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車分類的問題,汽車分類的M1,M2,B1,B2,H、N1、N2等分別代表什麼車
一、國際上把汽車分為M(裝載人員的汽車、皮卡和MPV)、N(裝載貨物的汽車)和O(掛車、半掛車)三個類別
M類:至少有4個車輪並且用於載客的機動車輛:
M1類: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不超過9座的載客車;
M2類: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不超過9座,且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5000kg的載客車;
M3類: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不超過9座,且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5000kg的載客車;
N類:至少有4個車輪並且用於載貨的機動車輛:
N1類: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載貨車輛;
N2類: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但不超過12000kg的載貨車輛;
N3類: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2000kg的載貨車輛;
O類(掛車)
O1類: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750kg的掛車;
O2類: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750kg,但不超過3500kg的掛車;
O3類: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但不超過10000kg的掛車;
二、B1類:中型載客汽車(含核載10人以上,19人以下的城市公共汽車);
B2類:手動檔、自動檔的9座(含9座)以下的小客車和重型、中型載貨汽車(除了全掛、半掛貨車)。
2、B2駕駛證即為大型貨車駕駛證。
⑵ 浙DB1D15皮卡車主,太沒素質了。
給他寫張紙叫好狗不擋道 沾到他車上 他就記住了
⑶ B1駕照可以開皮卡與三輪農用車嗎
持有B1駕駛證,可以駕駛皮卡沒問題;能不能駕駛三輪農用車要看是把式方向還是盤式方向的,如果是方向盤的,可以駕駛;把式三輪車要持D證駕駛。
⑷ 皮卡車液壓感載比例閥工作原理
液壓比例閥工作原理
感載比例閥主要由柱塞、閥門、閥座、閥體、杠桿和感載彈簧等組成(圖 1)。其中,閥門與柱塞固定在一起。閥門將感載比例閥內腔分隔為上、下兩個腔。
下腔與進油口相通-,並通過油管和制動主缸出油口相接;上腔與出油口相通,並通過油管和後輪促動管路相接。閥體通過螺釘裝在車身支架上,推桿下端鉤部與轎車後軸減振器下固定端連接,感載彈簧裝在杠桿與調整螺母之間,使感載比例閥與推桿之間的連接為彈性連接。
當轎車不制動時,柱塞在感載彈簧通過杠桿施加的推力(F)的作用下使閥門離開閥座而開啟。當轎車制動時,來自製動主缸的制動液由進油口輸入,通過閥門後從出油口輸出到後輪促動管路。此時輸入制動液壓力(pl)和輸出制動液壓力(p2)相等,並且,由於閥門上端面的承壓面積大於閥門下端面的承壓面積,所以在閥門上、下端面上的作用力不等,致使閥門有向下移動的趨勢。當輸入制動液壓力較小而在閥門上、下兩端面上的作用力之差小於F時,閥門不動;當輸入制動液壓力增大到一定程度而在閥門上、下兩端面上的作用力之差大於F時,閥門就下移。當閥門與閥座接觸時,感載比例閥的上、下兩腔被隔斷,感載比例閥即處於平衡狀態,此時的制動液壓力稱為調節作用起始點控制壓力(ps)。
此後,如果輸入制動液壓力繼續增大,則感載比例閥起作用,P2的增量將小於P1的增量。當轎車承載質量增加時,後軸荷也增加,因而車身向後軸移近,感載彈簧被進一步壓縮(相當於感載彈簧的預壓力增大),致使F增大,ps就相應地提高。由此可見,ps在汽車制動時會隨汽車後軸荷的增減而成比例地增減,感載比例閥能對車輪制動力實行調節。 感載比例閥的壓力調節性能可通過其調節特性曲線(圖 2),即轎車在不同的載荷了前、後輪促動管路壓力分配特性曲線,來表示。當轎車就載時,感載彈簧的預壓力大,所以F大,致使ps高,感載比例閥調節特性曲線為A1B1;當轎車空載時,感載彈簧的預壓力小,所以F小,致使ps低,感載比例閥調節特性曲線變為A2B2。在滿載與空載之間有無數條斜率相等的調節特性曲線,使轎車在任一載荷下都有一條與其對應的調節特性曲線。
感載比例閥能滿足轎車對制動系統的兩個基本要求:在軸荷變化時能自動調節前、後輪促動管路壓力的分配比例,使前、後輪促動管路壓力分配特性曲線與理想特性曲線盡量接近,以提高轎車的制動效能;保證在各種軸荷下前、後輪促動管路壓力分配特性曲線都在相應的理想特性曲線的下方,使轎車在各種軸荷下的制動均為前輪先抱死,從而避免轎車因後輪先抱死而發生側滑和甩尾現象,以提高轎車在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比例閥一般採用兩端承壓面積不等的差徑活塞結構。工作原理如圖12-9所示,比例閥不工作時,差徑活塞2在彈簧3的作用下處於上極限位置。此時閥門1保持開啟,因而在輸入控制壓力P1與輸出壓力P2從零同步增長的初始階段,總是P1=P2。但是壓力P1的作用面積為A1=π(D2-d2)/4,壓力閥的作用面積為A2=πd2/4,因而A2>A1,故活塞上方液壓作用力大於活塞下方液壓作用力。
在P1、P2同步增長過程中當活塞上、下兩端液壓作用之差超過彈簧3的預緊力時,活塞便開始下移。當P1和P2增長到一定值Ps時活塞2內腔中的閥座與閥門1接觸,進油腔與出油腔即為隔絕。此即比例閥的平衡狀態。若進一步提高P1則活塞將回升,閥門再度開啟。油液繼續流入出油腔使P2也升高但由於A2>A1,P2尚未及增長到新的P1值,活塞又下降到平衡位置。在任一平衡狀態下,差徑活塞的力的平衡方程為:P2A=P1A1+F(此處F為平衡狀態下的彈簧力)。從而保證P2的增量小於P1的增量,若彈簧3的彈力F不變,則Ps點不變,即比例閥節制後輪管路壓力的工作點與汽車的載荷無關,這就是非感載比例閥。若要使其工作點與汽車載荷的大小相適應,就必須能改變彈簧力的大小這就是感載比例閥。
感載比例閥及其感載控制機構的原理如圖12-10所示,閥體3安裝在車架上其中的活塞4右部的空腔內有閥門2。不制動時,活塞在感載拉力彈簧6通過杠桿5施加的推力F的作用下處於右極限位置。閥門2因其桿部頂觸螺塞1而開啟。制動時,來自主缸而壓力為P1的制動液由進油口A進入並通過閥門從出油口B輸出至後促動管路。此時輸出壓力P1=P2。因活塞右端承壓面積大於左端承壓面積,故P1和P2對活塞的作用力不等。於是活塞不斷左移,最後使其上的閥門接觸而達到平衡狀態。此後,P2的增量將小於P1的增量。其特點是作用於活塞的軸向力F是可變的。拉力彈簧6右端經吊耳與搖臂7相連而搖臂則夾緊在汽車後懸架的橫向穩定桿8的中部。當汽車裝載量增加時,後懸架載荷也增加,因而後輪向車身移近後懸架的橫向穩定抨便帶動搖臂7轉過一個角度,將彈簧6進一步拉伸,作用於活塞上的推力F便增大。反之,汽車裝載量減小。
這樣,調節作用起始點控制壓力值Ps就隨汽車實際裝載量而變化。依維柯S系列汽車感載比例閥的結構如圖12-11所示,感載比例閥滑桿7的位置由扭桿來控制。扭桿的一端作用於擺桿,另一端則通過調整拉桿與後橋相連。
⑸ 初次考B1和B2駕駛證哪個更合適
B1是開中型客車的,B2是開大型貨車的,我個人認為應該先學B2,貨車可以在不同的路面上鍛煉你的技術!