說是已經大道誇張的程度了,在百萬元級別的豪華SUV中除了部分美系全尺寸SUV外,就沒有對手了。新奧迪Q7搭載的這款3.0 TDI渦輪增壓柴油直噴發動機使用了奧迪最新一代TDI技術,配以VTG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和帶壓電陶瓷噴嘴的燃油共軌直噴技術結構,能夠駕駛者帶來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渦輪滯後的現象明顯減輕了。Q7採用了自適應空氣懸掛,並有5種不同的模式可以選擇。通過MMI系統,駕駛員可以手動選擇不同的懸掛高度,而且在車輛行進間也可以調整高度。在舉升模式中,底盤離地間隙最高可以達到240mm。不過Q7終究還是為公路而生的,在車輛超過一定時速時,懸掛會自動降低車身以保持穩定性。賓士ML級 08款 ML 500 4MATIC —— 彰顯運動風格 繼不久前的新車發表會之後,試車組再次與梅賽德斯-賓士小改款M級相遇,不過有別於前一回僅能對新車留下粗略的印象,這次試車組有著整整一天的時間,足夠好好發掘M級小改款的菁華所在,而首先就讓我們從外觀來開始吧。雖然就第一眼的印象而言,此次M級小改款的幅度並不算大,依舊延續第二代車型在2005年問世時的輪廓,但有別於首代M級略帶美式粗礦的感受,第二代M級更貼近都市的風格,顯然更為主流市場所接受,而此次的小改款則在原有的基礎上讓M級的相貌更為精緻。車頭部分的造型,可說是此次M級小改款在外觀最大的改動所在,首先最明顯的,莫過於在頭燈內側下緣新增了切角的立體設計,與前保桿上改為凹字型的進氣口相互呼應,兩側霧燈基座的線條也修飾得更為例落;除此之外,小改款M級的水箱護罩雖然仍維持三道橫柵設計,但整體面積卻略微放大,搭配矩形網狀進氣口與金屬色澤的裝飾,營造出精緻而霸氣的正面身形。和車頭相比,M級小改款車型側布面更改幅度就顯得小了許多。全新樣式車外後視鏡除了造型更流線,轉向指示燈也有更好的辨識度,而采廣角玻璃鏡面的設計,更可減少駕駛時的視覺死角。另外,全車系標配的車頂架與登車踏板,則增添了M級的休閑氣息,而一如先前在GLK級的操作手法,此次引進的M級選配了跑車外觀套件,包括全車深色隔熱玻璃、19英寸5幅輪圈、鍍鉻外觀套件等,都讓運動氣息更為突顯。將視線移至車尾,小改款M級在此處的改動主要集中於保險桿部分,除了將造型略做潤飾之外,特別在兩側新增了紅色反光板的配置,提供後方來車更為清晰的辨識效果,而反光板面積更延伸至車側,即便以倒車方式駛出車庫或直式停車格,兩側來車都能更清楚察覺。另一方面,小改款M級尾燈也因選配跑車外觀套件而采深色處理,和整體的運動風格更為默契。借著實用的登車踏板進入小改款M級座艙,在熟悉中帶著新意的氛圍中,首先吸引試車組目光的,莫過於全新設計的四幅式樣多功能真皮方向盤,下方的鍍鉻設計讓視覺效果更為大氣,在操作多功能按鍵時也更為順手;此外,小改款M級更換了科技感十足的線傳排檔桿,更將換檔撥片列為標配,滿足喜愛操控快感的消費者。在配備水平方面,小改款M級也有相當的提升,原本駕駛座電動調整帶記憶功能的設計,擴展到了前乘客,而娛樂介面也升級為Telematics NTG 2.5通訊影音系統,雖然酷炫程度不如其他新對手,但整合新增加的藍芽通訊與支持iPod的Aux-in外接音源功能,無論在科技感或使用便利度上,都更勝於小改款前的M級車型。可惜的是,此次試駕的ML500是M級車系的頂級產品,因此並未將電動天窗列為標准配備,稍稍減少了LSUV車型所該具有的休閑氛圍。此次所選配的跑車化套件除了外觀部分,延伸至座艙內的鋪陳,還包括由Alcantara與Artico人造皮革所包覆的雙前座跑車座椅、鋁合金車內飾板、鋁合金腳踏板、跑車化儀表,以及車內燈光套件等,讓車輛內外有著一致的運動風格,其中車內燈光套件在包括杯架與前座椅下方等處,均提供了照明的設計,更讓人感受到M級貼心的一面。在空間表現與運動性部分,雖然M級延續了小改款前的水平,但仍有不少讓人稱道之處。採用線傳式排檔桿的設計,使得M級能夠騰出原本座位置為前置杯架,加上前後座大型扶手、前座扶手後方的置物盒,以及中控台右側下方的置物網等,都能夠供車主做為擺放零碎物品之用。啟動ML500的電動門,雖然在第一時間仍然能夠感受到柴油引擎車輛所特有的運轉聲響,不過隨著引擎逐漸達到工作溫度,ML500所搭載的5.5升4MATIC引擎依舊繼承了梅賽德斯-賓士柴油動力系統高質量的運作作風,並沒有讓人感到不適的震動與噪音產生,而即便將車輛駛入車水馬龍的市區道路,ML500優異的隔音表現,也能夠稱職地將車外的喧嚷隔絕,營造出高質量的駕乘環境。 推薦這兩款車型是根據樓主已有雷克薩斯LXLX 570而作介紹,操控和安全性上絕對算頂級產品,維修保養方面Q7要稍勝一籌,全國各地均有4S店,不過M500的配件更換繁瑣,且國內貨源稀缺。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望樓主體諒。
⑤ 汽車分類。比如轎車,商務車,越野車。按百度的說法汽車除了乘用車就是商務車
誰告訴你的奧迪率先推出?
雪鐵龍推出的第一款車採用前置前驅,而且結構相版當先進
轎車200,000以下為前權體,運動型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車有商務車一些前體(例如,別克GL8),也經過一些洪水(如東風風行,以及所有的麵包車)
許多後輪驅動跑車(如蘭博基尼,法拉利,保時捷),有四輪驅動(如福特野馬)
大多是小型SUV的前體,達到適時四驅(自動開機時四輪驅動防滑)
純種運動多功能車(如切諾基)是一個全時四輪驅動,但全時四輪驅動越野車的油耗是非常高
據的形式安排一種發動機,該發動機還具有前,中和後部最
是前面,中間,跑車或貨車在一般情況下,它似乎是保時捷僅後部的
⑥ 越野車與商務車之間有什麼的區別
一、特點不同
1、越野車特點:非承載式車身,四輪驅動,較高的底盤、較好抓地性的輪胎、較高的排氣管、較大的馬力和粗大結實的保險杠。
2、商務車特點:集轎車、旅行車和廂式貨車的功能於一身,車內每個座椅都可調整,並有多種組合的方式,例如可將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變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轉等。
二、原理不同
1、越野車原理:如果車輪失去足夠的摩擦力,它將以兩倍的速度空轉。通常全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了提高性能,需要使用差速鎖來鎖定差速效果。它不是很有用,也不是很復雜。全是為南方水田設計的拖拉機。這種車,基本上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全配置」,就像打火機一樣,很少使用。
2、商務車原理:MPV趨向於小型化,並出現了所謂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車長一般在(4.2—4.3)m之間,車身緊湊,一般為(5-7)座。
(6)商務型越野車擴展閱讀:
越野車注意事項:
1、切記泥漿四濺和車輪空轉打滑都是越野大忌,知道如何在困難中退卻。當個別車輪在泥中打滑時,立即停車。最佳辦法是後退再來一次,逞強往往是作繭自縛的罪魁禍首。
2、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四個車輪的牽引力,輕輕地給右腳加油。突然加速只會使車輪急轉彎並最終打滑。
3、制動動作應與突然或快速制動一樣輕柔,只會使車輛重心突然轉向前輪,在下坡時容易失控。如果剎車太快,車輪被鎖住,那就更危險了,因為汽車失去了轉向功能,滑行的結果也失控了。
⑦ 越野車和商務車有什麼區別。
商務車-MPV:MPV的全稱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車。它集轎車、旅行車和廂式貨車的功能於一身,車內每個座椅都可調整,並有多種組合的方式,例如可將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變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轉等。近年來,MPV趨向於小型化,並出現了所謂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車長一般在(4.2—4.3)m之間,車身緊湊,一般為(5-7)座。 別克商務,瑞風,東風風行,豐田大霸王等都是商務車。
越野車是一種為越野而特別設計的汽車。主要特點是四輪驅動,較高的底盤、較好抓地性的輪胎、較高的排氣管、較大的馬力和粗大結實的保險杠。越野車不但可以在野外適應各種路面狀況,而且給人一種粗狂豪邁的感覺,
MPV是Mini Passenger Van的縮寫,本意是小型乘用廂式車,後來由法國雷諾公司對這種車型進行了改進,把折疊的概念引入了第二和第三排座椅,所以從那之後MPV又有了新的含義Multi Purpose Vehicle,強調了多功能性,是集轎車、旅行車和商務車於一身的車型。
中規中距的子彈頭造型車身、復古懷舊的懷擋設計…… 自從1983年首輛多功能廂式車(Multi Purpose Vehicle,MPV)面世至今,MPV以其實用的個性徵服了無數用戶。然而不幸的是,在人們眼中,這種實用的特點似乎成了MPV的一切。尤其是對於高端車型,只要你擁有寬敞的空間、舒適的真皮座椅以及豪華的娛樂設施,那麼你就是一輛出類拔萃的MPV,哪怕你的外形就像放了半個月的麵包干一樣毫無生氣、哪怕你的內飾與二十年前相比沒有絲毫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